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综合化经营仍然是大势所趋

点赞:31177 浏览:1448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国内外金融界关于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孰优孰劣的争论.反对综合经营的观点认为,在综合经营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防火墙被打破,投资银行激进的风险文化向风险厌恶的商业银行渗透,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支持金融综合经营的观点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以雷曼兄弟为代表的顶级投资银行相继陷入倒闭或被综合化经营的商业银行收购的境地,说明实施综合化经营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较小.因此,综合经营与否并不是金融机构深陷危机的主因,从长期来看,综合经营的步伐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我国金融综合经营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综合经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国际金融危机显示金融综合化经营的优越性

由于金融市场之间的不断融合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各类金融业务之间的关联程度显著增强,金融风险交叉转移,从而造成涉足众多金融市场的大型金融集团在风险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金融集团在危机中损失惨重,典型的例子便是曾被尊为金融帝国的花旗集团解体,并被政府“托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本次金融危机中银行体系的资产减记规模将达到2.8万亿美元,有毒资产引发的亏损还将进一步削弱银行的资本实力.如果将“去杠杆化”的目标定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则美国和欧洲银行的资本金总缺口高达1.7万亿美元.上述事实表明,即便是大型国际金融集团,也难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金融机构盲目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更容易招致危机.

但是,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而轰然倒下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从事单一业务的投资银行相比,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及降低单一业务所产生的行业风险等方面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受到的损失较小,更容易渡过危机,这也正是花旗集团历经磨难而能够保持“大而不倒”的关键所在.事实表明,综合化经营仍然是现代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金融危机后综合经营将更加重视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协调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中国目前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下的金融机构显然难以与全能型的金融控股集团相抗衡.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金融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下,金融综合经营模式替代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发展势在必行

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竞争需要综合化经营

虽然与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金融业遭受几十年一遇的重创相比,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冲击有限,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人们担心的是中国金融业能否抵抗新一轮的冲击.如果说在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在政府残存的“父爱主义”庇护下,仍可以按照一套独特的游戏规则获得稳定的经营发展空间,那么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特别是资本市场对境外金融机构的开放则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真正接受市场考验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中国金融业的大门将完全洞开.面对已经实行了综合经营、怎么写作品种齐全、资本实力雄厚、网络发达、创新能力高超、在金融危机后恢复元气的外资金融控股集团,我们只有选择从“分业”到“综合经营”的体制转变,加快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中国金融业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才能有效提升国内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竞争中实现共赢.

客户需求的急剧变化需要金融综合化经营

从居民角度看.在近年来股市和房市上涨过程中,中国居民追求财富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各类金融资产要进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居民储蓄余额已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可管理资产在100万美元的富裕阶层人士已经达到40多万人,控制着全国上万亿美元的财富,未来几年,这一财富的规模仍将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中国将拥有四百多万个富裕家庭(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元人民币的城市家庭),居全球第四.从居民资产结构来看,未来几年虽然传统的银行储蓄仍会保持增长,但是总的来看,居民对于个人金融资产的分布习惯正在从储蓄为主,向储蓄、理财、保险、投资等多种渠道转变.越来越多的银行储蓄存款将被各类理财产品所代替.特别是对于财富迅速上升的高收入阶层,其对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等高端金融怎么写作需求将呈现爆炸性增长的局面.


从企业角度看.一方面,未来几年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直接融资的发展要远远快于间接融资的发展,债券发展速度有可能会快得多,基金的发展速度、保险的发展速度有可能快得多.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大型集团企业、政府部门需要借助银行的结算网络强化对资金的集约化管理,企业并购重组活动的增多,需要银行提供并购贷款、委托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向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已成为衡量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从银行自身发展看.后金融危机时代,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的监管将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大规模资本消耗获取利差收入,提高资产回报率(ROA)的盈利模式,不仅受到股东的制约,也将面临监管的严格限制,银行必须寻找一种通过综合经营,加快向低资本消耗、高资本回报率(ROE)的经营模式转变的发展道路.同时,综合化经营有利于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人力、资金、网络及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拓展业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保障中外资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

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具有现实的基础

在现实的实践中,我国目前已经涌现出多种类型的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形成的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团组建的中信控股公司、光大集团正在组建的光大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等等.第二类是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控股公司,如首创集团、东方集团、海尔集团,宝钢集团、招商局集团、新希望集团等,类似企业性质的金融控股公司全国范围还有许多家.第三类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当地的金融机构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比如上海的新国际集团,河南省建投集团等等.第四类是由商业银行搭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平台.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搭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平台雏形已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拥有中信控股综合经营平台的特有优势,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加快搭建自己的金融控股平台,可以说,中国分业经营体制正在加速向综合经营体制转变,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业务相互交叉融合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加快推进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竞争新形势

虽然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可能会给我国的金融机构带来转型的阵痛,但与分业模式下中国金融机构由于功能不全而在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方面的损害相比,功能齐全的金融控股集团更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描述中国综合经营的整体发展趋势,也无法预测具体的时间表,但可以肯定的是,来自市场的力量让综合经营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推动力量.综观中国现状,也许不用怀疑我们正身处中国金融第三次大改革的前夜(第一次为国有银行从单一的人民银行中脱胎而出以及众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立,第二次为中国银行业股改上市的提速).我国的金融业能否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提升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中国今后综合经营的路径选择.

