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

点赞:2773 浏览:71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法制环境较差,金融调控能力不足,金融结构和社会信用问题突出.为此,黑龙江省应该充分利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和政策优势,立省实际,尽快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提高金融生态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动态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黑龙江 金融生态环境 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67-02

一、金融生态的内涵

金融生态是在借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基础上提出的,是指金融体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秩序结构”.2004年,周小川率先提出了金融生态的重要性,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概括而言,金融生态指的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它是由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系统,通常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一系列环境要素.

2006年《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通过分析50个大中城市样本所形成的要素贡献弹性,对九个宏观要素进行了由大到小的排序,表明法制环境、经济基础等前五项因素的贡献弹性总和达到75%左右,是决定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素.

二、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1.法制环境基础较差.法律环境是一国金融主体面对的最基本约束,决定了金融主体行为规范,从而决定金融体系的发展.国外学者运用多种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证明了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对投资者良好的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活跃投资.

与我国司法环境改善背景相适应,黑龙江省近年来的立法环境有较大的改善.2006年以来,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有关金融法规规章67件,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规章、办法20多条.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金融生态和“诚信龙江”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企业增信行动计划》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意见,把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投入运行,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全省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司法部门制定《金融债权管理条例》、《逃废金融债务责任追究办法》等强制执行法律条款,从法律层面加大对逃废债务的打击力度.


但黑龙江省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企业融资体制,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资本金对金融债权的补偿能力较低,加之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逃废金融债务、金融债权维护不被尊重的特定历史和现实,使得黑龙江省金融债权维护存在制度上的脆弱性.黑龙江省2006年金融债权的胜诉率74.82%为,但实际执行率却只有30%.2007年两项指标均有提高,但和我国东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江苏、辽宁等相比仍然不容乐观.国务院在2001年出台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但该条例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确保金融生态环境稳健运行的相关法律缺乏,金融产品和怎么写作的创新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判断标准.法律对于金融债权的维护不力,金融违法惩处力度不够,征信体系相关的法律不完善,法律对于诚信意识的培育不够.

2.经济发展较快但金融调控能力不足.国民经济、产业和企业发展状况决定了金融的有效需求的规模,从而直接决定金融发展的空间.

2007黑龙江GDP7077.2亿元,按可比计算比上年增长12.1%,人均地区GDP18510元,增长12.0%.GDP指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2007年全国GDP增长11.4%).居民消费涨幅扩大,全年居民消费(CPI)比上年上涨5.4%,稍高于全国的4.8%.总体而言,经济增长能力较强,但对能源尤其是石油上涨的依赖性较大.

2007年财政收入全年实现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低于全国的32.3%,地方财政支出1325.6亿元,增长25.0%,高于全国的22.62%增长水平.但从经济调控能力指标即财政收入/GDP与财政支出/GDP上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突显地方经济调控自主性较差和经济调控能力弱.

3.金融稳健发展但结构性问题突出.近几年来,黑龙江省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逐步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逐年上升,资产流动性不断提高,存贷款比例也保持在合理水平,中长期贷款比例逐年下降,经营安全性比较高.政府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过分干预行为逐步减少.

银行业发展比较稳健.银行资产总额连续几年逐年提高,资产总额增加,受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调整和城市信用社改革的影响,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同比减少9148人.2007年四季度末,黑龙江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为73.2%,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为55.0%,农村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为82.7%,城市信用社流动性比率为73.6%,流动性管理意识增强,流动性状况不断改善.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实力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逐步深化,邮政储蓄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开业,哈尔滨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哈尔滨银行,跨入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列,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79家县级联社中,有56家票据到期兑付,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实力逐步增强.

证券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来,我国证券业取得发展迅猛,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企业间接融资比例有所提高.但黑龙江省证券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上市公司总数还是融资额的增长率都比较低.

保险业发展相对平稳.2007年,全省共有保险机构25家,比上年增加7家.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3亿,保险密度(元/人)399.2元,保险深度2.2%.保险业机构数量较快增长,但衡量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几个重要指标却基本处于下降状态.

融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直接融资比例较低,经济发展对银行业依赖性过强,融资风险集中,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加大本地区经济的波动性.

4.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目前黑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最大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能力较低,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秩序缺乏规范.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减弱

黑龙江省不良贷款占比高、清收困难,被列为高风险区.虽然经过国家几次剥离,但不良贷款仍在高位运行.据统计,剔除政策性因素,不良贷款不降反升,银行隐性信贷风险继续缓释.2006年12月末,黑龙江省主要银行机构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061.8亿元,不良率为 26.5%,分别较年初增加46.1亿元和上升0.5个百分点,全省主要商业银行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505.7亿元,占不良贷款的87%,另据统计全省主要金融机构1002.1亿元的不良贷款中,预计损失506亿元,损失率50%.由于黑龙江省银行存量资产质量较差,因此在贷款授权、授信受到制约,贷款种类和区域等都受到各自总行的限制,基本上列为限制发展类或严格控制类分行.

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态环境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企业信用等级低,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少.据省银行业协会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一季度末,全省逃废银行债务企业2486户,涉及逃债金额115.84亿元,其中贷款本金76.08亿元,贷款利息39.76亿元.涉及逃债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10家,涉及逃债金额97.09亿元,其中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占比高达86.27%.2006年9月末,在我省银行业贷款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3365户,逃废债131亿元.

三、结论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对于增强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促进经济与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受制于法制、信用、经济以及金融系统结构等问题而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为此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和政策优势,立省实际,尽快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提高金融生态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动态良性发展.具体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以政府为领导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体系,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为核心改善金融生态运行质量,提高金融生态自我调节能力.

[项目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科研启动项目《黑龙江省农村信用风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