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脉冲效果

点赞:11255 浏览:457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

杨万平(1973―),陕西户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位选择理论与实践:

袁晓玲(1964―),女,陕西周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文章通过向量自回归理论的脉冲响应函数,在以中美双边经贸为传导纽带的基础上建立了冲击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中美间经济相互冲击的效果.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冲击因素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其贡献率大小,实证结果显示: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果相当明显,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关 键 词 :双边贸易;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1-0010-05 收稿日期:2008-08-14

美国是与中国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波动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赘等经济渠道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也呈现出扩张或收缩.通过以国际贸易为中间变量来探讨两国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就美国的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脉冲产生的响应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为中美两国更好地开展经贸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繁荣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文献回顾

Canova和Dellas(1993)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些共同因素使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波动越来越协同一致.Rn(1997)的经验研究进一步表明出口和进口等都显示了很强的正相关性,表现出显著的跨国协同运动性.这些研究都表明国别经济波动的跨国影响是存在的.柴非(2007)验证了从美国的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孙杰(2007)认为巨额贸易逆差下美国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以及宏观经济稳定上.陈全功、程蹊(2003)认为美国经济的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甚大.孔瑞(2006)认为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性在不断上升,同时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存性也在不断加大.黄博明(2008)得出了中美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的结论.而户艳辉(2007)研究表明我国和美国的GDP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与贸易差额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高运胜、陆宝群(2004)利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季度数据与同期美国GDP增长率来计算分析得到两者呈现较强负相关的结论.埃里克-布里顿、克里斯托弗T.(2006)认为美国从对华贸易中获取的长期利益是实在而持续的.庄宗明(2004)认为美国的经济不景气没有对中国造成影响.湛柏明(2003)研究认为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周佰成(2007)发现美国宏观经济比中国宏观经济更加持续、稳定.张兵(2006)得到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某些历史时期具有较强同步性的结论.朱民(2005)认为美国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到了必须予以调整的时刻.这一调整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的变动,即需求的变动、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变动,从而对中国国内的投资、生产、融资和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文献上来看,就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脉冲产生的响应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还极为罕见.为此,我们从中美贸易来看中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通过向量自回归理论的脉冲响应函数,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建立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美间经济相互冲击的效果,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两国经济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数据

本文采用1979―2007年之间中国向美国出口额(Ex)、美国向中国出口额(IM)及中美国内生产总值(CGDP、AGDP)的年度数据.单位均为亿美元,其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CGDP)的单位利用年度汇率进行转换.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本文对数据进行了自然对数变换.中国1979~2006年C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7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网站,进出口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美国AGDP数据来自美国统计局网站.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来确定各变量的平稳性.表1是使用Eviews6.0软件对相关数据检验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即都是I(1)的序列.

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脉冲效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1995)提出的协整似然必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表中各变量之间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具有明显的经济学意义.

LnCGDP等于1.149202LnAGDP+0.014356LnEX+

+0.473115LnIM

由协整方程可知,各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美国AGDP每增长1%会促进中国CGDP增长1.15%,说明中国经济受美国经济的影响较大:中国对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作用,袁晓玲(2008)等在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时曾经得到相似的结论.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在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的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本文运用Eviews6.0对存在协整的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表3中的结果,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可以说,中美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美国经济增长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加的原因;美国对中国出口和美国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只是说明和验证了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影响过程和方向可以借助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五)向量自回归模型(VAN)的建立

根据选择VAR模型滞后阶数的各种准则综合评比发现,滞后2阶为最佳,因此我们建立VAR(2)模型.经过检验,模型是显著的,且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说明该VAR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我们可以对变量的冲击的响应进行测算.

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是用来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其他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横轴代表追溯期数,这里为10;纵轴表示因变量对个变量的响应大小,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两条虚线代表两倍标 准差的置信带.

图1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CGDP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AGDP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当在本期给AGDP一个冲击后,在第2到第4期变化明显,之后快速收敛,起作用的滞后期为3期,作用时间为2年.这说明,AGDP的冲击仅在一定时期内对CGDP有一定负的影响.

