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频发,金融监管何去何

点赞:18112 浏览:820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银行”、“银行家”这些曾经金光闪闪的词眼,从未如今天这般臭名昭著.最近,巴克莱银行操纵同业拆借利率、摩根大通衍生品交易巨亏、汇丰银行深陷“洗钱”漩涡,种种银行业丑闻如接力般愈演愈烈,更让公众见证了银行巨头们极为丑陋的一面:5月10日摩根大通宣布,由于衍生品对冲交易失误,公司在近6周时间内巨亏20亿美元.如果说这还只是贪得无厌的交易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恶果,那么利率操纵和洗黑钱则彻底颠覆了大银行的形象.先是3月间,美英金融监管部门开始调查大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合谋“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最终巴克莱银行被罚款4.5亿英镑.LIBOR是全球350万亿美元借款合同条款的基准,但参与利率形成的报价大银行竟然黑箱操作,在金融市场最为关键的基准利率上弄虚作检测.

而7月中旬发端的汇丰洗钱丑闻,源自美国司法部、财政部和曼哈顿区法院的一项多年调查,指控汇丰未能有效防止墨西哥贩毒集团过去7年在美国清洗数以十亿美元计的黑钱,并协助客户转移来自伊朗及叙利亚等国的可疑资金,此外它还和一些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沙特阿拉伯或孟加拉银行有业务往来.

丑闻频发,再一次放大了欧美在是否应该加强银行监管方面的分歧.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认为无需大惊小怪,“对摩根大通股东及所有人来说,这是一笔损失,这就是美国运作的方式.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决策错误,一些人遭受了损失.顺便要说的是,有人得到收益.”而自由派“旗手”——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则呼吁“回到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上来”.在他看来,银行是特殊行业,在很大程度上,银行所冒的风险要由纳税人以及整个经济体来承担.

《金融时报》社论同样认为,银行业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公用事业,“丑闻的表明,一个与电信和道路网络一样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业,没有充分履行其作为公用事业的职能.”但该报的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又说,“大家还是现实点吧:银行家是为了钱才干这一行的,而无论你喜欢与否,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正是银行这种特殊的社会角色,造成金融监管多年来也一直在分业与混业经营之间“摇摆”.上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划下严格界限,防止银行滥用“特殊地位”,不允许贷款银行从事风险投机活动.如克鲁格曼所言,“这种体制给予我们半个世纪相对的金融稳定.”但在世纪之交,美国在1999年11月通过《金融怎么写作现代化法案》,重新允许银行混业经营.在兼并浪潮之后,金融巨头涌现,并越来越倚重投资银行业务.

丑闻频发,金融监管何去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金融危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008年金融危机,与银行巨头无视风险的投资不无关系.但最终却是政府“埋单”.据统计,2007-2009年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期间,90%的政府援助都流向了全球145家资产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在为银行纾困的同时,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1月公布由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提出的“沃尔克规则”,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但此次摩根大通的巨亏事件表明,这一规则并未得到严格的遵循.


可以说,“大而不能倒”是政府监管部门乃至学界都十分头疼的一个关键挑战.金融巨头被赋予特殊的“公共怎么写作”角色,却在本质上是逐利机构.有鉴于此,与其零打碎敲地监管,不如吸取过往监管“摇摆”的教训,直面“大而不能倒”难题,考虑分拆金融巨头,让他们变得“小而可以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