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高度重视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

着眼于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进一步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试点,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目前的金融格局还是以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因此在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过程中,银行业必须积极地参与.从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国际化竞争的战略高度看,我国的金融经营体制如不尽快作出适当调整,那么目前这种各自为战、手脚被束缚的中资金融机构很有可能在外来冲击之下面临巨大挑战,而恢复元气的外资金融机构则有可能乘机长驱直入,迅速占领我国金融市场的各个制高点,控制住优质客户和优质金融资源.

加快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综合经营的体制机制建设

当然,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金融控股集团相比,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任务还相当繁重.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成功地实融企业从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的转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尽管我国开展综合经营试验已经有多年,但是金融控股集团在国内仍然属于新生事物,作为分业经营环境下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创新,金融控股集团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应当如何确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如何对集团内部金融子公司的人、财、物和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怎样控制由于集团复杂的组织架构和治理关系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何建立融合不同金融业务子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统一的集团文化等等,无论对金融控股集团的领导者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是具有很大挑战的课题.在我国,发展金融控股集团首先遇到的是产权改革问题,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不是简单的机构叠加,关键还是实质性的产权改革.

因此,为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必须要对现有金融体制和产权进行改革.特别是解决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支配权问题.任何市场化的改革都意味着政府这种支配权的弱化,削弱这种金融支配权,对现行体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国家金融主权会产生哪些不利因素,如何化解这种改革可能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等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从金融业的发展现实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集团化再造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决非一般国有企业控股公司化改造所能比拟的,这也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下一步金融控股集团化改革仍然是国有金融体制改革的主战场,是金融体系改革的“硬核”.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控股集团化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业现代化建设的前途.

同时还应看到,金融控股集团实际上像多种金融机构组合而成的金融机构丛林,债权人和投资者必须明确自己在这种金融机构森林中的位置.对于作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如果是一家纯粹的控股公司,它所拥有的仅仅是子公司的股份,在此种情况下,控股公司对子公司发挥的作用有限,主要表现为从子公司向控股公司转移红利的能力.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除了管理在子公司投资的股权之外,还必须通过对整个金融控股集团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业务线、营销渠道、信息技术系统、客户信息平台的有效整合,提高整个集团综合运作各种资源的能力,依托强大的各类金融业务协同作战.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金融控股集团成功运作的基础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防范风险成为推进综合经营首要的考量因素.从国际经验来看,风险控制是金融控股集团成功运作的重要基础.比如,花旗集团在经济高涨时期,依靠急进的扩张战略逐步登上全球金融霸主地位,但由于忽视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在危机中损失惨重.相比之下,摩根大通银行审慎的风险管理风格使其在金融危机中免受重创,躲过一场浩劫,进而成为华尔街领先的金融集团.因此,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控.一般而言,除了收入分流和风险传递之外,缺少透明度还可能导致金融控股集团更大范围的会计失真,在集团内部使一些经营本不完善的金融机构更容易从事不受监管的业务活动,从而增加金融控股集团本身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程度.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建议,监管者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在控股集团合并报表的基础上评估集团的资本状况.从信用评级角度看,评级机构一般给予控股公司的评级要比对控股公司的经营性子公司的信用评级低一个等级.在组建和运营过程中,任何金融控股集团都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谁拥有子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最终利益,集团的资本与子公司(如银行)的资本能否有效隔离,以及集团的另一部分子公司是否对债权人提供保证.根本的问题就是在允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同时,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网不被延伸到其他金融活动.因此在制度层面应对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关联交易、跨市场风险等问题进行规范,进行有效的风险隔离,防止金融风险传染.因此,要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防火墙”和“信息隔离墙”等隔离机制,对关联交易行为进行规范,限制资金和信息在金融机构之间无序流动,从而规范和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金融综合化经营仍然是大势所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体制

金融控股集团作为金融业经营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如何监管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讲,所面临的是一个如何对这样一个庞大和复杂的“金融超级帝国”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因为明示或暗示的“太大不能倒闭”政策,使金融控股集团发生严重的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由于金融势力的过度集中对金融业有效竞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当前国内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方兴未艾的趋势下,研究上述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要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集团内部的金融风险传递,如何建立有效的,包括整个控股公司与经营性子公司在内的治理结构,如何通过内控机制,防范内部交易风险,提高透明度,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金融控股集团没有犯错误的余地,任何“黑天鹅”事件的出现都可能导致个别公司甚至整个金融控股集团的失败,并进而影响到中国金融业整体安全.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研究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