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聚集理与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聚类

点赞:24060 浏览:1083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作为现代怎么写作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关 键 词 :区域金融;金融聚集;金融发展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2-0040-05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inancial industry is more concentrated and much easier to bee industrial conglomerat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obvious and seriou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east region grows much more rapidly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because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 Over-developed finance in the east will lead to over-heated economy and trigger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lag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of underdevelopment. So, in 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it is not only benefit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local regions but also benefit for financial saf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to encourage financial innovation, promote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 and advance financial development.

金融聚集理与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聚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Key Words:Regional Finance,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一、金融聚集理论

波特(Porter, 1998)将产业聚集释意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聚集的重要特征是相互关联的公司或机构在地理上高度地集中在一起,通过专业化分工,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之间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整体,从而形成整体竞争优势.通常所讲的产业聚集主要以制造业为例,但是在现实中,作为新兴怎么写作行业,金融业比制造业、商业和房地产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一)区域金融聚集机理

1.“增长极”理论

将佩鲁克斯(Perroux,1988)“增长极”的理论和思想引入到区域金融发展中,可以解释区域金融聚集的形成与发展.从大国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看,由于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在地域具有明显非均衡性,因而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金融系统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及由其驱动的各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区域金融增长极,区域金融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对区域金融活动产生重要作用.支配效应,即区域金融增长极蓄积了充足的金融资源,在金融交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与主导地位,从而对周围地区的金融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乘数效应,即增长极的金融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密切了与周围地区的金融联系,而周边金融发展又会反过来使增长极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和放大,从而形成循环积累因果机制.极化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就是指增长极的发展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趋向增长极,从而使增长极自身实力不断加强.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自身成长后又向周围地区提供各项金融怎么写作,输出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刺激周围地区的金融发展.三种效应的发挥使区域金融增长极在区域金融空间范围内的层次和地位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区域金融中心.

2.金融地理学的解释

金融地理学在有关金融学的研究中纳入地理要素,但是在金融研究中是否应纳入地理因素存在争论,比如以O’Brien (1922)为代表的“地理已死”的观点,然而更多的学者强调金融发展中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Martin (1994)认为,新的“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将取代、重塑旧的“位置空间”(space of places),这并不是说将步入“地理已死”的阶段,它并没有削弱区位(location)和位置(place)的重要性.尽管对地理因素、地理环境的表述方式不同,如Putnam将其称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 Amin & Thrift将其称为“制度氛围”(institutional thickness) , Markusen将其称作“黏性空间”(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但均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因此,金融发展不可能不考虑地理因素.Saskia Sassen & Foreign Affairs (1999)从全球化角度探讨全球资本市场转移及发展方向,进而分析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Simon X.B. Zhao(2004)探讨了高层金融怎么写作机构的选址问题,通过分析金融中心形成因素,试图解释国外金融怎么写作机构空间上大量聚集以至于形成金融中心的原因.

金融地理学的“信息腹地”理论可以解释金融聚集,“信息腹地”和“信息中心地”是指使信息成本最低,同时又能以最高速度和可信度流动的地区,它们一般都是信息的生产地、收集地或是传播的源头.“信息腹地”是指富含信息的地区,在该地区内,经济和贸易活动,如贸易、投资以及公司行为都是聚集的.“信息中心地”可能在信息腹地的经济中心,并且很可能定位于最有效利用信息的最佳信息可达点,“信息中心地”的迁移和演变往往受制于其“信息腹地”的变化.“信息腹地”理论认为不对称信息、信息外部性和路径依赖等因素是信息腹地形成及金融聚集,以致形成金融中心的重要驱动力.Zhao(2002) 利用不对称信息和信息腹地论讨论影响现代金融中心的决定因素.金融中心在提供专业及高增值的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的同时,很大程度地依赖信息,一个金融中心不单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使用者,也是将低层信息升华为高层信息的中转站.信息与金融中心有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前者的性质和流量主导着后者发展的步伐和方向,而后者亦同时将前者引导向高层次化.换言之,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业可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怎么写作业.Did(1997)认为,信息的地理分布是国际之间金融交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正是因为信息的非标准化,经传递后可能因距离而产生损耗,因此地理上的集聚成为必需.另外,金融市场存在投机行为,需要获取很多非标准化的信息,为了更好地掌握准确信息,确定市场动向,就需要亲临金融活动的现场,这时地理因素亦不容忽视.需要注意的是,前者所指的地理环境是狭义的,可以理解为地点、位置,后者的地理环境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社会网络、社会资本、黏性环境.

