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点赞:15731 浏览:694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现代市场经济是资本支持下的创新型经济,故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最核心组成部分,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它们均为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资金与货币“动力”,系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市场经济是经济、法治经济,故在健全、完善我国法制体系的前提下,必须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规范资本融通行为,建成有序化、规范化、法治化的现代金融市场.当前,我国正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必定需要又好又快的市场经济作支撑,需要规范高效、先进开放的金融市场作依托.因此,完善金融市场是关键,发展稳健型的创新性市场经济是基础,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是目的.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现代市场经济;金融现代化;金融法治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4-0005-05

一、金融市场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粗调”与“微调”的双重影响

(一)金融市场既是发展市场经济之成果,又是深化改革开放之必需,为实现社会科学发展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运行机制

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社会生产所需要的资本除自身积累外,还需要通过借贷资本来筹集,从而促进了间接融资市场的形成.随着商品经济跃变为现代市场经济形态,单个资本有限性和社会要求资本的无限性催生了信用制度的发展并创设了特征各异、形式多样的信用产品和信用工具,信用产品的运用和信用工具的流通进而为金融市场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我国金融市场既是发展市场经济之成果,又是深化改革开放之必须,为实现社会科学发展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运行机制.

发展金融市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导入,以带动存量资金的重组,发展金融市场可以引导居民储蓄分流,为结构调整之资金来源开辟渠道.另外,发展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多种金融工具,为经济结构调整开拓存量调整空间,使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速形成.因此,金融现代化并引发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浓重地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施以“粗调”.

发展金融市场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宏观调控举足轻重.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策略不再拘泥于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或行政命令,而是融合资本工具、利率、税收、法律等经济政策,并辅以政策性导向,以宏观、多层、间接的方式对国家经济予以“微调”,不至于发生“摁下葫芦起来瓢”的矫枉过正现象.因此,发展现代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既为国家“微调”宏观经济提供长效性工具,又为“体检”国家经济提供参考性信息,系反映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

发展金融市场是巩固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之必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结出了丰硕成果,物质、文化、政治、和谐的“木桶模块”节节加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容量”正不断增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木桶”的各个“模块”长短高度并非划一,与物质文明和文艺文化发展相比,诸如生态文明、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等问题尚亟待解决,现实社会中许多与和谐社会标准相左的因素与现象亟待消弭.为有效应对上述种种问题,巩固并继续深化经济改革为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发展现代金融市场,建立规范、完善、高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属必须.而且,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涌向中国,用开放的思维发展金融市场、推进金融市场更大层次上开放、建立起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既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也是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之必需.

(二)金融市场通过放大社会财富及增量,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实现各先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金融市场发挥着资金“蓄水池”作用.金融市场通过创造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流动性,满足了资金供求双方不同期限、收益和风险的要求,为资金供应者提供合适的投资手段,从而引导众多小额分散资金汇聚成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大规模资金.金融市场将筹集的资金投入在生产领域,通过杠杆作用将社会财富以几倍、几十倍的比例予以放大,改变社会财富的增量方式.

