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对当代金融活动的

点赞:8353 浏览:335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现代金融活动中利益冲突引发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道德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从分析现实金融活动中缺失的具体表现入手,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揭示其在当代金融活动中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儒家思想,传统,金融活动

金融活动首先是一种信用活动,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者之间是一种契约人的关系,应该具有道德前提和道德认知,所以在日常的金融活动与金融交易中,交易人不仅仅是“经纪人”,而更应该是“道德人”,都有各自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在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普遍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利益主体间的冲突也日益暴露,在现实金融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失信行为、失责行为等,引发了不少的金融丑闻事件,甚至出现整个经济的动荡与危机.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道德与在现代金融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从分析一系列金融丑闻背后缺失的具体表现入手,试图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初步的探索,并揭示其在当代金融活动中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一、金融活动中缺失的表现

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也把全球经济引入危机的深渊.而在这样一个为全世界所公认的国家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信用危机,我们不得不从其中潜藏的道德问题和缺失来解释.可见道德弱化、缺位, 是导致严重的冲突与金融灾难的根本原因, 国际国内概莫能外.从的角度分析, 具体表现在:

(一)诚信缺失

诚信是金融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了诚信,金融活动将举步维艰.金融业的主要功能是资金融通,金融活动中如果没有诚信作为基础和相似度检测,就截断了货币之源,资金链条的断裂也就等于切断了金融业的命脉.然而,在现实的金融活动中,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触目惊心,诚信成了一种稀有资源.

麦科特的虚构利润, 银广夏的编造业绩陷阱, 蓝田股份编制的神话, 会计师事务所中天勤的帮助企业查重,“健康力量”的投资基金黑幕等,以及国际市场上的重大金融丑闻,如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受到的列文、西格尔、布艾斯基等人操控垃圾债券市场等行为的震撼,1985年,经纪人哈顿利用空头支票的金融欺诈以及后来的米什金案无不都是诚信缺失的典型.

(二)责任缺失

责任缺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职业责任缺失,二是社会责任缺失.7月4日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的华运达房地产检测按揭骗贷一案,7.5亿巨额贷款何以能通过层层防线得以流出,与银行人员、法律顾问的职责缺失不无关系,制度不是只写在纸上的,更应融入银行人员的职业道德之中,自身素质之中.金融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任何金融活动主体都应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因为金融企业管理的是他人的资金, 必须对股东、客户负责, 而且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金融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 金融活动正常有序关乎整个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然而, 从当前我国金融企业的现状来看,各种金融违规现象反映出我国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2004年6月26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报显示,上海浦发陆家嘴支行在二手房按揭贷款中违规操作, 出现32笔总计1.29亿元的个人按揭贷款抵押不真实.工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姚康达”一人就发放了7141万元的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写128套住房.审计署2006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 中国农业银行违规经营超过500亿,涉案人157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问题金额12.67亿元, 其中会计核算不实11.82亿元.7月报道的成都一些商业银行违反央行规定,对二套、三套房贷首付低于四成,利率予以7折优惠的“潜规则”.在国家为防止房地产过热损害经济稳定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时刻,这些银行却违规大量发放贷款,社会责任何在事实上,在银行违规经营过程中,社会是受害者,这些违规银行也难逃公道.

二、对我国传统思想的追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目标、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就有明确论述.在西汉之后,儒家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并逐步形成一套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直到操作层面的经济体系.在理论层面,儒家主张经国济民、富国强民、重义轻利,在实践层面,儒家重视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修身养性和道德自律,倡导以德化人、和气生财,在操作层面,儒家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要诚实守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勤劳节俭、热心为公.

(一)诚信为先的合作理念

在面临竞争与合作的矛盾时,儒家首先讲求的是合作的方面,即“和”的内涵.《论语 学而》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易传》则言:“保和太和,乃利贞.”晓示人们合作而非对抗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有了 “和”就有了“信”.在我国传统儒家中,诚实守信被视为“为人之本”.“诚”和“信”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不自欺、不欺人为诚,不毁诺、言出必行为信.《论语》中有这样的论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于诚信问题, 孔子十分重视,只有自我讲信用,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带动别人也讲信用.《论语》记载, 子贡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可见诚信的重要性.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明代程兰谷,休宁人,“年十四,偕舅氏贾浙,乌程人大信之.后舅氏析资财另公从旁设他肆,公以乌程人皆知予,予既有他肆,将不利于舅氏,遂去之平湖.”这里典型反映出程公讲求信用,避免竞争的心态.