金融聚集按形成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生状态和外生状态.内生状态主要基于微观金融主体的参与和贡献,是在区域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内层机制启动下自觉形成的.内生状态一般包括较为完整的金融激励、创新、约束和努力机制,从而对区域金融发展起内在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政府作用是次要的,只是在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介入.而外生状态指金融聚集过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

区域金融聚集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初级阶段,本区域金融发展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聚集阶段,此时该区域金融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该区域金融发展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逐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极化阶段,金融集聚加剧,该区域金融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大,周边地区的金融资源迅速汇集于此;极化后期,金融集聚程度达到最大,该区域最终成为金融发展极;扩散阶段,该区域金融资源开始向周围扩散,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金融发展.

(二)区域金融聚集的效应

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创造了条件,而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带动了其他资源的聚集,金融聚集对区域内外的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1.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随着区域金融聚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种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金融创新.随着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特别是电信、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出现.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和清算成本,使金融机构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大型交易网络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创新的供给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分散的、单个市场的最终用户联系起来,加快金融创新供求的结合,进行创新的金融机构可获得创新利润,并产生示范效应,引起其他金融机构的效仿,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推广、普及;由于竞争的加剧引起区域金融市场格局重新划分,这种变化迫使那些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金融机构进行对传统业务重新组合,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2.金融聚集强化金融合作,辅助性产业得以共享.

当大量金融机构集中在较小空间时,不仅加剧市场竞争,而且促进合作.表现为商业银行内不断发展众多的合作项目和业务联系,如银团贷款业务等,金融机构建立清算和结算的联合怎么写作,如联合的票据结算中心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之间也可开拓出众多的跨专业业务合作关系.随着大批金融机构的集中和发展,为金融机构怎么写作的相关辅助性产业和社会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业也将迅速发展,律师、会计、投资咨询、信用评估、资产评估、外语和金融专业技术培训等机构也将大量出现,相关研究机构也将建立起来,并提供决策咨询等相关怎么写作.

3.提高流动性,提供投融资便利.

金融聚集使得区域金融交易规模增大,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增强,这会吸引其他地区的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加入该地区的金融交易,从而借款人可以支付较低的融资成本得到更多的资本,贷款人则可通过性质不同的投资,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对企业而言,通过集中于大都市的金融中心,利用银行业的交易媒介功能可节约周转资金余额,因此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趋向于在大都市设立财务部门,利用当地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并且可以运用较少的周转资金余额为更大规模的支付提供资金.竞争性日益增强的金融交易不仅为资金短缺者提供了规模越来越大、便宜的融资机会,同时也为资金盈余者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更强的投资机会.

(三)区域金融聚集的条件

金融聚集现象表明金融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区或城市成为金融发展极,聚集了大量的金融资源,而有的地区则金融发展严重滞后,金融要素为什么会在某个地区聚集呢?哪个地区可能实融聚集呢?


1.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会影响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在拥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交通通信费用和获取商业信息的费用相对较低,并通过成本优势诱导区域金融中心以外的企业向区域金融中心聚集,而金融机构聚集的同时可产生外部经济和专业化分工,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费用.当然,自然区位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只有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现实的优势.另外,自然区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交通、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交易费用不断降低,自然区位造成的交易成本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因此,许多地区通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改变自然区位条件,提升自身的金融竞争力.