图2反映了美国AGDP对中国CGDP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应,可以看出,在本期给CGDP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第1期对AGDP是一个负响应,第2期达到正最大正响应,在第1到第3期变化明显,之后快速收敛,起作用的滞后期为2期,作用时间为2年.但是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反应快一期且强度大.

2 预测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表示的是当系统的某个变量受到一个单位的冲击以后,以变量的预测误差方差百分比的形式反映向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它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随机扰动项(新息)相关联的各组成部分,以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中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对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CGDP的波动在第1期只受自身波动冲击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建立VAR模型时我们把△LnCGDP作为第一个因变量的缘故.从第2期开始来自CGDP自身的扰动逐渐下降,第6期后基本稳定在49%左右,但仍起主要作用;来自AGDP的扰动逐渐上升,第3期后基本稳定在12%左右,起作用的滞后期为3期,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12%得益于美国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表5中可以看出,美国AGDP的波动在第1期主要受自身波动冲击的影响,从第2期开始来自AGDP自身的扰动逐渐下降,第4期后基本稳定在59%左右,但仍起主要作用,来自CGDP的扰动逐渐上升,第4期后基本稳定在9%左右,起作用的滞后期为2期,这表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9%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对比可知,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小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IM对AGDP的贡献率非常大,最高达到24.8%.这说明,美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对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上.并且和脉冲检验得到相同的结论,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反应较中国对美国的反应快一期.回顾最近几年的双边经济贸易情况,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帮助美国摆脱长期的经济萧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上基于中美贸易额与两国GDP的1979

2007年统计资料实证分析表明:

1 通过协整分析,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中美两国经济互相促进,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且中国对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作用.

2 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在短期内.滞后2期的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美国对中国出口和美国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3 通过对平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而构造脉冲响应函数和对因变量预测误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小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说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中国出口对美国AGDP的增长影响较从中国进口大,说明美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对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上.

(二)对策建议

目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低,这种不平等的依存关系,增加了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存中的脆弱性和依附性.中国要想办法加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同时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使中国对美国形成较强的约束力,把两国的经济融合度和依存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才能为两国日后的经贸合作、政治合作、战略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建议:

1 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应该适当加以限制,转变中国的出口促进方式,或者施加一些限制性的条件.中国目前对美出口商品集中在低档的消费品上.经济衰退与经济波动时,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增长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根据商品需求的弹性原理,若需求缺乏弹性,降低将导致收入减少.在美国市场缺乏弹性的中国商品只有提高才能增加总收入.寄希望于美国持续衰退或低迷来增加我国出口的总收入很明显是不符合现实的.实际上,中国的出口商品不再以总收入的减少而乐于运用低来作为竞争手段,探其原因,只能通过中国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予以解释.当我们把这种行为与中国的贸易增长方式联系起来考虑时,说明中国以“出口创汇”为指导原则的贸易战略需要从资源耗费、规模导向的“普惠制”出口促进转变为资源节约、效益导向的“特惠制”出口促进方式.

2 发展“内需型”经济.在我国经济进入战略调整阶段,世界市场上中低档制成品出现全面生产过剩的局面,扩大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只有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并经过激烈国内竞争的产品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求结构变化.变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动力为消费和净出口的增长动力机制.

3 增加美国商品的进口,以改善目前这种不平衡的双边贸易收支状况.由于美国对出口到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实行限制政策,导致中美贸易中美国存在较大的逆差,同时也损害了中美贸易关系和中国的利益.应该运用一些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迫使美国增加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以改善目前这种不平衡的双边贸易收支状况,中美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仍然非常大.

4 构建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预警管理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运行预警管理体系不能不考虑外部国际因素,应突破封闭经济的限,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进而制定既可以有效防范经济波动的国际传导,又可以使国内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中国已有的贸易方向也要重新调整,实行多元化战略.多元化,不仅指进出口产品结构多样化,还包括贸易地区的分散和多元化.过去,中国外贸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少数地区,经济风险大.中国要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同亚洲各国以及非洲地区的贸易,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避免受其制约.在现阶段,要鼓励从美国进口和投资,增加美国在华经济利益,防止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国经济还必须紧紧“钉住”美国经济动向,适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外贸政策调整.

(责任编校 万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