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建设金融中心的一般路径

点赞:22988 浏览:1059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一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关 键 词 :金融中心;金融集聚;金融腹地;金融功能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6-0018-05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境内提出建设各类金融中心目标的30多个城市,正在自觉不自觉地、不约而同地步入一些误区.试举三例:一是重中心建设,忽视腹地培育.没有认识到中心是一个相对于其经济地域(腹地)而言的空间概念,没有腹地就没有中心.试图甩开腹地,甚至关起门来,建设一个孤零零的中心.二是重机构无序引进,忽视中心功能定位.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今天,没有认识到不同金融交易空间在实融功能方面的分工和专门化.国内有一定条件的城市,都在试图建设的金融中心具有同质化特征.结果是兄弟阋于墙,大家都是竞争对手,将合作置于可供选择的方案之外.三是重争取(出台)政策,忽视发现市场需求.各地建中心的思路大同小异:不知规律,不讲可能性,抱定“人强胜天”,急于求成,立足于争取某种行政特许权(如所谓的纳入国家战略),争夺行政和上级政策资源,立足于政府权力和资源的非正规运作,试图构建某种排他性的政策高地.以至于大家都被锁定在一个“竞争性政策优惠”路径中,比赛着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优惠,害怕被其他(如政策上)更有竞争力的中心抢走机构和业务.上述现象屡见不鲜,名为建设金融中心,实际效果却是南辕北辙.

我们对金融中心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从17世纪初的阿姆斯特丹算起,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如此,各地金融中心还是“完全是不同质的,具有极端的异质性和不规则性.”各种讨论和研究金融中心的文献,对金融中心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国际上较有知名度的是,伦敦金融城编制的“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GFCI)”,也受到市场的广泛质疑.国际权威的经济学辞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和《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中,也没有收录诸如“金融中心”或“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词条.这些说明金融中心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概念.国内关于建设金融中心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也验证了大家对金融中心的陌生.

现实需要我们科学准确地理解和认识金融中心.尽管世界上每一个金融中心都是特殊的,但我们仍可以归纳出金融中心必备的一些一般性内涵.本文认为,历史上能够被称为金融中心的地方,有以下三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是地理空间,也就是金融腹地,是中心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的地域范围,国际、区域或国内金融中心等说法就是以金融腹地范围为标准的.其次是中心地点,即金融集聚地,就是上面的地理空间范围的金融活动经常在哪个地点集聚,如伦敦金融城、纽约华尔街、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等.再次,金融中心必然是在实现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本文围绕这三个要素,主要结合北京金融街的实际谈一些对金融中心的理解和认识,以期整理出建设金融中心的思路.刍荛之见,或可供斟酌一二.

一、功能定位

世界上的金融中心都是在实现某些具体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不可比拟优势的中心.如伦敦是全球国际贸易的汇兑与清算中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借贷场所和外汇交易市场;纽约是美元资本输出地、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是全球以日元计值的资本输出地;像海、中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城市重点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两项功能;巴黎、苏黎世、新加坡、阿姆斯特丹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只突出了在国内、国际和离岸三种市场功能中的两种,而开曼群岛、巴拿马和巴林等地仅仅发展离岸市场功能.

功能定位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特征.需要强调的是,单纯金融机构的集聚而缺少金融交易活动(实融功能)的地方,不是金融中心.如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特,集聚了近40家金融保险总部,是世界保险业的大本营,但没有人认为哈特福特是一个金融中心.

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解决问题要抓住牛鼻子,建设金融中心的牛鼻子就是发现和培育这种功能优势.有人说北京金融街实至而名不归(提出推动金融街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家根本没有搞明白金融街的“实”,也就无法“名”之.比如北京市2008年4月30日正式发布《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将北京金融功能发展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怎么写作中心”,这些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具有宣传意味的术语.金融当局所在地与金融中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金融决策中心与金融管理中心的说法,是我们生造出来的名词;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怎么写作中心,是一切金融中心的应有之义.这种定位“好听而不中用”,对不上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口径,因此也就没有指导实践操作的实际价值和作用.

