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点赞:24176 浏览:10868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是经济活动的中枢神经,其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运动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所以,银行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它关联着各行各业,牵动着千家万户.因此,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表现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更为尖锐.本文通过分析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所引发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银行业所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迄今为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了,整个历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1993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考虑是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战略,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怎么写作,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1年7月,我国开始批准外资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获准在深圳设立分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该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是,外资金融机构凡是设立营业性分行的,都在直接贸易往来的地点,如深圳、厦门等;凡是设立代表处的,绝大部分都选择在北京,较少例外.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到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达到89亿美元.

第二阶段是1994~200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外资企业对金融怎么写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引进来”战略进一步深化,开放区域扩展到全国范围,并在有限客户和有限业务领域实施开放政策.199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范了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这是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的标志.1994年8月,北京、沈阳、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杭州、昆明等11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机构.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开始从沿海扩大到内地.1996年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对外资银行开放了外资企业及境外居民人民币业务.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保持了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迅速发展.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银行在亚洲地区的发展趋于谨慎,在华机构布局和业务拓展也明显放缓.

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三阶段是2001~2006年.这一阶段以我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五年过渡期,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自加入之日起,我国向外资银行开放对所有客户的外汇业务,逐步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的地域和客户范围,并逐步放松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限制.在履行承诺的同时,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积极自主的开放措施,如鼓励外资银行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放宽外资银行业务领域限制,允许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等.2004年深圳发展银行成功引进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外资第一大股东的中资银行.

第四阶段是2006年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在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之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2006年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11月24日,中国银监会随后又发布条例实施细则,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当年底,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已经全面放开.同时,鼓励外资银行在华分行转制为法人银行.目前已有16家外资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将其国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并开展相关业务.2007年9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渣打银行、三菱日联银行、瑞穗实业银行、华一银行、恒生银行、厦门国际银行9家在华外资银行法人机构成为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成员.这表明外资银行从此可以享受和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在华外资银行已经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主要体现在:外资银行进军低端客户群体市场,中资银行积极挺进高端客户群体的信用卡尤其是商务卡市场,外资银行向中西部和农村进军,开辟新的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216家代表处,44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6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7423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的1.83%;外资银行机构网点遍及我国27个省份45个城市.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如汇丰银行在2007年8月筹建成立“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首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截至2011年末,共有32家中资商业银行引进41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384.2亿美元;1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进5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0.8亿美元;9家中资银行在海外上市,引进资金余额为630.8亿美元.

二、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所引发的问题

1、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后,重点发展绩优客户:跨国公司、“三资”企业、金融、证券、保险等公司客户及中高收入个人客户.经营中普遍推行“二八法则”,即将80%的资源用于20%客户(因为这20%客户可为银行带来80%的利润).而目前中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中国银行业这10%的优质客户正是外资银行决意要抢走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依托的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上市公司,特别是具有海外扩张能力的客户可能渐渐疏远与中资银行的联系,转向外资银行.与加入世贸组织前主要怎么写作于外资企业、外籍人士和极少数中资企业相比,外资银行已拥有相当比例的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客户,约占全部客户数量的54%.目前,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贷款已占各类客户贷款的37.89%,比加入世贸组织前增加了31个百分点;对中国居民的贷款也从零起步,目前已占个人贷款总额的一半.人民币业务份额稳步攀升,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份额从加入世贸组织前的12%已稳步提高到目前的70.44%. 2、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金融怎么写作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员的素质是决定金融机构兴衰与否的关键.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都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银行,他们为了在中国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会采取掠取中资银行人才的措施,以高薪、出国培训及优越的环境来吸引中资银行高素质人才加盟,使原本就稀缺的中资银行优秀金融人才流失,削弱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外资银行要想真正进入我国市场,其自身必须本土化.为更快地熟悉市场、占领市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不仅在国内招聘一般员工,而且还积极聘用国内高级金融管理专才.而外资银行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会吸引中资银行的一部分优秀骨干人才.这些人既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又熟悉国内金融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往往在国内拥有充足的客户资源.伴随着人才的外流又会造成一批优秀客户随之外流至外资银行,直接影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加大经营风险.最近几年,中资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数量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中国后这种情况愈发严重.人才是银行进行各种创新的基础,人才的流失又将恶化我国金融部门的相对竞争地位.

