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策略

点赞:18401 浏览:817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承担着对外传播功能的主流媒体,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CTV-4频道,这四大媒体承担着对外传播的功能,分析这四大媒体对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报道,可以一窥宣传策略对于外宣媒体的重要性.

一、全球视角

外宣媒体在对金融危机进行报道时以全球视角,面向世界传递信息.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对金融危机进行报道,不仅传播金融危机如何发生,还剖析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阐释其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报道不是局限于传递信息,还体现出一种倾向,引导国际舆论,呼吁全世界联合起来,以饱满的信心克服危机.

 二、全面细致,形成体系

金融危机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外宣媒体围绕金融危机展开多角度诠释,使世界全面了解金融危机.

1 关于金融危机本身的报道

传播信息是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各大外宣媒体主要报道都交代了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的表现、各国的应对政策等基本情况.

2 对金融危机的深入解读  在对金融危机的报道中,外宣媒体更加注意宣传专家的观点.2009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全球金融危机何时现曙光》一文,主要内容是专家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解读,解答它正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何时结束、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如何、怎样评价当前各国的经济救助措施等问题.还发表了《我们如何吸取金融危机教训》、《金融危机两面看》等一系列解读性质的报道.总结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客观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因素.

3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成效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实施的举措和取得成效方面,外宣媒体的报道主要涉及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实行的政策调控、大规模的财政投资激励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优越性、国有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等;二是地方开展的好的活动,出台的政策等,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08年12月10日发表的《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一课》,通过报道广东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指明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是回避金融危机的一项有力措施;三是展现我国企业在国际性金融危机中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在资源能源、新技术、金融等行业发挥了主导作用,率先垂范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于2008年11月28日发表《全球金融危机至中企伸手援助时》,报道了中国外资最密集的江苏昆山市,每一个党组织保一家企业,结果没有一家外资企业关停;四是从民生角度,通过普通公民的生活变迁反应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导我们对克服金融危机充满信心.2008年12月10日,新华社对外部播发英文特稿《金融危机下中国拾荒者面临破产危机》,以两个小人物的生活变故为切入点,通过金融危机对他们生活的冲击,来展融危机在全国的影响,可谓“以小见大”.

四大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 文化报道和政治报道  以上侧重谈的是外宣媒体围绕金融危机开展的经济报道,与之相呼应的是,外宣媒介离不开以维护稳定、塑造国家形象为重点的政治报道和以提高“软实力”为重点的文化报道.

三、形式多样,跨媒体互动

 不同的媒体在对金融危机进行密集报道时,因各自不同的媒介形态、内容定位等所限,所提供的报道带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这次是中国媒体第一次面对―个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种媒介联动现象明显.  首先,在金融危机报道中,外宣媒体呈现出网络化报道态势.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优势,而且纸媒、广电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络版,报网融合、台网融合,立体式报道体系对海内外提供海量信息,满足了国外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在危机报道中,网媒作用突出,纸媒、广播电视的信息,在网络上也能及时看到,读者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给了网民立体化的信息和解读,使网络媒体的权威性逐渐得到认可.  其次,针对金融危机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专题报道、特别报道成为报道的常用手段,短时间内利用大规模的版面和持续很长的时间进行连续报道.在此,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功能日益强大.由于网络几乎没有版面限制,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操作容易实现,而且网络能汇集各种信息,其深度报道称得上是立体全景式报道,更具有规模性和可读性,其无限复制性使得传播更广泛.  再次,深度访谈成为媒体对金融危机进行解读最常用的报道方式.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专业性极强,而媒体报道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进行舆论引导,尤其是外宣媒体,对外传播代表着国家形象,这样只有权威人士、专家对其进行解读才有更高的可信性.  对外报道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外传播首先应该力图融入读者群体所在的区域,做到“入乡随俗”.外宣媒体的传播理应做到,与当地受众的文化背景、信息需求、生活规律、收视习惯相接轨,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有些电视、广播节目忽视了海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文化差异,语速过决,结果“传而不通”,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少数几家纸媒的报道为追求工整往往显得因形害意,牺牲了标题有效提示新闻内容的重要作用.对于电台媒体来说,故事性和趣味性是吸引海外读者的重要途径,广播节目除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外,还应积极搜索“借船出海”,借助网络等方式扩大节目收听范围,提高节目在海外的影响.  总之,媒体报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我国外宣媒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为展现国家成就、提升国家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传播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逐步实现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作者严冰系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记者部副主任;孔俊彬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短讯】

上海世多文种多媒体电子杂志推出

2010年上海世多文种多媒体电子杂志――《城市之光》(eharm of a City)近日正式与全球网友见面.

多语种的《城市之光》紧扣上海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汇集海量高清图片、权威视频和精美文字,从城市故事、数字声音、新闻动态、场馆介绍、嘉宾访谈、海内外评论、史料博览等角度,将上海世的全景呈献给全球受众,努力打造一系列“城市建设提升人类幸福”的经典范例.在上海世筹备和举办期间,杂志将分别以月刊和双周刊的形式陆续推出.目前,网民可以阅读中文、英文和法文三个文种的杂志.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谭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