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区金融状况

点赞:9948 浏览:43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本文借鉴金融发展理论和SCP范式构建了衡量金融发展的框架,藉此研究西藏农区金融发展.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处于完全垄断地位且主要提供“政策性”金融怎么写作,商业性金融怎么写作稀缺是西藏农区金融结构的显著特征,由此决定了控制信贷和利率的垄断行为,导致政策和社会效益绩效相对突出而市场效率相对低下.本文建议在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率和到达率的同时,应促进竞争以提升市场效率,加速完善西藏农区的金融体系.

[关 键 词 ]西藏;农区;金融发展;SCP范式

西藏农牧区的生产方式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本文将西藏农村经济划分为三大区域: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区、以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农半牧区,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异.本课题组抽样调查西藏农业经济区,共调查14个县、31个乡镇、211户家庭,并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分析西藏农区的金融发展状况.

一、金融结构状况

(一)金融机构结构

西藏农区提供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怎么写作的“正规”金融机构是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农行”),机构种类单一.其它省区金融机构种类相对丰富,有提供政策性怎么写作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有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提供商业性怎么写作,还有事业性机构、国际基金机构和非政府组织(NGOs)提供小额信贷等微型金融怎么写作,形成了较完整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1 由于金融工具的权证特性,制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课题组调研发现,在同等条件下,西藏农区金融机构设立的审批比其它省区更为谨慎繁复等原因抑制了金融的发展.

2 杨小凯(2003)认为经济和金融发展是分工的结果,李敬等(2007)借鉴分工思想所作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高原地理特征使西藏的交通不便、农户的居住分散,导致市场发育滞后和分工水平低下,制约了金融发展.

3 收入是表征实质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但西藏农户收入不能有效解释西藏农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在全国垫底的事实.西藏农户收入在全国并未垫底(见表1),收入排在西藏之后的青海等5省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都高于西藏.

(二)金融工具结构

现代金融体系的金融工具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与金融机构发展垫底相应,西藏农户获取的金融工具种类和数量也居全国最低,概括为“政策性为主、商业性稀缺”.

1 货币化程度.由于西藏货币资产数据很难获取,本文以农产品商品化率间接反映西藏农区的货币化程度.近年西藏农产品商品化率有平稳趋高态势,最高值仅为43%(见图1),货币化程度低.

2 信用工具.货币化程度低限制了西藏农区其它金融工具的发展.信用工具以存贷款为主,保险和证券业务处于空白状态;存款只有活期和定期,贷款以消费性信贷为主.(1)农牧户存款资产稀少,品种单一.农牧户存款在农行营业所的存款总额中占比极低,平均为9.4%,几乎都是活期存款(见图2).据调研数据,农户存款比例不足10%.(2)贷款品种和形式单一,未能满足农户的资金偏好.农行经营具有典型的“兼业性”――同时提供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西藏农户具有收益低、风险高和抵押资产稀缺等特征,农行的涉农贷款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尤其是小额信贷,商业性贷款稀少.农行在西藏全区统一以年人均纯收入和贷款情况等标准划分小额信贷的资信等级和信贷额度(见表2),未考虑各地农牧民收入差异较大(见表3)进而信用差异较显著的情况.“一刀切”措施节省了经营差异化的成本,但不符合农户的实际,抑制了农户借款的积极性.

(三)金融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结构可从量和质两个层面予以衡量.种类和数量反映量的发展程度,集中度和市场准入门槛等可衡量质的发展水平.在发达经济体中,金融市场发展出信用、证券、保险、资本和货币等多层次的子市场,各子市场的集中度和准入门槛都相对较低.西藏农区的金融市场尚未发展出保险和证券市场,信用市场以农行的“正规金融”为主,民间信用即“非正规金融”近乎空白.