准确的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理论前提.机构集聚、市场培育和战略布局,都要服从怎么写作于这一前提.国内具有建设较有影响力金融中心潜力的地方,如北京金融街,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和认识上明晰金融街在实融功能方面的核心优势及其不可替代性.需要强调的是,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应当从国内和国际资本那里寻求答案.

二、金融集聚地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学说,是金融地理学和金融中心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他们认为,金融集聚带来的好处,一是信息.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更多地依靠各类信息,获取非标准化信息(有别于如股市行情等标准化信息)是致胜关键,但非标准化信息的质量会随着信息发布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即距离衰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金融机构喜欢“扎堆”.信息内涵决定着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话语权.主导着国际金融市场相当领域高端信息怎么写作的路透社和彭博社,正是伦敦和纽约在全球金融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反映.二是人才,金融行业大约70%以上的成本是人力成本,也就是说金融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专业人才的行业.一般而言,金融机构集中的地方也是金融人才集聚的地方,金融中心的人才优势对金融机构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三是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金融机构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会计审计、法律、投资咨询等社会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这些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供应商会自觉地向金融中心集聚,这种集聚又在吸引金融市场的新进入者.四是创新.一方面金融家面对面的接触往往能擦出创新的“火 花”,另一方面能够随时了解“外部是怎么样的其他人在做什么”等信息,也是创新的驱动力.当金融中心的集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会出现不利于机构集聚的因素,如金融中心所在地经营成本高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生活不舒适等.这样,有利于金融集聚的因素(向心力)与集聚自身产生的不利因素(离心力)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金融集聚的适当规模.建设金融集聚区的途径是,扩大有利于机构集聚的因素,削弱不利于机构集聚的因素.

换个角度,从金融资本的视角来看这一问题,逻辑上可能简单一些.不同空间市场机会的变化,引导着金融机构区位选择和金融资本流向的变化,进而是金融集聚空间的变化.一方面,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然属性,资本偏好向投资收益率高和资金安全的地方集聚;另一方面,自由流动也是资本的重要属性,监管较宽松,税收较低的地方,也会吸引金融集聚(多为变化离岸中心).从全球范围来看,导致金融资本流向变化以至于金融集聚空间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如新兴经济体的兴起)、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新的金融排斥导致金融空间系统的重构、部分国家和地区金融管制和相关优惠政策变化、交通通讯信息技术改进对金融资本与距离有关成本的影响、日益全球化导致一些关键性地区(如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经济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国内某地希望获得不同的监管和税收政策是不现实的.诸如投资收益率、信息、人才等实融集聚的因素,都与城市政治经济地位等属性有较大关系,短期通过有限的政策手段实现有效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境内有条件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并不多.有条件的地方,在实融集聚方面,地方政府可供作为的范围也是有限度的.具体讲就是,能够抓住改革的机遇,大力扩展政府和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创新金融环境优势、营造宜居环境、培育包容性文化等.

三、金融腹地

中心是其怎么写作、辐射区域的中心.没有经济腹地,中心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就不会有所谓的中心.费孝通先生上世纪40年代谈到中国的大都市上海与伦敦和纽约的不同.主要的意思是讲,伦敦和纽约这些大城市和它们的腹地具有共生共荣的关系,城市发展带动腹地发展,腹地发展促进城市发展.而当时的上海与其经济腹地的关系正好相反,(当时的)上海越是发达,其周围地区就越贫困.如果“中心一腹地”的关系是60多年前费孝通先生提到的这种情况,建设中心只能是所谓中心城市~厢情愿的事.

金融中心比其他经济中心更具特殊性.金融是跨越时空配置资源的制度安排,金融无边界,外面的金融变化也必将影响到内部.金融在地域上天然地具有全国属性、全球属性,那种试图关起门来搞自己的金融的思想是极为荒谬的.建设金融中心,要有全局视野、开放的胸襟(公正、透明、大度、包容,甚至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温布尔登精神.

中心城市与腹地之间存在辐射、传导、对流的关系.一方面,向心力(集聚带来的好处)导致腹地的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促进中心城市的金融产业成长;另一方面,离心力(主要是资本对流动性和逐利机会的要求)引导金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向腹地传输.金融要素在辐射指向和辐射边际两个方面同样遵循势能衰减和距离衰减两个基本规律.因此,建设金融中心,“功夫在诗外”,腹地有多大,金融中心的能级就有多高.要建设国内金融中心,就当着眼全国;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就当着眼全球.

