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环境浦东最好

点赞:22314 浏览:1045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渊源,其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在加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已经做出的努力,注定了只有上海能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6月18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干部大会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新三年路线图”浮出水面,金融再次成为聚焦点,将率先在全国改革攻坚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上突破尝试,先行先试.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海宁看来,上海并非在新建一个金融中心,而是要复兴几代上海人的金融梦想.近一个世纪的厚重积累之后,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规划框架下,浦东综改的“金融步伐”已经越走越深入.

5月8日下午,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中国金融业30年发展等问题,本刊记者在专访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海宁、主任助理孙伟等时就已感觉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和浦东都已成竹在胸.

金融环境浦东最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业发展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针对“构建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这个定位,上海浦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就曾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战以前,上海的经济水平远远高于日本,那时候,主要生产稻米和丝绸,上海就已经在发展工业.当时经济发展非常自由,政策和法律方面没有严格管制,民营资本成长很快,20年代时,光银行就有1000多家.上海实际上是在恢复100年前的金融地位.

解放以后,金融中心不复存在,但上海人心里一直有一个金融的梦想,自然而然想要把金融建设和发展搞上去.

1990年,浦东刚刚开发开放,小平同志就提议“金融要先行”,要把金融放在第一位.当时,很多人对金融并没有确切的概念,但上海知道金融很重要.上世纪末期,上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定位为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浦东则承担起了以金融怎么写作为主的区域功能,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命名的开发区.

1993年12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首幢金融大楼――银都大厦建成.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迁至银都大厦办公.这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功能开发的一大标志,也是上海金融界支持浦东开发开放、振兴上海经济的新起点.

到本世纪初,根据国家要求与部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已明确:到2010年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虽然短期来看,目前还不能说上海就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的话,到2020年,上海就可以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但长远来看,上海必定会成为和纽约和伦敦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它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必然会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因为上海历史的渊源,它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在加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已经做出的努力,也注定了只有上海能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能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可以说,浦东承担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的政策支持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落户浦东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最先开办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也就是说,外资银行要想在中国发展,必须先来浦东.

但实际上,作为国家高度管制的一个行业,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家放松管制的力度.所以,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对金融业整体发展的决定层次会低一些,主要需要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最适宜的经营生活环境,法制环境,合适的商务成本,便捷的营运怎么写作,各式各样的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让金融机构能够在浦东找到合适的金融人才等等.

虽然从金融产品和机制创新的角度来说,很多方面地方政府做不了,但国家监管部门会优先选择良性的适宜金融探索的综合系统环境来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全国目前没有一个地方的金融综合环境能够超越浦东.比如,2006年6月,华安基金的QDII方案跻身于浦东综改的金融创新试点部分,其QDII审批拿下第一家试点牌照.

在中国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浦东和其他综改区所担负的重任不一样.经过18年的开发开放,立足上海和长江三角洲,浦东已经到了需要总结自身各方面成长经验,用已经拥有的综合实力和环境来怎么写作全国的阶段.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成为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至今,浦东在金融方面比较突出的先行先试有哪些

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叫得最响的项目,是2005年10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浦东试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管理资金改革(简称“外汇九条”).从今天来看,外汇九条已经不算突破,但在当时,这个条例带动了其他地方出台类似政策.而且,浦东并没有满足于“外汇九条”,而是继续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大的跨国公司进行沟通,下一步的改革也已经在酝酿中.

另一个先行先试的例子是2006年,全国第一家信托登记机构在浦东创立.信托是很重要的资产和资金管理体制,信托登记方面的尝试需要金融发展到一个前沿的位置才能有突破.在与国家监管部门的不断沟通过程中,类似的体制创新,浦东都是先有个体研究,然后进行突破,形成一个成熟的成果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地方.

2008年期间,天津滨海新区的综改方案获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国内首个OTC(柜台交易市场)试点落地天津.浦东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比如有主板市场,也有创业板.资本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比较充分.对于不同影响范围的资本市场,监管的力度也不同.

OTC的风险非常大,因为参与交易的很多都是小企业,信息相对不透明,相比之下,上海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更加适合试点,当然,政策也会有不同的考量.OTC一般不是全国性的,区域性比较强,天津试点OTC和上海没有矛盾,天津周边区域的企业可以去天津的OTC挂牌交易,上海周边区域的企业可以在上海选择其他层次的资本市场,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根据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到2008年,上海市将基本完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构建.这一目标至今进展如何

光从数字上来讲,这个目标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去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就已经达到6万亿.但实际上,只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上海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如果2013年,或者2017年,外汇和人民币实现了自由兑换,我们就需要拥有大量懂得国际金融的人才,具备基本的交易平台和框架,金融法律制度成熟,国际金融中心也就自然形成.所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随着外汇自由兑换一步步完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储备各方面力量的过程.

另外,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虽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拥有良好的金融文化底蕴,大量的金融人才,以及国际化的生活氛围,但全国各地筹建金融中心的热情很高,上海不努力的话,就有可能被其他城市超越,我们不能松懈.相比较而言,北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大量的央企和社保资金都在北京,很多投资和融资活动也在北京,上海要学习北京的先进经验,相互促进.

作为上海市金融业的核心功能区,浦东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状况如何

对于国际金融中心来说,它的业务类型和一般社区提供的证券营业部或者银行网点是不同的.伦敦曾对此有一个定义,金融中心的核心业务要实现很多功能,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风险管控和清算业务,这些是构成一个完善资本市场最关键的要素.浦东已经从类别上具备了基本功能,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资产管理功能也有所发展.

但在浦东,资本市场各种类之间发展的成熟度、规模和数量都不一致.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量很大,排全球第二,商品期货也有相当影响力,占到全国第一,对亚太地区也有比较大的影响,但金融期货方面就相对比较弱,金融衍生品还没有发展起来.其他要素中,比如债券市场,从全中国来说,固定收益类市场、权益类市场,发展都还比较慢,没有固定收益定价权,还在接受别人的辐射和影响.

所以,上海乃至全国的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内部平衡需要进一步调节.

怎样看待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开发开放18年来,尤其从2001年国家明确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来,上海浦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在国际金融中心中,上海目前排名二十多位,和香港的差距也还有50年.

中国金融发展的30年,就是随着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共同往前走的30年,但金融业发展是落后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成,但金融领域和财税体系的改革还有很大差距.这和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属于核心部门的地位有关,也与我们对金融业的理解和认识有关.

改革开放初期,首要的是解决土地和温饱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市场经济,而对金融了解还很少,金融业发展得也就相对缓慢.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在国际金融中立足,首先要靠上海,坚持开办上海证券交易所,金融业改革的大幕才慢慢拉开.


如果不开放,新的东西进不来,永远看不到国外先进的经验,失败的可能性就会更大.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个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就会随之建立,金融怎么写作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至少还有20年的高速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还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