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合作与中国的战略安排

点赞:28571 浏览:1319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亚洲实质性的区域金融合作的勃兴,起源于20世纪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近十年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的金融合作日益紧密.保持亚洲金融合作的良好态势,区域内大国对合作应给予积极的主导,确保区域内金融合作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关于“亚元”,笔者并不看好,但仍主张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推动国内金融体系建设.中国在亚洲金融合作进程中还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机制,尽快构建完善金融体系的各种基础要件,以提高中国金融的整体竞争力.

关 键 词 :金融合作;区域金融;金融理念;金融体系

一、亚洲开展金融合作的总体状况

从20世纪80年始,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一直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更是以平均7%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这一方面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也让亚洲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热点.

在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之前,亚洲(东盟)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金融合作的战略性安排.由于加盟国之间在经济金融领域方面差距过大,东盟自成立30多年来并未构建成任何战略性的金融合作安排.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东亚各国开始对本国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以增强市场导向为方向,解除不必要的政府管制,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环境,加强法律和监管环境,改革银行体系,更为积极地引进国外资金以促进国内的金融改革.

通过危机的洗礼,各国普遍认识到缺乏健康的金融体系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任何经济体都难逃金融危机的惩罚.而且,区域金融合作绝不能只停留在危机的处理上,更多的是要通过合作来加强区域内各国金融体系的建设,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从根本上增强各国抵御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约,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救助和支持并不积极.1997年9月,日本在IMF和世界银行的联会上正式提出了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AMF),倡议以东盟加上中、日、韩,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作为亚洲地区的共同储备,以应对该地区遭遇危机时使用,从而对IMF的职能进行部分补充.毫无疑问,以美国主导的IMF自然不会接受一个在亚洲地区另立门户的新机构.同时,AMF的设想在东亚内部也没有形成共识,加上危机当时愈演愈烈,存在广泛争议的AMF构想暂时被搁置一边.

1998年8月,马来西亚向IMF递交书面申请,提出东盟在进行内部清算时使用统一货币的设想,IMF承诺对此进行可行性分析.

1998年10月,日本又提出了“新宫泽构想(New MiyazawaInitiative)”.日本愿意出资300亿美元,建立一个更小规模的AMF.300亿美元中,150亿美元用于满足危机国家的中长期贷款,剩下150亿美元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对此建议,美国政府和IMF都表示支持,亚洲国家也纷纷赞同.2000年2月.日本就为发生过危机的韩国和印度尼西亚提供了210亿美元贷款,其中135亿美元为中长期贷款,75亿美元为短期信贷.另外,“新宫泽构想”还为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提供了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1999年10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了建立“东亚货币基金(EAMF)”的倡议.马哈蒂尔认为该基金不同于日本方面提出的AMF,而是更多地关注东亚地区(因为亚洲的文化、种族等差异过大,且东亚地区的经济更为紧密),并且规模可以比AMF更小,只是在关键时刻为危机国家提供货币援助.并且,该基金要促进东亚地区的长期货币金融合作.

亚洲金融合作与中国的战略安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金融体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99年11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第二届“10+3”非正式峰会上,代表东盟正式向中国、日本和韩国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东亚各国积极响应,此后,东亚经济金融合作开始逐渐加速.

2000年5月,东盟及中、日、韩各国的财长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ADB)第33届年会上,达成了《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CMI).东亚金融合作出现了突破性进展.清迈倡议的主要内容有:1 利用好“10+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及信息交换;2 扩大地区内的货币互换协定,在区域内构建双边货币互换交易网(中、日、韩三国相互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且三国分别与东盟成员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东盟内部的货币互换规模将不断扩大)和债券交易网;3 决定设立货币互换和回购的双边条约网.4 建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要求各国在宏观经济监控体系和ADB已有的监控系统之外,对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外债规模、资本流动以及货币对冲基金的活动进行密切监控.


自《清迈倡议》签订以来,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货币互换规模大为提高,到2005年8月,共达成了17个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525亿美元.且中、日、韩之间还于2002年3月开始签订了双向货币互换协议(日本和中国是第一个双向互换协议),从而伙伴国可以采用本币进行双向互换.