(一)建设国际层面的金融中心就要有国际视野

与国际上主要金融中心比较,国内的优势主要是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带来的市场信心和国际资本的进一步期待.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市场化.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利率还没有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政策仍然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等.

国际化.中国金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滞后于中国经济.国际化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民币不完全可兑换,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缺乏全球性的支付清算系统,参与本地金融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少,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欠缺等.在本币没有国际化的情况下,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税收政策.国际通用企业总税率(企业应缴税额在利润中占比)衡量税负水平,中国为73.9%,为52%,纽约为46.2%,伦敦为35.7%,香港为24.4%,新加坡为23.2%,迪拜为14.4%.企业所得税率我国为25%,伦敦为30%,纽约为24%,香港为16%、新加坡为20%.我国金融业营业税税率高达5%,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不征收营业税或税率较低(1%左右).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累进税制,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万(对于金融高端人才来说比较普遍)的部分最高税率为45%,高于美国(35%)、香港(16%)以及英国(20%).

生活环境(宜居程度)、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包容性也不同程度存在差距.

从国际资本的视角看,当前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政策,二是人才.政策方面的限制是国际资本不能自由流动,人才方面的问题是高端人才不愿来(税负过高).我们的政策和(经济)制度变化已经落后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发[2009]19号《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怎么写作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当是充分考虑了政策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

(二)建设国内金融中心就要能合作包容

目前在建设境内金融中心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北京、深圳,近两年金融产业增长较快的城市有天津和重庆等.我们以北京金融街为背景展开论述.

如果大家都是立足于建设同质性的金融中心(就像目前观察到的那样),国内金融版图就会形成类似于战国的混乱局面.在这样的语境下,困难可能会比办法多.比如,与陆家嘴、滨海新区等地相比,金融街的优势,一是离决策中心近,有信息优势;二是金融、非金融企业总部集聚的中心.金融街在资金集聚与辐射、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深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优势集中体现在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上.有人据此认为金融街是事实上的境内金融中心.金融街的不足,也可略作列举如下:一是发展空间限制,目前建成区内没有两千平方米以上的可供面积,已经成为吸引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入驻的硬约束.二是吸引力、辐射力和怎么写作力不够,与金融街配置资源的体量不相称.具体讲,一些初次来到中国的国际金融界人士甚至不知道北京金融街,金融街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不如上海浦东和深圳;对新兴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如天津滨海新区.三是市场缺位,缺乏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市场.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为怎么写作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方面, 金融街落后于国内其他金融集聚区.五是区域环境品质需要提升,国际化程度、宜居程度需要改进.六是区域之间,甚至包括北京市区县之间发展金融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还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七是主动抓住发展机遇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欠缺,有时是认识不到机遇;有时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政策、怎么写作手段抓不住机遇等.上述问题,至少金融街在拓展空间、市场缺位以及改善居住交通等环境品质各方面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北京金融街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困难可想而知.胸怀建设金融中心大志,面临“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窘局,这恐怕是多数城市的真实写照.如此下去,中国恐怕会错失国际金融中心梯度转移的机遇.

建设金融中心需要转换思路.首先要认识到金融中心建设并不必然具有排他性,北京金融街建设金融中心并不排除天津、重庆等地建设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反之亦然.例如,伦敦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也没有排除伦敦的富商大贾到瑞士苏黎世去打理私人银行业务.其次要认识到金融中心都是在实现某些具体金融功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中心,需要充分发现市场需求,找准金融中心城市在实融功能方面的定位.国内不同金融中心只有明确了分工和专门化,相互之间的合作就会大于竞争.


