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

点赞:26068 浏览:1189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功能完善、,稳健高效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体系无疑是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西部地区多属欠发达的农业区,“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构一个多种金融机构合理分工协作、,并存竞争、,共同怎么写作“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做了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农村经济,农村金融,金融体系,改革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5-0063-03

一、,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一)机构怎么写作网点和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怎么写作网点呈明显的收缩之势。,以乌兰察布市来看,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下辖5县4旗1市1区,其中5个国贫县(旗),2003年末全市县域共有152个乡镇苏木、,1385个行政村(嘎查),农业人口达1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8.2%。,2000年末,全市县以下(含县)的金融机构网点715多个,到2004年已减少至594个,减少了16.92%。,二是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在空间分布上多集中于县城、,中心集镇,且除了农村信用社外其它国有商业银行几乎都是只吸存、,收贷、,不放款,其它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信托投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在县以下农村地区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二)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金融资源流出农村的现象较为严重。,表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域机构信贷功能萎缩,日益沦为“吸存机”,大量资金通过上存渠道流向大城市。,更为严重的是,多年来,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凭借其网络优势,大量“蚕食”着农村本来就不多的资金来源,直接分流了相当数量的农村资金。,据统计,2004年末,乌兰察布市国有商业银行上存系统内资金14.35亿元,而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4.43亿元,其中就有近4亿元来源于农村。,此外,基层农村信用社因政策性规定和规避风险的需要,每年通过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购写国债和金融债券、,向城市非农部门放贷等方式,导致一部分资金流出农村。,尽管近几年来

银行通过支农再贷款的方式也回流了一部分信贷资金,但相比之下仍严重不足。,

(三)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难以适应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基层农村信用社人员一直负增长。,随着地方政府“撤乡并镇”的推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整顿,其机构网点也在逐渐减少,人员也在逐渐压缩,据调查,一个县以下农村信用社平均人数一般在3―10人(含员),且文化素质偏低,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扣除内勤人员,外勤人员基本上只有2―6人,往往是一个外勤人员要怎么写作几百甚至上千家农户、,方圆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区域,金融怎么写作自然很难到位。,

(四)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偏离定位

一是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虽然一直在改革中探索,但是迄今为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突出表现在基层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晰,管理流于形式,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几乎无所作为。,二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功能在农产品收购的基础上,虽由银监会批准了开办诸如粮食加工企业贷款等部分商业性业务,但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影响着基层农发行资金运用效益的提高,与农业发展银行最初设计的目标相差甚远。,三是“入世”和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无“意”在农村金融领域拓展业务,其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信贷功能严重削弱,主要业务就是清收老贷款、,吸收存款。,四是邮政储蓄吸存的刚性定位,抽走了大量农村资金。,

(五)金融支农的功能发挥不足

表现之一是农业贷款供给渠道单一性与农村经济多样性之间存在矛盾。,目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多样性趋势:一方面农业生产由单一粮棉油种植向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鸦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呈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特色和规模集中”的发展态势鸦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信贷支农的重任几乎完全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表现之二是农业贷款额度小与农业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表现之三是农业贷款期限较短与农业生产周期长短不一的矛盾。,表现之四是农业贷款利率较高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表现之五是由于农业担保体系、,农业保险制度和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金融支农的安全性与农业生产风险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金融部门对那些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目前广大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矛盾。,表现之六是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功能不全。,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基层邮政储蓄网点)除了提供一般性存储结算业务外,其它业务几乎为零。,

二、,农村金融体系缺陷成因探析

其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步是隐性的原因。,回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制度经历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已经结束的第一次变革的重要标志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形成了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格局,长期被集体耕作制度束缚的巨大生产力得到了释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但是,这种释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仅仅具有一次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农户直接面对市场竞争和波动,尤其是当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写方市场时,农户家庭经营所固有的局限性便开始显现。,所以中国的农业生产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1979―1984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便逐步放慢下来。,从那时起到现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内部又悄悄地进行着第二次制度变革。,第二次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社会化,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重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与农村经济制度采取的自下而上的自主性变迁路径相反,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则显得步履缓慢,始终体现出自上而下、,受制于政府的“滞后性”。,当农村经济改革出现了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成分和结构多样化的格局时,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仍然在计划与市场之间摇摆不定,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性和非商业性色彩。,于是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愈演愈烈,经济制度与金融制度博弃的最终结果无非是两败俱伤,一方面,农村经济因金融资源的供给不足而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因生存环境的制约,业务经营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