2002年8月,泰国在东亚及太平洋银行行长会议(E-MEAP)上首先提出亚洲债券基金的设想.2003年2月,日本在10+3高层研讨会上提出了“亚洲债券市场启动方案”:鼓励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建立发展债券市场的制度环境,努力发行以区域内单一货币和一篮子货币计值的债券,健全信息交换机制.

2003年6月2日,EMEAP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建立了亚洲债券基金(ABF).该基金由EMEAP各经济体从储备中出资组建,基金投资于EMEAP成员(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除外)发行的一篮子主权美元债券和准主权美元债券.目标是为了增加该类债券的流动性,由此推动其他投资者进入亚洲债券市场.基金的规模定为10亿美元,且资金都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6月22日,第二届“亚洲合作对话”的18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清迈宣言》,这份“宣言”表明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成为他们的共识.《清迈宣言》提出,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要改善和统一税收、法律、会计、信用担保与评估、清算结算的系统及监管体系;致力于提高区域内的公众认知,创造一个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的环境;发行本地货币计价的债券,促进地区内直接投资;采取坚实步骤减少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脆弱性,确保融资模式的多样化.

2004年12月16日,EMEAP宣布启动亚洲债券基金2期(ABF2).2期基金同样由各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出资设立,规模为20亿美元,分为了泛亚债券指数基金(Pan―Asian Bond In―dex Fund,PAW)和债券基金(Fund of Bond Funds,FoBF)两个部分.2期基金不仅规模得以扩大,并且还确定了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原则,以形成市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根据EMEAP的设想,泛亚基金和各成员子基金在第一阶段接受EMEAP成员的认购后,将在第二阶段通过上市等方式向其他非EMEAP投资 者、包括私人投资者开放.EMEAP成员的初期认购将起到示范和种子投资者的作用.这将有利于增强市场对ABF2的信心、引导公众投资,从而顺利实现ABF2从政府项目向市场化产品的过渡,最终实现培育市场的目标.

与ABFI时相比,EMEAP在ABF2筹备过程中目标更为明确,思路也趋于成熟.ABF'2推动市场的机制不再像ABFI一样,仅仅为了改善市场流动性,而是力求通过在本地区市场引入指数型债券基金,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消除法律和监管障碍,培育市场自我发展动力,最终为市场的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二、亚洲金融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亚洲金融合作开展的原则

整个东亚金融合作的框架设计将体现一定的原则.

首先,区域内大国对合作应给予积极的主导.区域内国家应该在合作中占据一个与各自的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相匹配的地位.因为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主导力量的带领下,消除戒心、增加凝聚力、努力给各参与国带来实际的利益,应当成为目前合作的基本宗旨.另外,一定要将金融合作纳入到整个经济合作的框架中,和实体经济合作发展保持协调一致.

其次,区域金融合作框架要具有稳定性,要保持区域金融合作推进具有可持续性.确保实现最大限度满足区内各主要经济体根本利益的共赢局面,保护各方参与改革和合作的积极性,愿意付出相当的转换成本来改变本地区国际金融格局不合理的现状.

再次,在区域合作的安排中,一定要将政府的意愿推动与私人部门的客观需求结合起来,使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将合作持续向前推进.政府的意愿推动最终是为本国经济谋得利益,这与私人部门的要求是长期一致的.最终要让微观主体成为区域金融合作的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十分必要,但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因素,推动这一合作又存在着重重困难.因此,亚洲金融合作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长期过程.

(二)亚洲金融合作的目标

东亚金融合作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制定不同的合作目标.长期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以高度经济一体化、紧密的政策协调、一致的政治承诺为基础的东亚货币区.目标可以分为短、中、长三个时期来实施.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短期目标可制定为:1 设立一些合作制度安排,为日益增强的区域内经贸合作提供便利,为中期金融合作奠定基础.例如:双边支付结算安排,网络跨境联网,金融工具跨境交易和使用等.利用金融合作所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强经贸联系,从而巩固金融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2 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对话,定期开展高规格的政府会谈,设立一些常设机构来协调合作进程.3 为降低本地区对美元的高度依赖做准备工作.短期内,东亚金融合作仍处于一种启动状态.这个起步阶段中,鉴于亚洲外汇储备的现状,并且区域内并没有相应的主导货币,美元仍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结合现实状况,短期内的各项安排既要考虑到不影响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不能给未来中长期目标的实施设置障碍,并要以中长期目标为方向,为降低本地区对美元的高度依赖打好基础.例如.当前发行ABF2就已经考虑了各国本币定值的子基金.

