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的

点赞:15962 浏览:703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农村金融需求特性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需求,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不同于城市金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是其显著特征.农村经济活动主体是农户和农村企业,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也分为农户和农村企业两大类.中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金融体系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是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金融深度不够,多数人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怎么写作之外.

1.农户融资需求由内源融资逐步转向市场化融资

农户的融资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亲友间的自我融资、社区间互助合作、市场化融资.从借贷意识来看,我国农户有强烈的“内源融资”偏好,需要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是自我和亲友间的相互融资.据李晓明的调查,在安徽省农户借贷资金需求中,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的信贷额很少,占信贷供给总量的比重始终在20%以下;而民间金融的供给是主体,占信贷供给总量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这说明农户的各种融资需求基本依靠民间信贷来满足.农户之间的这种自我融资局限非常大,当生产经营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亲友间的融资不能满足时,社区之间的互助合作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由于我国当前信用环境恶劣,逃债现象严重,即使亲朋好友之间借钱也越来越困难.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及生活消费的情况下,有许多小农由内源融资偏好逐步走向更为理性的社区化或市场化融资.而当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之后需要融入整个外部市场经济时,小农的理性就得到充分体现,融资需求也必然转向市场化融资.

2.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农户和农村企业这两类需求主体的信贷能力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特征.2010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农村贷款本外币余额9.80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高出同期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11.9个百分点;农户贷款本外币余额2.60万亿元,同比增长29.4%,比上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比同期住户贷款增速低8.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本外币余额2.30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低7.0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1.4个百分点.

从类型看,农村金融需求可分为政策性金融需求、商业性金融需求、合作型金融需求等;从用途看,可分为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据调查,安徽省农户用于生产性用途的借贷只占调查总笔数的15.3%,其余的用于婚丧嫁娶、教育、人情往来、就医、建房等非生产性用途.

3.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农村金融需求具有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主体的分布状况决定了该地区的金融需求特点,金融需求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按照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路径,我国农村地区可分为四类:贫困农区、传统农区、发达农区和现代农区.

贫困农区其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比较差,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农民仍处在脱贫的阶段,金融需求主要是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贫困而产的需求.贫困农民家庭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农户借贷需求的比例很高,但是成功借贷的比例较低,借贷需求和实际发生借贷的差距大,且农户生活性借款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传统农区以传统的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户主要利用自有的土地增加收入,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产业化不高,农民基本满足温饱.金融需求主要是农业生产发展所产生的需求,主要解决商业贷款能力较弱的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亲友互借比例最高.发达农区的基本特点是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优越,传统农业或特色农业发达,农业经济规模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农民收入水平比较高.发达地区的金融需求主要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主要解决推动私营经济发展和中小型农村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问题,其农业投资比例最高.现代农区是非农产业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主要通过市场获得生产要素,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和经营增加收入,储蓄比例最高.不同农区,农户借贷利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发达农区,无论是能借的最低利率还是能接受的最高利率,都是比较高的.贫困农区借贷利率也比较高,因为利率低借不到.

关于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农村金融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上述分析表明,农村不同的金融需求必须需要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安排来提供多种金融怎么写作.

二、安徽省农村金融供给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包括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正规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等.非正规金融组织主要包括私人钱庄、组织和各种行会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安徽省初步建立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新型农民信贷合作组织和微型金融怎么写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建立和开展中,农业政策性保险也在全省全面铺开.但安徽省农村金融制度仍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农户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仍非常严峻.

1.农村金融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1)传统金融机构网点不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在试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安徽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迅速从农村撤离,而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却没有及时建立,导致农村金融网点数量急剧下降.四大商业银行撤出农村以后,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安徽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2008年末,农业贷款为63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90%以上.但由于在农村没有其他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展开有效的竞争,因此农村信用社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改进金融怎么写作,自身经营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为农村金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从实践上首次引入了小型金融机构的概念.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组织等小型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经营规模比较小,且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2008年以来,安徽省积极落实银监会关于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政策,建立了一大批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正成为安徽省重要的农村金融组织.截至2011年3月31日,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202家,从业人员2015人,实收资本109.88亿元,贷款余额123.36亿元.