以集中度来看,西藏农区的金融供给几乎为农行完全垄断.集中度高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高,市场准入门槛大体有政策门槛、自然门槛、技术门槛和规模经济门槛等,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主要体现为政策和规模经济门槛.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即计划经济的运行惯性,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门槛相对较高;西藏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政策门槛的影响在西藏农区更甚.此外,农行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实现了很高的覆盖率和到达率,能够提供批量和集中的业务,有效降低了农户业务零散产生的成本,使其具备了规模经济优势.因此,集中度高和准入门槛高决定了西藏农区金融市场结构的单一性.

二、金融行为状况

在竞争市场中,供给方具有自身行为系统化和对外行为多元化的特点,而需求方在产品和上拥有较大选择空间.然而在西藏,完全垄断和“兼业性”经营使得农行仅以单一部门管理涉农业务,外部行为主要是政策响应;作为需求方的农户则是“逆来顺受”、“自给自足”.

(一)农行的内部行为

农行以单一部门管理涉农业务使得管理层级和集权程度高.涉农业务约占农行业务的一半,在自治区级只设农业贷款综合管理处管理全区的涉农贷款,地、县级农行则以农业贷款管理科室管理涉农业务,只有乡级营业所直接对农户提供金融怎么写作.农行在涉农业务上的管理层级高,营业所几乎没有决策权,极大抑制了营业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调研数据,农行营业所的人员编制基本为2人(主任和办事员),这种具有从属关系的2人编制存在诸多缺陷.一是不能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操作风险极大;二是无法实现有效分工,即便是简单的存贷款业务也需要会计、出纳以及信用、风险评估等,这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西藏农行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二)农行的外部行为

农行缺乏或排斥横向合作伙伴,其外部行为主要表现为垄断的“专横”和政策响应的“机会主义”.

1 农民的“弱势”处境和西藏的特殊性,使西藏农户在贷款利率方面享受到最大的优惠,但农行在金融怎么写作供给的决定上居于支配地位,农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有限的金融怎么写作和给定的利率水平.2003年以来,农户获取的主要是小额信贷,若发生严重违约(延期3年不还贷),则取消其所在村全部农户的信贷;贷款利率比西藏城镇和内地优惠,但存在随意和频繁变动的现象.部分营业所人员在放贷过程中严重违规,如向农户收取“手续费”或进行关系信贷.


2 政策是农行获得完全垄断地位的主因,为获取垄断利益,变相积极响应政府的惠农金融政策就成为农行“机会主义”的理性选择.

(三)农户的金融行为

西藏农户金融行为的主要特征:“持币”、“惜借”和“守信”.“持币”是农 户在储蓄选择上基本持有;“惜借”体现了“无债便是福”的观念,除非“万不得已”或有“外生诱因”(如“安居工程”优惠贷款),农户基本不借款;“守信”则指农户的还款率极高.

由于自然资源、地缘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农户的货币收入、借贷观念、借贷行为和“守信”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大体来说,由于林木资源丰裕且地处318国道沿线,林芝地区农户的货币收入能力和金融需求最强;山南地区则基于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而位居其次;日喀则地区因农民较保守,在调查中居最后.

三、金融绩效状况

完全垄断结构使得只需分析农行即可了解西藏农村金融的绩效状况.农行的绩效特征是“政策性”和社会效益突出但市场效率低下.

(一)覆盖率

截至2007年末,农行在西藏共有387家乡级营业所,覆盖率达71.40%;县网点平均为5.45个,乡镇网点平均为0.56个.考虑到西藏农区自然条件的恶劣、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建设的落后,农行取得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并且是巨大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二)到达率

截至2007年末,农行共计发放贷款证355257本,发证面(户到达率)达89.51%,实际使用率87.10%;发放贷款余额80.9亿元,年均环比增长速度为117.43%;年平均回收率为99%;全区共评出47个信用乡、27个信用镇、820个信用村.据调研数据,若除去因“安居工程”产生的信贷激励因素,贷款证的实际使用率将更低.

