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

点赞:15868 浏览:700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再次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首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回顾,继而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并非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历史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44-02

以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在2006年发布A157《公允价值计量》为标志,公允价值计量正式推出,其核心内容是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纳入其中,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公允价值在实际的运用中,仍存在一定争论.在对公允价值计量效果进行实证检验过程中,卡洛尔(Carroll,2003)等人以封闭式共同基金为研究对象,发现股票与投资性证券公允价值之间、股票回报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损益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张烨和胡倩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发现公允价值的实施增强了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不过,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备受金融界的诟病,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纷纷要求暂停或修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我们有必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并为日后的会计实务提供参考.

1.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1.1 公允价值的概念

第157号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其中,市场交易者是指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进行资产和负债交易的写卖双方,具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对交易合理理解、能够进行交易等特性,交易采取了脱手(exit price).

1.2 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

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1、市场法,采用市价与涉及到相同或类似资产和负债(包括企业)有关的市场交易产生的相关信息估计公允价值,2、收益法,使用现值、期权定价模型等估价技术把未来金额(如流量)转换为现值,3、成本法,在重置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各种价值减损后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

1.3 公允价值的计量级次

公允价值等级按照参照信息将金融产品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以计量日的市场报价确定,但不包括大量同质无法区分的资产或负债,第二等级,第一等级之外可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信息(例如活跃市场中有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中有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等,其公允价值参考活跃市场中同类产品在计量日的市场报价或者采用有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等级,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难以直接从市场上获得信息,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应包括企业在计量时可获取的最佳信息,并在一系列检测定基础上建立估值模型确定,但是如果能获得其他相关信息,仍应使用这些信息进行估计.

1.4 会计处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价

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定位于确定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脱手,并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其的影响,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所认可的价值变化,及时从市场中汲取有用信息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决策.另外,通过估价前提、估价技术和估计级次,提供系统的估计理论,具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对于存在市场报价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能如实反映其现状.但对于不能通过市场报价有效度量的资产或负债,需要在一定的检测设条件和估值技术下进行估值,容易受到市场短期波动、模型缺陷和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降低,监管当局对估值主体依据的参考信息和估值方法确定的价值难以进行核实,因此,将公允价值应用于缺乏活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应十分谨慎.


2.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的思考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因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迫使企业不得不把未实现的亏损进行披露,降低人们对经济的信心,进一步造成了资产的大幅下跌,扩大了企业的损失,加深了金融危机的危害.为此,有人要求终止或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之会计准则的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在正式施行不久,便遭遇了如此尴尬的境地,与其自身的缺陷是分不开的,这值得我们在会计实务中进行深入的反思.

2.1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缺陷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以市场信息为基础,对那些市场不能充分提供信息的部分,需要依据计量主体的主观判断和在一定检测设前提下的计量模型进行评估,并且,公允价值计量是以计量日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衡量资产或负债的损益情况,即使其尚未实际发生,都需要以收益或者股东权益的形式在会计报表中予以披露.但是,当市场非完全有效时,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给以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会计信息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在金融危机中已经突出的表现出来.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危机爆发之前,市场上充斥大量的证券化产品,如MBO、CDO、CDOS等等,由于人们的追捧,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但是当危机爆发之后,投资者对相关产品避之唯恐不及,市场上几乎不存在相关产品的交易.市场因素的剧烈变化使以次债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从计量级次的第一或第二等级落至第三等级.由于投资者主观判断和模型等因素的影响,使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差距很大,导致金融机构对相关资产的过分减计,一方面造成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而加大资产抛售的力度,另一方面造成了人们心理的恐慌,争相抛售,使相关产品的进一步下跌.因此,当市场处于失灵时,市场乐观情绪可能推高相关产品的交易,使其价值被高估,反之,市场情绪在悲观时,可能造成其价值被低估,市场的波动可能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名义上的价值变动可能给市场带来大幅的震荡.

此外,由于公允价值的上述缺陷,大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缺乏市场流动性,很难通过市场对其进行衡量,但是在采用第二等级或者第三等级进行计量时,都会掺杂会计主体的主观判断,并受到模型因素的干扰,使其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会计主体可能根据自身利益的驱动,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采取有利于自身的主观检测定和模型,从而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操纵,使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

2.2 公允价值计量是否是金融危机的起源

由于公允价值的上述缺陷,市场部分人士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并使其进一步恶化的根源,部分国家和行业要求停止或暂停以公允价值计量,仍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方法来稳定人们的信心.这无疑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的争论.

我们不得不承认,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只是一种会计工具,并非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即使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宏观经济风险因素的不断累积,这场金融危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对其完全否定,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会计的发展要求的.由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经济结构日益复杂,风险不断增多,各种金融创新业不断增加,被众多企业广泛采用的金融工具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下难以及时反映,为了使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反映企业未来财务状况,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防止公司掩盖投资损失,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充分达到上述目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只有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当市场处于非理性时,由于检测设前提已发生变化,难免使以公允价值计量得到的结果偏离其真实的内在机制,所以我们应该在实务中对其不断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使其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调整及其带来的启示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美国国内巨大的政治和企业压力,2008年9月FASB发布《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允许企业在不能以市场计价的情形下,可以采用自己的模型和检测设参数来估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其他各国也均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修订.美国证监会在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取消157号准则将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不一致和混乱,而其他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也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重新回到历史成本计量很可能只会对投资者的信心带来更大的打击,给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改进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应用.首先,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活跃的市场,此次金融危机表明市场并非完全符合这个前提检测设,我们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要考虑到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引起资产实际损益的波动,避免市场恐慌使市场风险进一步扩大.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对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进行修正,完善其披露要求,从而对资产进行更加合理的估值,使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减至最小,从而降低由公允价值计量造成资产价值波动给投资者的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我们应该顺应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趋势,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的活跃性,完善信息发布系统和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在市场机制失效时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个准确的信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