中期目标是:1 实现区域内较大程度上的汇率稳定安排.汇率制度的合作取决于东亚经济发展、金融合作的推进模式和合作深入程度.但合作的关键是保持区域内货币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合作可以是包括了对区域以外货币的区域货币联动机制,也可以实行次区域的先行联动等多种方式.从而通过汇率稳定安排来增加区域经济体整体抗风险能力.2 逐渐削弱美元在东亚地区的地位.鉴于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的分布,美元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充当世界货币.但亚洲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建设,逐渐降低美元在东亚地区的核心地位,从而构建更符合东亚地区利益的经济格局.3 加快区域内的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在具备合作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加快市场一体化的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区域内各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巩固合作成果,推进合作深入开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贸合作.

长期根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经济一体化、紧密的政策协调、一致的政治承诺为基础的东亚货币区.这个货币区不一定就是实行单一货币的亚元区,这完全要取决于长期中各国合作的进展情况,经贸关系是否高度一体化,各国是否取得信任和达成一致的集中调控机制,从而愿意让渡各国原有的部分经济主权.同时,地区内各国的文化政治交往是否协调等,也将对亚洲单一货币的产生造成重大影响.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亚洲单一货币的实行仍将困难重重.更具有可预见性的未来应该是形成以区域内货币为核心(可以是区域内大国的货币,例如人民币、日元等)的汇率联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互动的区域金融市场和东亚投融资体制.

三、东亚的货币合作:前景暗淡的“亚元”

1999年11月28日,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首脑非正式高峰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在东亚地区缔造共同市场及单一货币(亚元)是“有可能”的.特别是随着欧元的成功推出,设立亚元再次被许多观点反复提及.

设立亚元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最优货币区间分析.最优货币区是指,一些商品和怎么写作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区域内各国经济紧密联系,从而在该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各国最有益处的一种区域.但事实上,该理论涉及的领域过广,收益和成本并不能完全合理精确地计量.因此,该理论仍然是一种以定性为主的思路性分析.

成立单一货币区,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刺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消除汇率波动,降低金融风险.能够稳定物价,维护经济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合作,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储备,节省储备成本.

成立单一货币区也会给各国带来一定的成本.首先是过渡性成本(即短期一次性成本),既新的单一货币引入给金融业和企业带来的直接性转换成本的增加;其次是参加国将要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部分丧失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另外,参加国会损失独立发行货币所可能获得的铸币税收入.

就亚洲目前的现状而言,设立单一货币区仍然存在着许多障碍:

第一,要素流动性仍不充分.目前.不论是资金、技术还是劳动力方面,东亚地区各国的要素流动性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纵深发展.

第二,经济开放度不平衡.东亚地区内的开放程度过于悬殊,这一差距必然会造成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冲突,从而将严重阻碍东亚统一货币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作.

第三,东亚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不符合单一货币区安排的有利标准.东亚各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计)参差不齐,呈明显的梯度态势.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并存,各层次间经 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

第四,东亚地区的政策一体化程度较低.单一货币区要求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统一的银行和统一的财政制度.尽管东亚各国试图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合作机构组织,但目前的合作只是尝试性的.

第五,各成员国内部的金融稳定性不强,合作面临诸多障碍.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各国国内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善,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并且金融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东亚经济、金融合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只是刚刚起步,面对金融风险时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尚待实践检验.

第六,东亚地区缺乏明显的核心货币.东亚与欧洲和拉美不同,没有明显的核心货币,即使是美元与日元也不具备充分条件.缺乏核心货币,加上东亚对外经济交往的多元化特征,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尚缺乏一根“顶梁柱”.

第七,复杂的政治因素.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和目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经常为亚洲国家之间开展合作带来阴影.

综上所述,鉴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现状,目前在整个东亚地区构建统一货币机制的前景仍十分暗淡.

四、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参与亚洲金融合作的一个重大战略安排就是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对中国有利,同时也对促进亚洲金融稳定,深化亚洲的金融经济合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判断,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必须从周边区域人手.通过人民币的区域化来实施人民币的国际化,最终让人民币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对称的世界货币.