(三)对农户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西藏农区的货币经济正处于深化之中,货币和以信用为主的金融资源对农户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调整的影响也渐趋深入.60%的样本户通过信贷添置新家电,10%将信贷用于非农的生产经营从而实现货币增收.

(四)市场效率

我国尚处于利率市场化之中,西藏农区的利率改革更是滞后,西藏农区的信贷利率主要取决于政策,其调整周期为1年,几乎没有信息、收入和需求弹性,不能有效反映政策、农业技术、农户收入和需求变化对利率的影响.另外,西藏农区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加之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欠缺,农行和农户都承担着极高的交易成本.

(五)社会效益

据调研,营业所提供的存贷怎么写作不仅深化了农户对市场交易的认识和认同,也促使农户的信用由“熟人社会”拓展到陌生领域;同时,还贷压力和违约处罚等约束进一步强化了农户的节俭意识和行为,并促进了其理财技能的进步.

四、结论和建议

单一结构、政策性业务为主、商业性业务稀缺是西藏农区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由此导致了控制信贷和利率的垄断“专横”行为,引致政策社会效益突出而市场效率低下的绩效特征.从结构看,西藏农区的金融结构单一,只有农行1家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兼业性”金融怎么写作,这是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基于地缘和民族政治的政策安排等制度因素以及分工水平低下造成的;仅有活期存款和小额信贷反映了金融工具单一,其成因除了完全垄断供给结构和有效需求不足外,更重要的是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则是农行提供的单一的“正规”信贷市场.从行为看,内部管理简单、垄断供给和“积极”响应政策以维持垄断利益是农行行为的显著特征,“自给自足”是西藏农户金融行为的特点.从绩效看,农行以政策性业务为主的金融怎么写作在覆盖率和到达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农户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当前西藏农区金融发展困境的政策安排应当是加速完善金融体系,建立竞争性金融市场结构.

1 借鉴西藏扶贫基金会和其它NG0s在内地省区实施小额信贷的经验,利用民政部门、农牧局等职能部门或事业组织在农村的广泛分支机构等资源,由其具体负责实施小额信贷,并明确定位于扶贫.这既可以安置部分劳动力就业,又能在充分吸取西藏扶贫基金会的经验条件下,使农牧民获取技能从而实现收入增长的持续性,达到良好的扶贫成效.

2 商业化是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取向,农行的小额信贷应明确定位于商业目标,逐步取消中国人民银行的小额信贷和财政的利息补贴,这将有利于克服当前的市场效率低下和“机会主义”行为.

3 利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拥有的众多乡村营业网点和农村市场空间较大的优势,借鉴农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的经验,鼓励其开展针对农牧户的商业性小额信贷.使邮储避开城市市场的激烈竞争,又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网点资源,促进农K和邮储之间的竞争,提升农村市场的金融怎么写作效率,促进农户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收入增长.

西藏农区金融状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怎么写作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注释:

①从2005年起,“三卡”信用额度调整为:“金卡”10000-20000元、“银卡”6000―10000元、“铜卡”3000―6000元.尚未在全区全面展开.

②消费支出匮乏,样本中因消费支出需要借款的农户占90%.

③数据来源:农行2008年初的工作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1]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4(3).

[2]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张恒,张萌,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J],西南金融,2010(5).

[4]郑志刚,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个文献综述[J],管理世界,2007(3).

[5]贡秋扎西,德吉央宗和张阿兰等小额信贷在西藏的实践评析[J],西藏研究,2008(5).

[6]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中译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李敬,冉光和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一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batoley值分

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5).

[8]罗纳德I麦金农(1973),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罗纳德I麦金农(1993),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M],北京:中

国金融出版社,1993.

[10]米地,尼玛扎西和蔡海斌,自发性金融成长与多重均衡:西藏农行基层营业所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2(8).

[11]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聂兆祝,冯志,农村信贷市场产品创新的现状与需求[J],西南金融,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