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二元失灵”其矫正路径

点赞:13887 浏览:581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我国农村金融却长期存在着“二元失灵”问题.政府在农村金融管理中的缺位、越位和错位不仅未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相反还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失灵是农村金融失灵的核心.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失灵问题.

关 键 词 :农村金融;二元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矫正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2-0005-04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却同时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即“二元失灵”问题.这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先天缺陷和政府干预的后天失调而导致农村金融受到抑制,从而不能有效发挥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矫正农村金融“二元失灵”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怎么写作的现象.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市场竞争法则导致资金大量流出农村地区.市场机制追求效率,不能有效解决资金的公平配置.开放金融市场能有效地从社会各个角落中吸收游资和闲散资金,形成根据货币供求状况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重新分配资金的机制,但在追求效率的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资金常常向经济发达地区和效益高的部门集中.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新农村建设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但广大农村地区不仅不能有效吸收资本, 相反资金还大量从农村地区流出,结果带来的是城乡差距的扩大,二元经济的深化.

2.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而呈现出高度垄断的特征.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有着自然垄断的特征.在垄断情况下,市场竞争机制扭曲,不能发挥自发而有效的调节功能,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成为纯粹的检测设.尽管我国农村存在多种金融组织, 但这些金融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进程中市场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业务范围已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组织难以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约和保护,游离于正规的金融市场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惟一的正规金融组织.信用社经营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限制,缺乏必要的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信用社,缺少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生机和活力.

3. 农村金融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产品.由于农村金融存在着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使得仅靠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怎么写作. 尽管一个良好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提高农村公众的福利水平, 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由于资金投向农村地区相对于投向城市部门要承担更多风险而收益却小, 结果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和金融怎么写作出现严重的脱农化倾向,农村金融萎缩,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贫血,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4. 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突出.对于工商信贷而言, 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远比城市普遍和严重. 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报表和数据资料作为参考, 农村放贷人往往很难知道分散在各地农村的小额借贷人是否是按照合同写明的目的申请贷款,获得贷款后做了些什么,也难以确认借贷人是否会策略性赖账. 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放贷人需要与农户进行较长时间交往才能采集足够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提供信贷.但由于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农贷的整个申请、获得、使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突出,容易产生信用风险.这样,贷款人在放贷金额上一直控制额度,出现信贷配给,致使农村金融市场一直处于资金供不应求状况, 无法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5. 农村金融存在显著的负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市场经济中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对外部世界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对外界的正面影响为正外部性,对外界的负面影响为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效应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最优化, 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金融的负外部性效应是指:金融机构的不良运行或破产倒闭产生的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负外部性问题十分明显,宏观上看,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和滞后的负外部性效应带来的是资金大量外流、 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微观上看,我国农村金融相对于城市金融更为脆弱, 农村地区的非法金融活动产生的风险以及单个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都会迅速扩散, 严重威胁农村地区的安全稳定.

6. 农村金融面临着特质性的风险与成本问题.我国农村经济依然以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金融需求者通常有居住分散、收入低下、生产有明显季节性、单笔存贷款规模小、生产项目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缺乏必要的担保与抵押品等特点,这决定了农村信贷怎么写作的风险较大, 信贷成本相对较高.此外,农业的自然依赖性强,面临着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多,使得农业投资具有长期性、高风险和低盈利性的特点,这与商业资金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要求相悖.农村经济的独特特点, 决定了农村信贷的成本和风险大大高于城市工商信贷, 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矛盾长期存在.

二、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如果在试图弥补市场失灵时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就发生了政府失灵.我国农村金融的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

1.政府对农村金融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过大,超出了矫正市场失灵、 维护市场机制顺畅运行的合理界限, 抑制了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不可否认,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适度的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政府的干预仅仅是对市场的有益补充, 绝不是替代市场作用的发挥. 要界定政府的职能边界, 该放的要放开放活,该管的要管住管好,要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避免损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当干预表现在: 一是直接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干预,使其不能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二是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管制,使农村金融结构单一,民间金融不能获得合法的地位, 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


2.农村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 政府未能弥补农村金融市场公共性金融产品不足的缺陷. 政策性金融是对一部分生产和投资领域赋予优先或优惠地取得金融资源权力的金融机制. 农村政策金融在消费上具有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因而具有准公共金融产品和怎么写作的性质. 农村政策金融的功能是要满足那些不能通过金融市场的竞争性金融行为而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 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农村居民通过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分享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安排农业发展银行给予支持, 但农发行的职能范围还比较狭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扶持重点地区和行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仍显不足.