其二,欠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农业的先天弱质是显性的原因。,众所周知,中国人口的70%以上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采取“利”农、,“护”农的措施。,然而实际执行中金融政策措施却总是很难完全到位,甚至出现反常现象。,如现阶段支农再贷款的“选择性”十分明显。,根据确保银行资金安全的政策安排,再贷款必然更多地面向流动性高、,实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信用社,而西部欠发达地区设在县以下的农村信用社大部分流动性低、,实力弱、,经营效益差,在这一区域的农户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进而“限”农、,“误”农。,

与此同时,根据经济学原理,资源、,资本、,资金、,技术、,人才总是要向效益最高、,风险最小、,流动性最强的市场、,产业和地区集中。,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灾情不断,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例如,2005年上半年内蒙古中西部持续高温干旱,仅乌兰察布市三个旗的受灾人口就达 17万人,受灾农田达350多万亩、,草场2200万亩。,另外,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自然经济色彩比较浓厚,大多数农民基本上不存款,贷款需求量也很少,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必说商业性金融(银行业、,保险业)不愿涉足,就是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也不情愿


涉足。,

三、,重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体系的思考

(一)对现有农村信用社体系实行分类改革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怎么写作的地方性金融企业”。,笔者认为,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应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渐进式策略,选择最适合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的改革模式和路径。,一是对于现有的县(市)郊区的农村信用社,可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或使其成为所在地(市)现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因为这类农村信用社早已是有名无实,其怎么写作的主体对象不再是“三农”,经管的主体特征也不再是合作制,而是商业化。,二是对于县以下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应尽快深化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约束机制强、,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坚持合作制原则、,主要为“三农”怎么写作的金融机构。,

(二)重新整合政策性金融业务或调整政策性金融的载体

具体思路可以有以下两种。,一是健全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将目前由农业银行写作技巧的政策性金融业务重新划归农发行,完善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建议银监会再次适当放宽农发行的职能范围。,二是取消农发行,面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网络覆盖全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招标农业政策性金融怎么写作,这一

思路应先行试点,通过总结其可行性后推行。,

(三)除农业银行以外,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全部撤出县域以下农村地区

提出这种设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网点、,功能受限,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金融机构迟早要退出县域阵地鸦另一方面,这些机构退出之后,其存款业务可以让渡给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这样既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又有利于农村资金体内循环。,

(四)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一是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二是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建立起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2003年底,政府虽然调低了邮政储蓄转存银行的利率,但并没有建立起一种邮政储蓄资金与农村信贷资金之间的关系。,三是加大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四是深化农村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在确定浮动区间时综合考虑城乡金融机构的相关性和城乡贷款对象负担的差异性,建议取消现行的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的明确区间制,逐步放开县及县以下涉农贷款的利率,允许农村金融机构“随行就市”,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浮动政策,缓解农村资金外流。,

(五)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和风险补偿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生产特别是种养业的风险特点决定了有许多领域需要依赖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也有许多领域可以推行商业性农业保险。,二是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完善对担保机构的监管框架。,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担保机构作为一类金融企业,急需出台监管框架,以防范相关的风险。,三是督促和鼓励财力宽裕的地方政府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款用于农业贷款的贴息和农业贷款风险的补偿。,可仿照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部分政策性农业贷款也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逐步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

(六)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

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允许外资介入农村金融业务,重点支持农民自主参与的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以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大量经验研究发现,正规金融组织对农户金融怎么写作的覆盖面往往不足农户总数的20%,大量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需要农村非正规或民间金融来满足。,而作为我国的西部也不能例外。,有条件地允许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可以为发展农民自主参与的各种农村合作金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课题组组长:田文丽

课题组成员:孙美宗 王海生

沙丽华 王 金

执 笔 人:王海生 王 金

(责任编辑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