尽早明确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建立相互包容关系,培育腹地的前提.如何准确地定位金融中心的优势功能我们尝试通过北京和上海的比较来找些思路.坊间流传北京是行政化的金融中心,上海是市场化的金融中心,这是很深的误解.回过头看近20年来金融街和陆家嘴的成长历程,我们很容易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金融街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金融中心,陆家嘴是国家政策打造的金融中心.没有政策支持的金融街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优势在哪)著名银行家陈光甫有句名言:“金融贵在流通,流通全靠信用”,意为一个银行要发展,必须树立牢固的信用.进一步引申,由信任而信用,社会信任决定着信用以及金融活动.中国社会的纵向系统特别是自上而下的社会信任系统十分发达,决定着信用活动或信用机构只有在政府的支撑下才能蓬勃发展等.与之相伴,掌控金融又成为维系这种社会结构的必然.这样,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政府能力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例为证.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也有两个金融中心:北京和上海.1920年,总行设在北京的华资银行有23家,额定资本总额约14674万元,实收3622万元.而同年总行设在上海的华资银行仅9家,额定资本仅802万元,实收547万元.二者相差若干倍.好时光没有维系几年,随着北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失控,各机构纷纷将总行迁到上海,不到六、七年的光景,北京的金融业随之衰败.可以说,北京金融街的优势内生于社会结构,具有类似天然的中心属性.金融街发展与全国金融发展具有高度的协同性,金融街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高度的协同性.着眼全国,北京金融街应当是人民币资本的主要供给地、国内人民币交易的清算中心和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确立了这样的功能定位,前面谈到金融街的一些不足,诸如对新兴金融的吸引力不足、吸引金融机构入驻的优惠政策不足等,就不是问题了.在明确的功能定位指引下,那些新兴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以及对地方政府提供优惠补贴敏感性较强的机构,不会成为金融街关注的重点.

略建设金融中心的一般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金融市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统筹好“中心一腹地”关系是建设金融中心的政治,不可不重视,不能不做好.那种视他人为竞争对手,以排他性思路建设金融中心的行为,实质在上演“南辕北辙”现代闹剧.培育金融腹地,一是要客观认识地域差异,在不触动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开展积极的沟通和协调.二是推动金融合作,谋求共赢.中心城市要能够较好地包容腹地的金融诉求,主动走出去,与重点城市和区域在金融资源流动和金融产业发展方面建立互利合作关系,主动发现需求,主动为周边乃至全国的金融需求怎么写作,扮演好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

四、结论:机遇何在

上世纪80-90年代,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地理因素的重要性,有人甚至宣称“地理学已死”.金融中心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验证这种说法.至少近20年来,交通通讯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交易技术的改进,加快了金融中心的收敛过程.纽约、伦敦等世界性的金融中心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一些小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在日趋下降.这种变化趋势,对有意建设省域一级金融中心的城市,可能不是好消息.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深化,金融机构行政区划界限的日益模糊,这种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境内有条件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只能是有限的几个.

本文归纳了金融中心的一般性内涵,实质是整理建设金融中心一般性的思路.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建设金融中心需要整体设计,盲目上浪费资源,修修补补会错失机遇.

在日益分工和专业化的今天,任何地方都不能包打天下,金融中心首先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具体到北京金融街的功能定位,境内视野,北京金融街应当是人民币资本的供给地、国内人民币交易的清算中心和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国际视野面向未来,北京金融街在成为以人民币计值的资本输出地和世界范围人民币交易清算中心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事实上,准确确定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是非常困难的,但事先根据自身条件和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趋势,确定主要的努力方向和业务范围还是可以做到的.

围绕功能定位,按照金融集聚规律,增强向心力,削减离心力,通过强化信息、人才、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优势,改进创新环境和宜居环境,来凝聚金融集聚优势,提升金融集聚规模.推进金融集聚的目的是更好地怎么写作腹地,需要培育金融腹地的意识,统筹好“中心一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理清建设金融中心的思路,机遇和努力方向就在眼前.大致说来,北京金融街发展的机遇,一是要牢牢抓住金融改革催生或衍生出来的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金融机构,如证券金融公司、存款保险公司、大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行等.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前一个重要的机遇是建设世界范围内人民币交易的清算中心.以上两个方面的机遇事关金融街核心利益,这些机遇的流失意味着金融街行业领导地位的动摇.三是在培育和发展市场方面,眼光可能需要更高、更长远一些,可以探讨地方政府债券(或市政债)的发行与交易的市场、人民币产品交易市场、占据资本市场最高层次的市场类型等发展机遇.四是要坚持不懈地打造金融怎么写作高地,大力扶持金融标准、金融信息、资信评级等机构发展壮大.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这些机遇或机会,有竞争,但更多的应该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