人民币能否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除了与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大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与人民币自身的制度安排.核心的因素有以下四个:1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2 中国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并且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3 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奠定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4 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

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甚至是区域性的国际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需要围绕目标进行一些战略性的安排:

第一,保持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的稳定既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保证,任何的改革和战略安排都要尽力为中国的发展争取一个稳定的环境.

第二,加快深化国内的各项改革,积极推动市场化建设.改革可能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的方向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更为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其中金融改革中,金融市场的建设、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调整、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改革都是关系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同时这些改革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改革的成功必将极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不失时机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必须要在资本项目下取得自由兑换后才有可能.但这是不是一个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取决于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完善,外部的自由化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国内市场化基础之上.但在发展与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利用一些特定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首先可以实现局部区域的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使用.例如在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成为交易的货币;对港澳地区及个别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另外,随着境内非居民参与人民币业务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境内国际金融市场上外资银行和合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这将大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对港澳台地区的往来支付中,人民币在结算、贸易计价和资本转移中的比重将会日益增加.适应资本流动的需要,外汇自由交易制度将稳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以进一步发展.

第四,逐步将人民币推入一些国际金融中心,从而增加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目前看,可以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积极开展一些人民币业务,从而不断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匹配的,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成为中国经济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推动国内金融体系建设

亚洲地区普遍存在的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是深化亚洲金融合作的一个重要障碍.同时这更是阻碍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了一国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集中反映.

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普遍存在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管制较多,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金融机构的运行管理能力不强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使得各国在遇到冲击时极易发生金融危机,另外,相同的矛盾往往使得危机爆发后在区域内迅速扩散.维护区域内的经济金融稳定可以依靠各国开展金融合作构筑更为牢固的“堤坝”,但更为关键的仍然是加强各国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形成的基础,同时提升风险的化解能力.

亚洲国家也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ABF的设立就是为了推动债券的流动性,由此推动其他投资者进入亚洲的债券市场.特别是第二期ABF开始设立针对各个国家的母子基金,主要针对发展各成员市场的需要,并解决各成员美元出资进入各国本币债券市场的限制.ABF子基金的发起和运作不仅为本币债券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更通过引入指数化被动管理的模式推动当地市场基础设施的改善及本币债券市场的深化.

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成熟的全市场债券指数.EMEAP会同国际指数公司(原称iBoxx)编制的ABF2中国子基金指数投入实际运行,将有利于中国在指数编制方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也将为中国债券指数的开发和完善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ABF2泛亚基金和中国子基金都将同时投资于中国的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条件成熟时中国子基金还可能选择上市,这将有利于促进两个市场的联通.另外,ABF2第二阶段将向私人公众开放,届时中国子基金将为国内投资者投资于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工具.在参与ABF2设计顾问及子基金管理人的投标过程中,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与国外同行进行了交流和协作,这对提高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处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之中的中国十分需要利用各种力量来推进自身的改革.ABF产生的作用十分积极,但基于其目前的规模(第二期ABF仅20亿美元)和发展趋势来看,效果还十分有限.

虽然亚洲国家普遍存在金融体系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但就中国而言,还是有许多资源能够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建设所利用.例如,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虽然也存在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特征,但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是比较完善.工业化国家的韩国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对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韩国经济进行了积极的结构调整(韩国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调整金融市场的经验十分值得中国借鉴).鉴于文化的趋同性,中国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国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且通过资金引进和机构合作等方式直接怎么写作于中国的改革.另外,香港和新加坡也都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国完全可以以此为窗口积极引进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机制,尽快构建完善金融体系的各种基础要件,最终提高中国金融的整体效率.

总而言之,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内的经济大国,必须占据一个与其现有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地位.结合目前的现状,亚洲金融合作的着眼点应该由建立危机协调处理机制逐渐深入到加强区域内各国金融体系的建设上.可以通过合作盘活区域内的现有资源,提高区域内各国国内的金融体系效率,最终从整体上提高亚洲地区的金融竞争力.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继续提高,人民币势必要面临国际化问题.利用好区域金融合作的平台,积极稳妥、不失时机地推动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国际化,将成为人民币最终走向世界货币的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