金融市场具有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内在约束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在金融市场上,写卖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金融工具的,金融工具的波动反映了不同部门之间受益率的差异.在信号的引导下,资金能够迅速转移到需求较为旺盛的部门.金融市场通过的涨落指示着资金应如何在金融资产间进行分配的这一过程也称为“发现过程”.金融资源的流动不仅引导着有形资源的转移,同时克服了投资项目的不可分性,从而有利于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流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而且,在金融市场没有形成以前,资金一旦形成了实际的厂房或设备,就被定在那里,只能“从一而终”,几乎不可能再转入新部门或新领域,即凯恩斯所谓的资本投入的不可撤回性(Irrevo-cable).而在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已经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存在形式,宏观上有助于政府尽可能地将社会闲置资金聚集起来,投到国民经济中对资金更为需要的部门或领域,微观上有助于企业把资金由利润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既降低了寻求资本的信息成本、时间成本和使用成本,又提高了社会富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金融市场提高了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货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和扮演权利表征功能的证券、资本衍生工具等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是实物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性.根据经济学观点,资产流动性与其投资收益成反比,而个体风险的存在使投资者难以预料未来的投资收益,但如果投资者持续持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则很难获得较高的资产收益.因此,投资者往往面临流动性冲击和经济效率提高的两难选择.金融市场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将社会富余资金融通起来,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之中,由于金融资产与投资项目的实物资产存在一定关联性,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实物资产,这就使得投资者在没有遇到流动性冲击时可以获得金融资产所对应的实物资产的高收益,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则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快速流转的特性迅速减轻、转移、释放风险.金融市场的这种流动性供给功能主要是因为各类经济主体获得了重新分配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另外,在出口、内需双优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并开始寻求在产品结构升级、企业规模、产业市场拓展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等诸要素上大做文章.特别是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发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前提下,企业如能自如地增资扩股、重组或参与购并,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怎么写作质量,不仅易于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而且还 将直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故当前我国企业急于从货币、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企业通过在一级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或者从商业银行取得信用贷款,快捷地筹集巨额资金,借以在资本上支持企业进行各种战略运作.

因此,金融市场的快速流动性功能,既可以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要,又可以将资金投放到投资收益率高、流动性较差的长期投资项目中,从而缓解流动性风险给长期投资项目带来的融资约束,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货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完善市场经济的法治规则.培植金融法治化特征

(一)完善法治经济规则:主体独立、市场决定、自由竞争、等价交换,促进经济流转频次与总量

现代市场经济系法治经济,但市场经济并非天然具有法治内涵.考察各国经济体制发展之沿革,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基础,故培育并完善法治规则并嵌入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

第一,主体独立.主体独立规则是法治经济的平等理念体现.按照法治经济的要求,各种经济主体首先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独立法律主体应包括以下内涵:首先,主体必须具有对财产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次,主体必须具有从事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经济活动做出调整而不受制于政府或他人,政府不得随意干预主体的合法经济行为;最后,主体必须既有权利又有责任、既要追求利润又要承担风险.

第二,自由竞争、市场决定.自由竞争和市场决定规则是法治经济效率和自由理念的体现,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市场运行机制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关键在于市场存在有效的竞争机制,各经济体在市场中充分展开竞争,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路径.因此,法律必须充分保障各个主体之间的合法竞争,任何主体不得实施损害竞争的行为,国家通过立法等行为,对各种妨碍竞争的行为进行规制,积极营造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

第三,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法治经济公平理念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是交换型经济,交换的发生依赖于对交换主体的资格和实力的了解,对交易过程的充分信任,以及对出现纠纷时的权利救济.因此,作为价值规律核心内容之一的等价交换,是保证交换的发生和市场秩序的稳定的基础.市场主体只有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之上,才会写入或卖出自己的产品,并使交易持续不断地发生.

第四,完善法律体系,法律应扮演市场经济“守夜人”角色.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展现的是一种无形约束,但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自我调节会暴露种种无序与盲目.而且,参与市场调节的人为追逐私利可能会打破市场规则,制造市场运行的障碍,即违法违规.社会需要独立于市场内控机制的其他规则予以矫枉或调整,建立以保障权利为理念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下,完善的法治应融和刚性与柔性于一体:在私权自治与私权保障上,法律是柔性的,它扮演的是“怎么写作人”角色;在国家调控或监管领域,它是刚性的,扮演的是“经济”角色,但法律的终极角色归口于市场经济“守夜人”.