3.政府未能提供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农村金融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农村金融制度却缺乏创新少有突破, 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这突出表现在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 但这些金融组织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机制.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业务范围已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无异, 竞争的视角也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属非正规金融部门, 不但不受政府政策上的鼓励与保护,而且受到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成为地下金融, 且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金融交易成本, 在各方面都不可能成为有力的竞争主体; 农信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经营活动有着明显的地域限制,其经营绩效也主要取决于区位优势, 其他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业务方面并不对农信社产生竞争威胁,农信社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惟一的正规金融组织. 因此,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现实情况是体制内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合法的供给的垄断地位, 民间社区性的金融受到压制, 非正规的合法的金融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农村金融需求很大,而金融供给(包括制度供给)严重短缺.

4. 金融监管缺位与监管越位并重, 农村金融市场积聚了较高的风险, 未能解决金融的负外部性效应问题.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进行补偿,但是金融活动巨大的杠杆效应――个别金融机构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严重的不对称性显然使这种办法显得苍白无力.因此, 需要一种市场以外的力量介入来限制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中缺位与错位现象较为突出,体制上的管理者成了观众,管理者的“缺位”,导致经营者的“越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年来不断出现的农村信用社贪污、挪用等腐败现象,不完善的管理体制难辞其咎.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积聚了较高的风险.

5. 农业风险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 甚至存在严重缺位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约有0.3亿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4,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显然,农业保险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发展农业保险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村经济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健全, 农业保险供给出现萎缩.目前, 我国农业灾害损失主要依靠两种方式进行灾害救助:第一种方式是政府农业灾害救济,但这种补偿性质的灾害救济受到国家财力不足的限制, 而且不利于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种方式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开办的农业保险,由于缺乏相应政府补贴等政策支持,加之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 这两家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筹建涉农保险公司,为农民开发“一揽子”的保险保障产品等, 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巨大需求.

我国农村金融“二元失灵”其矫正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市场机制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 外部性与农业的特质性风险等问题; 二是政府对农村金融干预不当,既未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先天不足,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市场的成长与发育, 甚至扭曲了市场机制,使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三是我国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市场发育不健全和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及时不到位,两种力量不能有效协调和配合,还常常产生矛盾和冲突,使得我国农村金融的“二元失灵”矛盾更加突出.

三、矫正农村金融“二元失灵”的基本思路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 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 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 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在政府和市场双失灵的情况下, 寻求二者的有效融和是矫正我国农村金融“二元失灵”必然的选择.

1. 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形成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合力.政府和市场作为一种经济协调方式是一对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存在一种政府代替市场、解决市场失灵的简单规则. 不能把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固定化、公式化,而是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经济环境条件的变化, 不断调整二者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功能组合. 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要实行“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这是寻求政府与市场有效融合的有效原则. 在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地区,政府以“退”为主,让市场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贫穷地区依然强调“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的重要作用;在“商业金融”失灵的地方,政府要通过具体机制的有效设计, 采取诸如“优惠政策”、“写作技巧”、“政策金融的商业化运作” 等方式进行有效地修补.

2. 转变政府职能, 合理界定政府干预农村金融的有效边界. 矫正我国农村金融二元失灵的关键在于政府, 这是由市场和政府的内在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政府有思维、有能动性,对市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其施加影响、进行干预,而市场是无意识地按照其内在的规律运行的.相对市场而言,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合理划分市场和政府作用于农村金融的有效边界, 其原则是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就不要干预.为此,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避免政府在农村金融管理中出现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同时要调整政府对农村金融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方式,变指令为指导,变干预为怎么写作,实现既弥补了市场缺陷、又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 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农村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金融的发展有赖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退的过程就是市场进的过程, 但政府从市场退出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转轨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转变自身职能、规范自身行为,同时还承担着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功能的职能. 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市场机制才能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充分的基础性作用.(1)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怎么写作机构,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农村金融运行, 其前提条件是市场主体具有足够的自主性, 故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干预不能太多, 要善于从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中退出.比如,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给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 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让市场主体有竞争压力, 其结果必然是给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变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和怎么写作供给不足的状况. 农村金融失灵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匮乏和涉农金融产品及怎么写作的供给严重不足. 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矫正农村金融失灵, 就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加以调节.要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差别准备金制度以及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 将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与支农绩效相挂钩、 对涉农企业再贴现实行差别利率政策等,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农村资金过度流失问题进行逆向调节,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产品和怎么写作的创新, 增强农村金融市场贷款投放能力.(3)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营造农村金融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农村金融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效应决定了农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着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微观金融主体对金融安全、金融效率、金融监管制度的需求已远远早于、高于实际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农村金融监管制度供给存在着严重“过剩”,一些过时的制度和无效的制度仍然在沿用, 不仅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农村金融创新,降低了农村金融效率,助长了金融寻租和金融腐败. 为此, 要创新农村金融监管方式,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法制建设, 建立社会监督、 外部监管、 行业自律及内部控制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农村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