(2)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有限.农户受到多种外部约束,发展中国家农民生计的公认特征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得农民行为趋向保守主义,出于对风险的厌恶而规避风险,因此金融支持体系必须要体现一定政策性.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定位不明,存在制度缺陷与功能缺失.业务主要是政策性农业流通环节以及专项收购信贷资金的封闭运行与管理,许多基层的农业发展银行甚至主要从事粮棉油封闭收购贷款一项业务.国家开发银行,从功能定位到业务范围都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农业贷款的比重较低,在农村领域的覆盖面积太窄,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


(3)民间金融缺少有效的引导.民间金融具有信用性、灵活性、信息分布合理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供给的缺口.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村资金需求量的80%由民间金融来提供,然而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没有被政府重视,缺少相应的规范指导,民间金融存在消极作用和风险隐患.

2.农村资金流失严重

我国传统的农村金融组织,其金融供给很难植根于当地,怎么写作于当地的金融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落后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或是只提供政策性贷款而不具商业可持续性,或者为了商业目的将资金抽离农村地区.农信社的商业化倾向严重,出于追逐利润的目标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率较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对农业基础性投入支持力度不够.2010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存款2581.57亿元,成为安徽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该年度总贷款1735.60亿元,涉农贷款只有1244.98亿元,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非农项目.

3.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正在建立和完善中

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存在信用缺失、非均衡性等局限,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十分必要.

(1)农村的征信体系正在建立中.截至2010年末,全国大部分县(市、区)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建立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共为1.34亿个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8300多万个信用农户,7400多万个农户获得了信贷支持.

(2)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法律不健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没有相关法律规范如《合作金融法》、《农业信贷法》、《农业保险法》等.农村与城市法律环境相比,还普遍存在着“法律行政化”的问题,这就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

(3)农业保险试点正在推进.农业生产存在双重风险,为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理论上最符合逻辑的方案是开展农业保险.2008年6月,安徽省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年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试点政策制度.目前农业保险覆盖全省所有的市、县(区),试点品种为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和能繁母猪、奶牛8个险种,覆盖了安徽省主要的种植业品种.到2010年,安徽农业保险机构为1858万户(次),为农户提供金额达255.5亿元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各保险经办机构累计赔付10.8亿元,810.6万户(次)农户从农业保险中收益.

(4)农产品期货没有引起农户足够重视.期货具有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它能有效地减少农产品的波动风险.2009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共成交12.35亿手,成交金额62.18万亿元,分别占期货市场总成交量和总成交金额的57.2%和47.6%.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按照成交量计算,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户绝大多数没有直接参与过期货市场,仅有少数农户曾通过参考期货信息或者与公司签订单的形式间接参与期货市场.

三、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体系

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在切实加强监管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安徽农村金融怎么写作体系,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

1.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推动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

现有金融理论和实践表明,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是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怎么写作的最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以国外成功实践来看,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要放宽准入、降低门槛,发展适合中国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加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林毅夫提出了“草根金融”的概念,认为要改善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怎么写作,需要自下而上培养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再造农村金融的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一批能够扎根本土,为中小企业、农户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怎么写作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小额信贷和互助性金融组织,同时发展相关的政府和民间的信用、担保、投融资体系.

2.发挥安徽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政府对农村金融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农业是弱势产业,存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风险巨大,影响其贷款积极性.

(1)落实安徽省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的管理责任.通过加强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管理,完善其为基层农村信用社提供怎么写作的能力,逐步将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由管理机构转变为怎么写作机构.省联社和地方政府要履行管理职能,全面负责风险防范和处理.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有序发展,推动其增加支农投入、提高支农怎么写作能力.

(2)利用行政手段,引导银行资金回流农村.制定政策限制农村资金外流,比如,制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地区的政策,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等.

(3)对涉农金融怎么写作提供财政支持.充分发挥地方财税杠杆作用,通过对重点涉农业务的适当补贴和扶持,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信贷业务,增加信贷投放,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三农”怎么写作.

(4)发挥地方政府在创建良好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加快创新金融工具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