因此,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自身机制的前提下,完善框架性的法治经济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保障市场主体权益,促进经济流转顺畅,刺激经济流转次数和总量,是法治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二)培植现代金融市场的法治特征

金融市场是一柄双韧剑.一方面,金融市场通过提供充足资本支持借以创新技术、优化管理、扩张企业规模和再投资,直接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是以货币为交易对象的高风险体系,基于经济人对财富和利益的贪婪追求,金融市场天然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暗含在公共利益理论背后的经济学现象是金融市场失灵.银行危机的外部性特征表明:一旦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发生怀疑,就会出现“传染效应”和“羊群效应”,单个银行的风险问题或者倒闭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而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好的银行和坏的银行概莫能外,由此而使公众蒙受巨大损失,并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财务的高杠杆特性,也使得这种外部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法律规则予以规避.诚然,基于金融市场的虚拟性、或然性和博弈性特点,金融立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金融风险,但制订精妙的法律规则、构建完善的法律环境却是防范、预警、降低金融市场常规性风险的重要手段,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必要基础.

金融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首先,加快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加快构建利率风险防范机制以适应利率逐步市场化带来的变化: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信贷风险程度、银行经营成本和综合收益等因素,实行差别利率和浮动利率;进行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减持高风险的信贷资产业务,降低不良资产发生概率;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经验,开发投资期限长短相接、投资属性各异、收益与风险比例化的金融产品,建立风险对冲机制,转嫁金融系统风险.

其次,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风险监管.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秩序和促进金融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具体包括: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预警制度和指标系数,构筑分层次的预警体系,及时对金融机构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预测、预警,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地域传递;借鉴“国际三大金融监管核心组织”颁布的一系列关于金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风险控制、外控机制、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及不良资产认定的监管规则,考量中国征信体系发展现状,制订更严格的监管指标;改进金融监管方式,试点性尝试PCA监管模式(预先承诺制);进一步完善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机制,等等.

再次,强化金融内部控制,完善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根据金融法理论,金融风险监管又细分为内部风险控制与外部风险控制两种模式,前者的监管核心在于自我调节、自查与预防,通过一揽子制度安排达到防患于未然,其中完善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是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强化监事会或独立董事对经理人和董事会的制衡作用,增强金融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完善重大信息披露制度,维护股东知情权和账簿查阅权,增强公司治理透明化;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及派生诉讼制度,提高高管人员的违法成本;建立业务、岗位与财务的“防火墙”制度,避免工作人员因交叉混合引发道德风险.


最后,加强风险教育与执法力度,抑制道德风险,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就外部监管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一行三会一局”为主体的金融监管框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其各分支行和各派出机构之间协作加强,金融监管水平和能力有所提升;在观念 层面,要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与金融市场投资人员进行持续风险教育,弘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共享的社会征信体系;建立严格的财务报表上报制度和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保证及时发现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各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之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和储蓄账户的管理,抑制道德风险.

三、金融法治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经济“安全阀”保障

(一)金融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最好形式.在法律的保障下,通过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资源实现有效配置.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它能够通过放大社会财富及增量,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实现各种先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货币“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法治规范了金融运行的平台,保障了金融作用的有效、高效、安全地发挥,有力地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市场调节并非万能,其运行机理存在固有缺陷,仅靠市场不仅无法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一系列核心价值,也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如经济过热、盲目导向、虚检测繁荣等系列问题.在所有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外部方式中,政府的适度介入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效果最显现、操作最便捷的途径.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法治可以调整市场与非市场的基本界限,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对政府所享有的权力及其行使给予明确、公开的限制与制约.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时,金融手段往往成为实现其目标的首选.通过金融市场,政府可以运用财税或通过银行的利率、贴现率、汇率等手段来调节并影响商业性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实现方式,从而达到或修正自己的宏观调控目标;可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优惠的存贷款利率为条件,通过开发性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地贯彻、配合特定的优惠政策,实现政府既定的发展目标.政府通过实施金融杠杆,借金融市场所独有的资本放大功能,在经济的不同部门、行业与领域进行看得见的、高效的资源配置,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等等.