3、中间业务的大量流失.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性中间业务、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投资银行类中间业务等,相对于表内业务而言,具有成本低、利润高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类型.国际发达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历史时间长、成熟经验多,中间业务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40%以上.以英国花旗银行为例,其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仅占总利润的20%,而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 的利润.对中资银行来说,中间业务是其薄弱环节,在经营战略上仍将其视为副业,投入不足,品种也相对较少.主要业务仍是传统的结算、承兑、等一般性怎么写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益中占的比重很小,平均水平不超过10%.与此相反,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非常重视中间业务,视其为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外资银行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向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大举进军.目前外资银行在其已开展的一些中间业务如国际结算方面等方面显露出强劲的竞争力,其占有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0%左右.以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外资银行的进出口结算业务量占上海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35~40%.不仅如此,外资银行还在大力开拓其具有优势的投资财务咨询与管理、证券发行与交易等业务,而中资银行则显得行动迟缓.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衍生品交易市场中,外资法人银行交易份额已占34.6%,仅次于5家大型中资商业银行,部分外资银行自营和做市交易量位居市场前列.

4、金融监管的难度增大.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势必会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首先,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极易向国内市场传导,使金融市场面临的外部风险日益上升.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后结合国内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新的金融产品给金融体系的监管带来新的风险.最后,外资银行的增加,经营领域的扩大,国际市场供求变化和波动以及国际金融风波都直接影响到货币、资本市场的均衡,从而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外资银行普遍存在多存少贷的倾向,他们一方面将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资金调往境外以套汇和套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转移利润、少交存款准备金的方式来逃避我国的税收.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和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抵抗外来金融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在这种情况下,在金融领域大跃进式地引进外资银行,极容易造成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丧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三、我国银行业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培育核心竞争力.中资银行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并保有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致力于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从此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中资银行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除了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外,应在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经营理念上要不断更新,使中资银行能体现银行的功能和责任;二是在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方面要能体现现代金融的时代特征;三是要提高金融技术,提升金融产品和怎么写作的技术含量;四是寻求和把握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充分自主经营的最佳结合点.

2、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我国银行要坚持“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的一切”的原则,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建立一套高效、优质、规范、安全和操作性强的、为客户怎么写作的机制和内控体系.外资银行由于短期内在机构网点、资产规模及相关资源(如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无法与国内银行相抗衡,因此外资银行必然会考虑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对优质大客户的争夺,国内银行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3、重点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必须要在战略上重视,摒弃传统的以存贷业务立足的陈旧观念,要对存货与中间业务给予同样的重视.中国银行业目前已经开发了260 多种中间业务产品,但是品种单一,仅限于结算、写作技巧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基本上没有开展技术含量高的投行、资信调查、资产评估等业务.今后应重点开展信息咨询业务、个人理财、租赁等目前易开展的业务,并要重视市场营梢,加大公关和宣传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自身经验的丰富,再结合自身众多的经营网点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开展衍生工具的交易.

4、加快银行业对内开放步伐.一是要正确认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枢纽,更是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保证.二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效率的内控机制,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建立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三是要坚持建立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依托、其余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改革中,我们主张不能改变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但对其他金融机构允许民营化经营,做到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形成理性竞争环境.有人担心,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会出现民营老板卷款而逃,或者大量给自己的企业办贷款的金融风险,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民营银行的特有弊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此种违规现象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规范金融运行和健全监管体系来解决.应该说,银行业的对内开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目前需要的是转变观念、尽快推动的决心.而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使得国内发展民营银行的问题变得更加刻不容缓,启动越晚,民营银行就会在制度约束之外,面临更多的市场环境约束,从而更难获得改革成效.

5、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首先,要完善立法,有法可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仍然有一些重要金融领域尚未纳入法律规范.目前迫切需要尽快出台《信托法》、《期货法》和《外汇法》等急需的专门法律,以便规范各种金融业务的运作,并与《中国人民银行法》一起构筑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主干.其次,要强化金融执法.从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出发,要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及证监会与其职责真正相称的权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金融业务、通晓国际惯例,会外语、懂审计的高级金融监管人才.金融监管当局也要强化金融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市场退出相关法规,建设良好的金融运行秩序.第三,要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比如,建立一套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便及时防范;建立存贷款保险制度,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设立专门的金融危机防范机构,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处理问题;完善援助性措施,对遇到临时清偿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等等.


6、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清楚未来的市场和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才能培育面向未来和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人才.其次,要建立绩效挂钩、权责对等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外,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投入,对各个层次的业务能手和管理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加强外语水平和现代金融知识的综合培训,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储备人才.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敬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盐城市中心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