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

点赞:5948 浏览:213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金融对城市化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充分发挥政策金融的作用,积极开发适应市政融资需要的金融产品,构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

关 键 词 :城市化,金融支持:城市建设,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5-0007-03

城市化是人口与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一般而言,现代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要比传统农业部门高得多,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也存在着向以工业聚集为特征的城市流动的特征.国内外城市化建设的经验表明,金融政策对城市化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金融对城市化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支持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化的经济基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作用机理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和人口在空间上的聚集.城市经济最明显的优势是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集聚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城市对推动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性作用.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指出,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区域的增长极, 增长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这种推动作用来源于极化―涓滴效应, 一方面,城市就像力场中的引力中心,能不断吸引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等要素向城市集中, 使城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对邻近地区的经济有着明显的辐射作用,如同涓滴一样进行渗透,导致生产力的分布趋于分散或均衡化,促使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缩小,达到相对平衡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城市建设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根据弗农等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资本的需求程度将迅速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克斯在考察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时, 曾深刻指出: 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美国《商业周刊》经济编辑迈克尔曼德尔对美国经济增长进行过如下评论: 如果说技术是美国新经济的引擎, 那么金融就是燃料.经济学家皮特罗素将此现象定义为“金融引导”,将经济加速成长的原因归于金融深化.根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金融深化对一国或者一个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事实上,金融深化将伴随着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并内化为城市自身的融资优势,反过来又提升了金融发展的程度.

金融对城市产业最为明显的作用体现为帮助企业补充资金及改善基础设施和怎么写作网络.(1)金融支持能够促进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解决技术更新、产能扩张及营运资金的不足,促进企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2)金融支持可以有效改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和怎么写作网络,提高城市的集聚能力和生产效率.(3)由于金融资本自身的逐利性,协助市场机制发挥自动调节,对投资项目可以主动进行识别和筛选,从而避免产品同质化及减少恶性竞争,引导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4)金融资本的进入将促进企业的繁衍和有序竞争,触发自我强化的过程,形成连锁反应,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规模化,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对相邻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城市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的发展.(1)集中于城市的企业,相互之间信息比较透明,违约成本较高,减少了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增大了企业的守信度,融资信用风险将大大降低.(2)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都处于相同的行业或者高度相关的行业,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完备的信息.(3)城市经济活力、规模、资本积累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城市产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为商业银行经营创造了广阔的市场.(4)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货币的乘数进一步放大, 区域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又促进了投资增加,经济进一步增长,导致区域内资本积累水平提高, 有利于金融机构增加筹资来源和降低筹资成本.因此,金融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是单向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受制于资本的形成,而资本形成效率则取决于资本形成机制和金融政策.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严格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对利率、汇率的管制和对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工具的限制,形成了以财政为主的投融资体制,造成城乡二元结构与金融抑制的恶性循环,即:二元结构→资金短缺→金融抑制→信贷配给→储蓄、投资低效率→资本形成不足→二元结构强化.资金的扭曲加剧了资金的短缺,低利率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一方面使得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得企业有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节约劳动力的内在动力.金融抑制下的资金低,相应抬高了劳动力的,劳动力成本高昂使得国家不得不实行严格的户籍管制,进而抑制了城市人口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减少金融抑制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存在许多严格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国家规定存贷款利率及其结构,限制民间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金融市场人为分割,限制金融工具的创新.现行的金融抑制强化了银行一味地规避风险的倾向,其结果是鼓励了国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支持严重不足.

金融深化要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弃对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开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充分反映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借助金融深化下的市场利率提高,可以改变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诱使企业以劳动力替代资本, 并且开发适用于我国目前生产要素比例的技术, 使企业更多地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选择多使用劳动力、少使用资本的技术,进而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因此,金融深化通过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变动,使得企业选择适度的技术,实现城市就业的扩张,以此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城市化通过市场规模扩大,促进分工和交易,形成更多更复杂的金融需求,来促进金融的创新和深化.

三、我国金融对城市化支持的现状

金融政策对城市化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金融对城市化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支持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化的中小企业发展.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每增加1元,GDP就增加2.4元,所以各地纷纷加快城市建设,这使得城市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城建项目融资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即由政府发行城市市政债券,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吸引广大个人投资者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 另一种是以财政税收收入投资为主的日本模式,财政为每个地区制定了发展蓝图,通过直接介入或补贴地方财政的方法参与.