(二)金融法治是预防金融波动及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金融业作为从事货币资金融通的特种行业,具有虚拟性、或然性、复杂性和高资产负债性特征,通过经营风险并获得利益(利润)为“本性”,是风险与收益共舞的行业.根据产生的过程与诱发因素不同,金融风险总体上可以分为由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市场性风险)和由国家政局、管理制度和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体制性、机制性、管理性风险).尽管金融风险具有先天性,无法彻底根除,却能够被我们所认识并规制,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加以防范、管理,进而避免系统性、全面性金融风险发生并非难事.金融法治即是预防金融波动及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首先,通过法律制度安排,金融法治对金融企业的内控机制提出严格要求,并规定强制性标准,保障和规范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与调控.

其次,在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中,资金的供给者和使用者缺乏紧密联系的纽带,制定技术性的市场规则,使双方的金融行为都置于规则的约束之下,保证双方能够便捷、安全地进行交易;设定一个客观中立的“裁判者”,对交易双方的金融争端做出快速处理;当交易失败后,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快速处置,防止风险的聚积,并重新配置资源.

最后,金融法治培养起来的金融市场独立和金融市场竞争规则,有助于理顺监管体制,避免人为因素对市场运行的不当干预,减小市场运行的摩擦和震动,预防由此造成的经济波动和引发的经济风险.

(三)金融法治促进经济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实践证明: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结构的合理或优化意味着资源配置的合理或优化,在一般意义上,结构越是合理或优化,就越容易形成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谐社会一定意义上又是质量型社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怎么写作和产品;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永续发展”并呈良性循环,方能保证社会全体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走向共同富裕.经济发展追求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市场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与题中之义,为实现这种全面的科学发展,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资本支持的创新型市场经济.

而且,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增量调整需要注入新的金融资源,原有存量的优化组合也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法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引导金融行业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怎么写作,由此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金融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使金融业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金融法治保障资本、货币市场市场化发展,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比例分配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金融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二者的交易对象都是单一、同质的资金,资金的逐利性引导资源流向收益更高的地方,而交易对象的同质性决定了货币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竞争,这种相互竞争使市场间形成了合理的,促使市场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货币与资本市场成为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联动发展是金融市场稳定的保证.

在长期分业经营的格局下,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处于人为分割的状态,资金的流动渠道不畅,货币市场虽然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却没有实现对资本市场的促进,造成资源的结构性闲置、效率的损失.美国《金融现代怎么写作法》于1999年12月的顺利通过,标示着以英美为代表的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风靡全球.混业经营所具有的高效与低成本特性表明,打破严格的分业模式,向一体化、现代化金融方向转变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法律定然要“与时俱进”,由此衍生更先进、完善的金融法治规则.

首先,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资金合理流动的渠道,允许银行合规资金入市,券商发行金融债券、向银行申请股票抵押贷款、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等.

其次,以市场化法则重塑金融体系,确立金融体制运作的规则和秩序,入市机制、上市公司市场运作机制、退市机制等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不断健全,摆脱了行政干预和歧视,给予市场主体更多的发展空间,资金供求和使用者通过竞争、互动过程能够寻求到真实的市场供需平衡点.

最后,鼓励金融创新,为资金的合理流动提供新的载体,开发如券商集合理财、银证通、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金融工具上进行联结和整合,“可以消除或抵消作为一个整体的金融市场风险呈负相关或无相关的风险”.

投资者通过金融投资,在历经金融市场的自、发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基于金融市场的固有风险及国家以调整汇率、利率、税收、房地产等诱发因素导致的金融市场波动,产生了新的财富分配效应,将国民初次分配因收入差距导致的贫富分化予以减弭,实质是平衡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体制性矛盾.在金融法治保障下,由市场模式决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的供求变化和流向,有效解决资本的合理配置问题,形成既能保障安全性又富有竞争性,建构公平与效率并重的金融体系.

(责任编辑:周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