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点赞:9052 浏览:341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指导我国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爆发,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普遍遭殃.美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自身的管理和制度等存在的问题,使美国银行业在本次危机中深陷泥潭.2008年全年共有25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其中包括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共有252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而2009年年初以来,又有14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扩大.美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在2008年为24341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73289亿美元,盈利状况明显恶化.在2007-2008年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业贷款损失和资产负债表中计提的贷款准备金不断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在2008年全年达到151235亿美元,占了整个净营业收入的50.2%,美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金融危机给了美国银行业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对美国大银行的冲击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中国银行等四大行持有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欧美地区国家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数额直接损失,也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一、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低利率政策刺激银行次级贷款业务盲目扩张

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为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调至1%.面对如此低的利率,商业银行都想把充裕的资金贷出去以获取高额利润.次级抵押贷款的高收益率博得了商业银行的青睐,大量商业银行瞄准了这块市场,并展开激烈的竞争,纷纷提出各种优惠政策,争相降低贷款条件,发放大量贷款给那些信用等级在BB级以下的购房者.商业银行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刻意低估违约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又将发放贷款所获得的大量资金投放到房地产市场,致使房价持续高涨,催生了房地产泡沫.商业银行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盲目扩张为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性导致风险扩散

次级抵押贷款的高利润、高回报早已让商业银行忘却了其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银行家们一再降低贷款标准,将眼光锁定那些原本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次级贷款人,促使次级抵押贷款数量激增.次级抵押贷款最终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然而金融衍生产品却将泡沫破灭的影响迅速放大,扩散到全球范围.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s)、抵押担保证券(MBS)、债务抵押证券(CDO)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使银行可以不用将抵押贷款记录在自己的账面上,而是将其卖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再将其包装,加上信用评级机构的“帮助”,将其以优质证券形式出售给全球范围内的对冲基金、共同基金、退休基金等投资者,转移风险.由于这些衍生产品具有高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只需要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能从事交易,基金公司亏损后,银行也受到牵连,而且损失成倍扩大,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美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崩溃,扩散到全球范围内各个经济体.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债券下跌导致资产减值损失

美国次贷危机的暴发与蔓延使与次贷相关的证券剧烈波动,市值大幅缩水,有些证券甚至面临信用危机,而有些证券则因为发行机构的倒闭而一文不值.尽管我国银行对于海外投资的风险非常谨慎,但在此次危机中还是受到不小的损失.据统计,截至2008年上半年,上市中资银行持有约240亿美元与“两房”相关的债券,在亚洲金融机构中居于首位.其中,中国银行持有172.86亿美元,工商银行持有27.16亿美元,建设银行持有32亿美元,招商银行持有2.55亿美元,民生银行持有2.27亿美元.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测算,我国六家商业银行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

(二)战略投资者抛售中资银行股份

次贷危机的暴发与蔓延使中资银行原有的战略投资者资金缺口加大,不得不以收缩其国外投资以解燃眉之急,这使引入欧美战略投资者的中资上市银行的股权在市场上遭受抛售风潮.美国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中资银行已经遭受了两波抛售风潮.最先是瑞银在2008年底将其所持有的中国银行33.78亿H股抛售,随后是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2亿股建行H股,紧随其后,李嘉诚基金会通过美林证券配售中行20亿股.2009年1月13日,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抛售所持的全部中国银行108亿股,彻底结束了3年的战略投资.

(三)实体经济受损导致资产质量下降

美国金融危机向欧美国家实体经济的渗透引发欧美国家实体经济衰退,从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银行的信贷质量.数据显示2008年11月至2009年1季度,我国对美出口已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海关统计数据还显示我国对欧盟和日本等地的出口也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初到现在,我国的外贸企业越来越举步维艰,根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公布的,2008年广东省1-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而不良贷款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中损失类贷款数额逐季增加,占总贷款比率也逐季增长.

三、加强我国商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严格控制贷款质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信用风险预警和评估的有力工具,商业银行不能从源头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信用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困扰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主要包括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由于我国风险评级机制的严重缺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信用调查成本高、难度大,造成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同时,又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集中在大型企业,且数额巨大,如果大型企业一旦倒闭,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使我国商业银行面较高的企业风险.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价飙升,住房贷款占了银行贷款的很大比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这部分贷款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很不稳定.银监会相关调查显示,国内部分省市的房贷不良率连续3年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检测房贷”、“检测按揭”案件层出不穷.单一的收紧信贷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注意提高个人房贷资产质量,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尤其注重评估市场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才是防止风险贷款产生、维护信贷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从而避免由此引发楼市和金融市场危机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客户信用审查机制,积极开展对借款人借贷历史、还款记录、违约记录等信用情况的调查,客观评价其信用等级,严格控制贷款质量,审慎发放贷款.

2、加大金融创新产品管理力度,完善金融创新监管体制.尽管金融创新大大提高了效率,为银行创造了新的利润来源,也为银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极端的金融证券化和过度的金融创新导致各种结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无节制地泛滥,最终成为引发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金融创新具有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转移风险的作用,客观上导致市场整体风险的扩大,最终产生系统性风险.并且金融创新的不透明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影响了监管效果.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才刚刚起步,金融衍生产品种类很少,且我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金融衍生品准入机制,但是金融衍生产品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吸取教训,将风险管理覆盖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尤其是要重视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销售和运行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预警和控制,把金融创新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在新产品,新业务推出之前,要确保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先行到位.此外,在兼顾风险全面管理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进行重点评估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在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监管时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和对于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要考虑其对于实体经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监管部门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不断调整金融监管结构和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创新产品的市场监测与预警,增加金融创新的透明度,充分揭示衍生品的结构和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正常运行.

3、高度关注外币风险,审慎开展海外业务.新型金融危机传导的渠道之一就是持有高风险的外币债券.本次危机中,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持有为数不少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和相关资产,蒙受了不小损失.因此,今后国内商业银行在投资外币债券时,要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和稳健的投资策略.在当前的形势下,不仅要择机从高风险债券中减退,防范和化解存量债券投资风险,还要严把投向关,优先选择信用等级高、发行主体信用评级高于投资级别的债券,严格控制新增外币债券投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外币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外币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充分计提外币债券投资减值准备.另外,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因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而遭受的损失为数不少.比如,受危机影响,中投公司对黑石、摩根士丹利与JC弗劳尔斯等的投资损失惨重.虽然目前的危机环境有利于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和扩张,但盲目并购欧美金融机构资产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必须对并购的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对银行而言,一方面要谨慎开展自身的海外并购活动,在推进海外并购时,要对被并购方的资产质量、流、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进行全面评估,还要充分考虑东道国政府的反应,另一方面要谨慎评估客户进行海外并购带来的风险,防止海外并购活动增大企业的信用风险,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