由于城市建设项目普遍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并且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等特点,这种特征与商业银行追求短期盈利性的特点并不符合,城建行业的融资周期往往在10年以上,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期限也不匹配,因此商业银行大多不愿介入其中.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构成主要包括财政投融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民营资本、其他融资等.目前,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入中,各项财政支持资金、银行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和土地出让转让收入构成了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土地相关收入所占比例上升较快,成为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收入来源.

就未来发展趋势看,财政投融资在市政建设中虽然有稳定的比例,但是考虑到税收体制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以及各地方财力的差异,此模式难以担当城市化投融资的主角.银行贷款虽然是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鉴于城市建设的公益性等特征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不一致,银行贷款也难在城市建设中担纲.受投融资体制和资本市场残缺等方面的约束,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在城市建设中的比重还偏低,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市场化融资有望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他方式的融资的发展,如各类信托、市政债券等, 依赖于地方政府良好信用的构建和宏观金融政策的松动.土地出让转让收入构成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在资金运用绩效方面,存在着效率损失和腐败的可能性,但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未来土地收入的构成将由一级市场为主转变为以二级市场为主.

我国城市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怎么写作力度还明显欠缺,这主要是由银行的商业性所决定的,但也有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首先,商业银行为实现规模效益,偏好资本密集型的大规模“批发信贷”,而对中小企业的“零售信贷”缺乏兴趣.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审贷程序、分析指标等方面与中小企业有不兼容之处.一些银行在信贷投向上的所有制偏向仍然存在,审贷程序繁杂、周期长,往往使企业贻误商机,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上使用与大企业同样的标准,从而使评定的等级难免脱离中小企业实际.再者,在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下,由于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信贷员普遍缺乏拓展信贷市场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信贷员“不贷款落清闲,贷了款找麻烦”的不正常局面.

四、发挥金融对城市化的有效支持


国内外城市化建设经验表明,财政政策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如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扩大县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减免扶持产业和项目的税收等.而金融政策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一)鼓励多种形式的城市建设融资方式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一般性特征是:(1) 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的比例逐渐缩小,主要集中于重大的、非盈利的领域,以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作用;(2)金融机构参与市政建设融资的比重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地位,在此过程中的信贷模式,既保持了商业金融的基本原则,也具有某种政策性金融特征;(3) 包括市政债券在内的市场化融资手段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这往往伴随着一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结构金融深化的过程而更加明显.

因此,我国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设施建设,要遵循科学决策、统一规划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行建设投资的多元化、市场化、规范化,发挥各类投资者、经营者共同建设城市的积极性.

从短期来看,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长期信贷支持.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中的困境,是与中国经济体制、金融结构的发展局限性结合在一起的,短期内要满足城市化的巨大融资需求,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长期信贷支持.从中期来看,应全面推进以证券化为核心的结构金融深化.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需要进行全面金融创新的重要阶段,其中城市化中的创新需要更加迫切,也就是要通过开发各种适应市政融资需要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来深化直接融资的范围和手段.从长期来看,应为市政债券的推行做好制度准备.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融资问题,并促使地方政府行为的理性化,还是要推出真正的市政债券,这符合中国国情与各国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开辟市政债券市场既是今后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长期城市化所必需的金融基础要素.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各地金融机构在配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应该大力支持城市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部门需要在新形势下建立新的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怎么写作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怎么写作的层次.

1.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观念,对中小企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商业银行信贷的集约化,在现阶段固然是追求规模效益的一种明智的选择,但信贷投向的过分集中和长期趋同,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非但无利,反而有可能造成行业的高度垄断和重复建设,进而潜伏较大的信贷风险.若信贷构成过分倚重于少数几个大企业,由此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是巨大的.

2.构建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作用,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能力.对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经营状况良好且确有资金需求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可在再贷款方面予以支持.灵活运用利率手段,为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可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浮动范围.强调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科学评价,对有市场发展前景、信誉良好、有还贷能力的中小企业适当扩大授信额度,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优良的企业适当发放信用贷款.

3.要不断开辟为中小企业怎么写作的新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相对松散,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状况、经营情况、盈利状况不甚了解. 为避免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的发生, 银行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充实一批懂经济、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信贷管理人员,以提高金融怎么写作水平,增强信贷决策能力.另一方面银行要主动当好企业的参谋,可以采取办培训班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素质,增强金融意识,协助企业建立科学的会计、财务制度,使企业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最终实现银企双赢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