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点赞:25612 浏览:1186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实施违规发放贷款等违法犯罪行为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减少和杜绝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现象.

【关 键 词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加强

一、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的相对稳定性

从基层的客户经理,到支行行长、部门负责人,再到总行有关领导,几乎全部都是银行的领导干部作案,而且很多都是营业部经理或信贷部主任等"一把手"作案.

(二)犯罪手段隐蔽性

一些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及亲友婚丧嫁娶等借机收受客户单位所送的钱物或者逢年过节收受贷款单位或个人的钱物,此时某些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在为客户贷款时出了力、费了心,收受客户一点钱物是理所应当的事,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或已构成了犯罪.

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意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犯罪手段的多样化

如与民间违法人员勾结非法谋利;帮助客户解决所谓"周转"资金从中谋取非法高额利益;利用自有或自筹资金非法高利借贷来谋取利益;帮助企业客户联系担保公司从中收取好处等等.

二、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不到位、监督流于形式

一方面进人用人关把握不严格,没有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的原则,缺乏经常性地思想道德和业务培训,导致依法业务的意识淡薄.同时,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都不可能及时了解具体情况,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制度不完善、内控不规范

许多银行没有建立起一套以防为主的规章制度,没有找准借贷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同时,内部管控存在漏洞,从客观上加大了金融系统工作人员犯罪的可能性.金融监管部门对借贷资金的流向,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相应的管理规定缺失.

(三)警示教育不力、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法制教育.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普遍出现不学法、不懂法的问题,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金融系统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不强,随意发放贷款,落入犯罪嫌疑人的圈套,又无其他证据可以推翻,导致自己非常被动;有的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对违规放贷行为严重后果和重大危害认识不足,只有在身陷囫囵、造成无法挽回局面的时候,才如梦初醒、非常懊悔.

三、遏制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把好进人关、用人关,抓好预防性教育,减少和杜绝腐败机会.同时,要经常利用正反典型,开展以案说纪教育,做到"警钟常鸣".要普遍提高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要取得职务犯罪防范的主动权,提高金融系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淡化"金钱"意识.同时,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银行企业,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腐败机会,做到有效预防.总之,抓好金融系统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二)完善机制体制,堵塞制度漏洞

要通过建章立制,从内部堵塞管理细节上存在的漏洞.同时,要加强对银行经营秩序的监控,对于要求贷款的客户单位要严加审核,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找准借贷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建章立制,有针对性地防范.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使金融系统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守法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提高.

(三)加强责任领导,注重事前预防

要充分利用学习交流研讨会、读书会、专题报告会、领导业务培训班、辅导讲座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法律以及工作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努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银行业务工作;要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责任,让权利和义务实现对等;银行系统以及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机关经侦部门履行职责,加大打击此类职务违法犯罪的力度,对违法犯罪人员,要"稳、准、狠"地给予打击,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维护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把教育贯穿于预防工作的始终.要积极引导银行工作人员掌握政策法规界限,构筑思想道德防线;要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警示人.积极与宣传媒体联系,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强预防专题、专案的宣传报道.用犯罪成本、风险评估的方法去分析因腐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使预防工作入心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