中国传统对当代金融活动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仁义为本的民本主义

仁义原则是儒家的核心范畴.一般认为“仁者爱人”(《论语 颜渊》)与 “以义率利”(《孟子 藤文公》)是仁义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反映在金融领域,就是儒家虽然承认金融的发生是从人性之自利的前提出发的,但是强调金融的目的应该是安民济民,救民之穷急,绝不能仅仅为了满足私欲的膨胀而无限制地剥削人民.早在《周礼》书中,《地官 泉府》篇就提出了官营借贷的方式有两种:赊与贷.泉府即管家的信用机构,对个人提供赊卖,以治办祭祖和丧祀两个用途,赊期前者10天,后者3个月,期内不计息,逾期方计息.贷者利息参照国家地税率计收.这种官营借贷是对民间借贷的限制.我国古代利用官营借贷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儒家仁义为本的特色.


(三)整体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受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宗法制度的影响,儒家形成了整体至上的原则,这是儒家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性原则.在儒家对人的设计中,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和完成个人的价值.因此,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派生物,其命运同群体、社会、国家和他人息息相关,整体的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不断奉献,人的价值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奉献当中实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古训是很多国人用来约束自己或是劝诫他人要为国尽职尽责,在国家兴亡之时,要为国家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无论自己境遇怎样变化,穷,独守自己、拯救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和笑料,达,成人达己、超越自己、为人奉己,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心怀更多的事情更多的人.这种强调“关系至上”的社会责任倾向,自然也促进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引进诚信机制,以期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

系基础.此种关系反映在金融领域中,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环境下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传统儒家在当代金融活动中的启示

治理当代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时, 法律制度的完善、金融文化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 而且金融文化的建设是带有目的性的建设, 因而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这方面, 儒家的文化在现代金融活动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一)诚信是金融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金融市场中巨大的获利空间,使得这里比其它任何地方都更容易滋生贪婪,1996年美国有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相信,华尔街的人们如果相信他们自己能挣很多钱并能逃脱,他们会主观地愿意违犯法律――“他们只关心挣钱,对其他的事一律不管.”可见从人性的角度看,东西方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任由贪婪肆意发展,没有道德的约束,金融市场的价值取向必将发生扭曲.

古今中外,任何金融活动都需要诚信的保障.诚信是首要美德,良好的信誉是最好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对金融活动任一方都不言而喻,而且良好的信誉也是降低组织成本,融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当代信用形式虽然发展得更加完备, 但无论是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 还是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同样都是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都是以人的信用为内在支撑的.今天金融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道德文化意识的弱化与割裂所造成.文化情怀的缺失、人文精神的缺失, 对诚信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的不足,正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 包括金融活动中成为迷途羔羊的根本原因.面对我们不容乐观的金融缺失现象,是该认真认识儒家文化现代意义的时候了.

(二)诚信是金融活动的根本,其基石是“仁”

金融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是诚信, 而诚信的基石则是“仁”.孔子曾说过:“仁者,人也.”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东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为仁的品质.它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前提条件,通过它人类社会才能够健康发展.同样,金融界要健康发展,金融活动要顺利开展,离开了这个根本,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仁者爱人”,试想如果你不让顾客高兴,谁会让你高兴你不爱顾客,谁会爱你换言之,要想自己好,先得别人好,要想自己赚钱, 也要让别人赚钱,不让别人好,自己也好不了.这样做就会对人类过分追求财富的加以限制.如果每个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都奉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以邻为壑,最终必将造成金融市场的彻底崩溃,最后每个参与者都将成为受害者.从上文所列举的现实来看,我们的金融市场是存在这样的灾难隐患的.因此,大力倡导儒家文化对金融活动的现实意义,结合现实发展的成就,重新塑造我们的金融文化,其迫切性不言而喻.

在这方面,儒家的思想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对于“仁学”的忠恕之道,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不想被检测包装、检测信息、检测重组所欺骗,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

(三)礼义是金融活动的必要辅助

在孔子理论范畴中,“礼”是核心.它不仅是思想层面的“五伦”之一,更是制度层面的.而这一点,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用今天的话讲“礼”就是制度,指的是制约人们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一些规则,解决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的问题.

孔子承认人追求财富的的合理性,但又认为过度追求财富的会和资源有限性发生矛盾,这样就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争夺利益的冲突的加剧.解决这一难题,那就必须约束人们过度的对财富的追求.这套对过度追求财富的加以约束的机制,就称为“礼”.我们的金融活动还存在很多不令人满意的情况,我们是可以从儒家的文化中得到诸多启示的.金融活动追逐利益,这无可厚非,因为“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人们在面对“利”,存在不择手段、惟利是图的现象和危险.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儒家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 在金融活动中追求第一种“境界”:利己与利人并重――既讲效率,也讲道德,追求金融企业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统一,实现所有金融活动参与者的和谐发展,培育和建设金融市场道德,反对不顾一切社会后果的盲目逐利,金融制度建设与金融道德建设并重,实融市场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