2.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住房及文化、科研、教育机构等.金融资源的聚集、扩散、流动,金融机构的运转都是以基础设施为载体进行的.基础设施的规模、类型、质量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有直接影响.便利的交通设施、快捷的通讯设施、充足的能源、动力设施及优质、高效的其他基础设施,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和运行提供充裕、便捷的载体条件,有利于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另外,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为整个城市的居民提供工资以外的货币、非货币收益,可以吸引城市以外的居民特别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及相关人员向该城市聚集,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有利于区域金融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3.丰富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金融怎么写作业的核心资源,在金融聚集形成、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参与生产运营和价值形成.金融机构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包括经验丰富的决策型人才、熟练操作的专业人才,以及数据处理、计算机运用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对金融机构而言,人力资源的成本并非越低越好,金融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金融机构需要的是具有必要的素质并接受过相应培训的专业人员.因此,具有多种类型人才资源供给的人力资本充裕地区,尤其是金融从业人员充裕的地区,对金融机构具有吸引力,金融聚集在该地区容易发生.

4.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聚集往往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本身拥有并能吸引大量的企业,从而会产生大量频繁的交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些交易都要通过金融相似度检测的协助才能完成,正是有了如此广泛的金融怎么写作需求,金融聚集才成为可能.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发达地区企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规模巨大,而且企业数目众多,这些企业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经济发达地区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金融聚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繁荣的经济为资本提供较高预期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吸引大量资本集中;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商业氛围都有利于金融聚集.

5.政策支持

在金融聚集过程中,政府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大大缩短金融体系的自我聚集发展过程,迅速提高金融聚集程度.例如改革开放时,深圳作为实验田,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促进深圳金融业的发展,深圳现已经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综上所述,地区的金融聚集需要多种条件的配合.在中国地区金融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现象严重,例如,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提供的数据,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61.6%、19.1%和16.0%.再比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组成结构丰富,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大部分新兴商业银行及绝大多数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多设在东部地区,构成东部地区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相对单纯,主要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为主.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也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2004年末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数约占全国的60%,中西部分别约占20%;东、中、西部地区股票当年筹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1%、26% 和13%.从保险业的发展来看,2004年东、中、西部保费收入分别占62%、22% 和16%.各地区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对地区金融发展的总和分析,对中国地区金融发展差异有一个总体把握.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依据某种方法及准则对一组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较大,于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别.从统计技术角度来看,聚类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ze),也称系统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聚类过程是:首先将参与聚类的每个样品(或变量)各视为一类,然后根据两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逐步合并,直到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合并为一个大类为止.由于在聚类分析中,指标的量纲不完全相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最常见的欧式距离平方法.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北京、上海、广东三省的金融发展状况表现为一组;山东、江苏、浙江、辽宁的金融发展状况表现为一组,天津看起来相对独立,但是与第二组的省份比较接近,可以划为一组;考虑到其他省份的差距并不很大,组中的省份过多,对余下的其他省份进行第二次聚类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福建、四川、湖北为一组,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重庆、海南、新疆为一组,安徽、湖南、江西、广西、河北、河南为一组,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云南、贵州、西藏为一组.结合两次聚类分析结果,在此对中国地区金融发展状况的分组情况进行汇总.

对于东部省份而言,大多位于第一、第二梯队,北京、广东、上海显然是中国地区金融发展的领先者,金融发展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山东、江苏、浙江、辽宁、天津、福建紧随其后,海南的金融发展相对差一些;第六梯队全为西部省份,表明大多数西部省份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其他地区,但是相对而言,陕西、重庆、新疆的金融发展水平已经与中部地区省份相当,而四川接近东部省份.中部地区集中在第四、五梯队,差距不太大,湖北的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东部省份.

三、结论与启示

由于区域人力资本的禀赋、政策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基本吻合,即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也较高,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相应也较低,这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如果区域金融发展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问题.当前我国有些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过高,具有超乎自身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聚集能力,过度的金融聚集导致地区经济过热,如房地产泡沫和个别行业的过度投资,这不利于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而且可能诱发金融风险;相反,我国有些经济落后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严重不足,难以获得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支持,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除了历史自然因素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开放程度差异等因素外,金融发展不足,难以满足经济长期增长的要求,也是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滞后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的原因在于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金融聚集程度不高,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