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视野下人的和谐

点赞:10605 浏览:450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人的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人的和谐发展问题.文章论述了人的和谐发展的内涵,并对市场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所创造的条件以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人的和谐发展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市场经济;人的和谐发展;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5―0050―0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和谐发展进程以及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精神文化基础的构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构建.而这些都取决于人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人的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不仅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从我国人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推动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路径.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等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5](P19-20)据此,研究市场经济下人的和谐发展就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人的和谐发展的涵义

探索市场经济视野下人的和谐发展,首先必须对人的和谐发展的内涵有科学的把握.笔者认为,和谐讲的是关系、范畴,因此人的和谐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对范畴:

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界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一切活动必须以自然界的发展为前提.同时,自然界又是人改造和索取的对象,人在自然面前具有巨大的主动性.但是,如果无视自然界的规律,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盲目蛮干,破坏了自然界的自身调节机制,那么,人和自然之间的状态就会走向失衡并最终导致对立.一旦对立,人便失去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载体.事实上,人类不断征服和改造自然,并不是要制造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体的对立,而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与自然建立起统一的和谐的关系.

市场经济视野下人的和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第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过去我们讲发展时,总是讲社会发展、国家发展,而很少讲人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只要把经济馅饼做大,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事实表明,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给人们带来福祉,相反它还同时引发了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政治腐败和价值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致命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对人的真正幸福的关注,忽视了人对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事实上,正是由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客观性需要,才促进了各种生产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综合全面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都是人类的幸福、解放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社会发展内在地体现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外在地表现为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指个人之间的和谐,是个人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表现,是相互理解和协调.人与人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存在的.如果所存在的矛盾是对抗性的,这样的关系是不会和谐的.即使是非对抗性矛盾,也要通过适当的行为达到和谐.因为人与人的和谐不是无原则的折中,而是要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达到相互间的了解或理解.

第四,人的身心和谐.人的身心和谐是指人的身体、思想、行为均处于一种健康协调的状态.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和谐.是指人的身体健康无病,各种机能良好的状态.二是思想和谐.思想不和谐就谈不上身心和谐,如果人的主观思想正确地认识了客观存在,理解了客观存在的合理性或它的发展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意识进行调整,从而形成统一而又正确的认识,心情就会稳定平和,从而达到和谐.三是行为和谐.行为是思想的体现,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错误的思想当然不会产生行为的和谐.正确的思想也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才能使行为和谐.人的身心和谐的这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的,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会达到身心和谐.

二、市场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运行方式,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现象,更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正确认识这种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的自觉选择.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形态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人的发展,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市场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构建了人和谐发展的物质平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5](P368)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将给人带来越来越多满足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人的自由度和社会性不断增长,创造性也随之增强.没有经济的发展,便没有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它扬弃了以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普遍全面的社会交往关系,它的一切成果都将为未来社会人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

第二,市场经济提高了人的自主性,为人的和谐发展开拓了空间.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最佳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突出主体性原则,从根本上确立主体的地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肯定了个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平等权利.人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主体能力明显提高.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得到培养和发挥.人的开拓进取意识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人的主人翁的责任感,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把一切封建宗法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和奴役关系被融解,社会关系对个人来说,不再是不可改变和与生俱来的命运.个人具
有了自主、自立、自律的性质.虽然人们获得的只是形式上的自由平等,但毕竟提高了人的自主性,为人的和谐发展开拓了空间.

第三,市场经济增强了人的独立性,为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主体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人的发展角度说,它的重大历史成就就在于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市场经济打破了各种人身依附关系,通过价值规律作用、等价交换原则,把人们置于平等的经济宏观环境中,于是人便成为独立的人,可自主选择自己的活动,支配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在一种互相平等的社会关系中与他人全面地进行物质、文化、信息的交流,使得人的独立性在世界性的历史活动和人类社会的普遍交流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具体来说,这表现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劳动的自主性,全方位地培植入的独立人格;(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交换的开放性赋予人以平等、自由的主体地位;(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助公平的竞争性,极大地提高了人的自主活动能力.

第四,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能力发展,为人的和谐发展提供完整的个人.推动创新,维持活力是市场经济的功能.优胜劣汰的平等竞争其实质首先是能力竞争.个人自身认识、判断、决策、创新、协调关系、承担风险等市场所需的能力决定着个人在竞争中的成败,即决定着个人自由意志的实现.因此,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个体独立性、自主性增强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各种素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市场经济竞争的机制,客观上要求不断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主体创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活动内容日益多样,形成了普遍的交换关系.丰富的社会关系,改变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交往的狭隘性和交往目的的具体性,实现了人的能力的互补,人的整体能力不断增强,个体能力的提高趋向全面.

由上可见,市场经济在人的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了人的进步发展.当然,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也是有局限性的,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体现为商品、货币的物化形式,导致人的物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扩展,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有些人人格蜕化甚至走向反面等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遵循独立、自由、平等原则的市场经济较之以往的自然经济更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形成了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这种需要和可能要由人去自觉认识,也要由人在建设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自觉努力,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把可能变为现实.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应该实施两大战略,即协调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战略,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应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生产力高度发达,而且要求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巩固.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精神文明发展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在现阶段,影响和制约人和谐发展的因素虽然也是多方面的,但在生产力和物质文明有长足发展的条件下,精神方面的制约因素显得越来越突出.如前面所述,市场经济因为自身的缺陷,也对人的和谐发展造成了种种障碍,因此,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人为本,重视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为人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入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是影响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在二者的关系处理上,人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人的自然化和人的力量不断对象化的视角,而人对自然的强大依赖性却被无形中忽视.于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人类依靠强大的力量,不断征服自然,肆意贪婪、毫无顾忌地向大自然疯狂掠夺.人类的极端行为造成了人和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人类在破坏自然和生态的同时,自然也向人类伸出了报复之手,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境况,人的和谐发展的生态机理被逐渐侵蚀.所以,我们必须走一条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更好地奠定人的和谐发展的自然生态基础.同时,通过人的和谐发展,也能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自然保护和谐互动的良好态势.其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关键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的竞争.生产力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因此,必须以教育为本,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青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