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中金融怎么写作体系的构建

点赞:4740 浏览:132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在制造业转型离不开创新体系的构建,本文将创新体系分解成三个层面,即产品价值链层面、知识价值链层面和金融怎么写作体系层面,其中金融怎么写作体系创建是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最为高级的层面.文章以制造业转型为背景,以创新体系建设为线索,在论述产品价值链构建、知识价值链的基础上,引入了制造业转型中金融怎么写作体系构建的问题,分析了间接金融在制造业转型中存在的不足,倡议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关 键 词 :制造业转型创新体系金融怎么写作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1-055-05

一、引言

从2010年上半年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工业面临“增速回落、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1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增强抵抗经济风险能力,只有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现有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粗略地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欧美模式,另一类是东亚国家模式.一方面,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中国制造业无法重复欧美国家走过的老路,按部就班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原来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新形势下障碍重重,引进-消化-替代-出口的东亚国家模式也难以为继,我国必须探索新的路径.

二、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的概念和创新体系的第一层构架―产品价值链

创新是一条可行的出路.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五种情况:(1)采用新产品,(2)采用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掌控新的原材料来源,(5)实现新的工业组织2.如果把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的采用新产品和新方法归为制造业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开辟新市场归为销售环节,然后把原材料的范围做适当地拓展,使其包含各种生产要素.那么前4种创新行为正好构成了完整的的价值链3.当然,仅仅做概念上的类比并不是本文的根本目的,前述联系的深刻理论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创新的物质供应链和实体经济基础,并提醒我们要善于区分创新和研究开发,科学技术之类概念,决不能简单将研发、高新技术等同于创新,因为创新概念的外延要广于研发、高新技术.通过研发或购写来获取高新技术,仅仅是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创新,判断一个经济行为是否是创新的经济标准在于,新的生产组合是能够比原来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来说非常重要.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得到制造业创新体系的第一层构架,即创新,首先表现为一个由不同增值环节组成的价值链,其次创新的关键在于对价值链上关键增值环节的掌控能力.但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价值链关键增值环节的掌控仅仅是创新能力的外在表象,在经济实践中我们常常观察到即使行业中的某些企业已经认识到要掌握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甚至已经采取了加大研发力度,开展品牌建设等各种尝试,但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从研究的侧重点看,价值链理论只反映了创新体系的一个层面,但并不完整.价值链理论侧重于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分析,但该理论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在现行国际分工体制下,应如何利用外部机遇积累自身实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的指导(马海燕 2007).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与知识创造过程结合起来考察.这自然引出了下文提到的创新体系的第二层构架,即知识价值链.

(二)创新体系的第二层构架 知识价值链

所谓知识价值链是指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知识运动过程可以用链状结构来描述,这种知识链起源于知识的获取,并最终体现为对组织有价值的具体的知识(黄卫国 2006).同时,由于知识价值链输出的是企业价值链各个价值增值环节所需要的具体知识,所以知识价值链对价值链具有支撑作用,可以以下图来表示.

说明:制造业从制造环节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的战略可以分成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产品价值链,共包括四个价值增值环节,分别是设计、制造、销售和品牌营销.其中销售在这里主要是指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各级批发商,而品牌营销主要是指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是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环节.由虚线框起来的第二层次是知识价值链部分,具体又可以分成三个环节,从下往上分别是知识输入环节、知识转化环节、知识输出环节.在知识的输出环节,产品价值链和知识价值链实现了对接.

知识创造理论认为,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是整个创新过程的关键(Ikujiro Nonaka 2000),而隐性知识4更宝贵,更能创造价值,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新产品或新怎么写作的市场先入者,可以提前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垄断利润和更知名的品牌效应;而后入者,无论是在占据市场份额还是品牌上都落后于先入者.创新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在知识价值链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在创新决策过程、R&D过程、商业化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等阶段的创新能力,快速有效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和怎么写作,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芮明杰等 2008).


从上面的图示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在全球生产体系中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的中国制造业所掌握的主要是与产品的生产、加工、组装有关的知识,而比较欠缺的是与设计、销售、物流有关的知识.如果一个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专业化于加工组装环节,那么想要获取价值链上其他环节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而要想有所创新就更加困难.因为如同产品价值链,知识的获取过程也需要吸收、转化、输出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试图通过购写某个品牌,或者购写某个成熟的设计或技术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相当于截取了知识创新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可能暂时有效,但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制造业转型中金融怎么写作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次,从上图中还可以形象地看到,隐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价值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隐性知识主要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中,通过运用这些隐性知识,为企业提供图纸、设计、方案、工艺、制度等可以在企业内部有效交流的显性知识,并创造性的运用到具体的价值创造环节中,企业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增长.但遗憾的是,隐性知识是无法编码化的知识,也就无法有效地、广泛地传递,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大量的获取,而凡是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的技术必定是可以编码的,能够有效表述的显性知识.

因此,如果某个制造行业单纯依靠市场交易获取其发展所需的技术,那么势必会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等的怪圈,因为引进的是显性知识,而推动行业发展的却是催生了这一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由此引出一个推论就是:为了维护竞争优势,企业必定千方百计将核心技术留在内部,而不会任其扩散出去.在经济实践中,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个推论.如赵志耘等(2009)的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端研发在国内,低端研发全球化”.同时,从技术层次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业研发活动大都集中在应用领域.而且为了防止技术扩散,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以独资为主,即使合资,也要保证外资的控制权(赵志耘等 2009).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在制造业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才能为价值链的关键增值环节提供智力支持.而显性知识的获得部分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更主要的是通过隐性知识转化并输出.隐性知识的获得则主要来自创新者的亲身实践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如Durcker(1993)就指出,隐形知识难以用语言来解释,只能通过揣摩和实践来掌握.也就是说,创新能力的获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从无数次失败性尝试中获取经验的知识积累过程.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创新体系中,知识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有了先进技术就万事大吉了.研究发现在1980年至2007年期间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62%5 ,而美、日、韩等国家这一比例均超过70%(胡海峰,罗惠良2009).我国每年平均产生的2.5万项技术成果当中,“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转化成商品、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熊 波,陈 柳 2005).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企业获得所需的知识,还是社会已产生的知识成果的有效转化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创新体系的第二层架构需要金融系统来筹措资金、分散风险.这就引出了创新体系的第三层框架.

(三)创新体系的第三层构架 金融支撑体系

1.制造业在转型时存在融资困难

在与企业界人士交流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虽然认识到要向产业的高端转型,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即使有好的创意也无法实施,也没有能力引进高端研发设计人才,由于升级乏力,又反过来使企业长期局限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无法实现转型升级,形成了恶性循环”.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活动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投入生产活动,而是存入了银行,这使得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参见图2).央行行长周小川(2009)指出6,自1992年至2007年以来,在中国的储蓄结构中,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左右;政府储蓄占比从4.4%提高到8.1%;企业储蓄占比则从1992年的11.3%升至22.9%,涨幅较为明显(参见图3).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较多,使得我国金融体系出现了资金闲置和资金短缺的情况同时并存的矛盾,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高储蓄也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压力.究其根源,创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所需要的金融怎么写作体系仍然有待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投资和出口导向为主(斯蒂芬罗奇20097,吴敬琏 20098),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面向制造业的金融怎么写作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由于制造企业承接了大量跨国公司转移过来的生产加工业务,应用的技术较为成熟,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人们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前途具有较一致的预期,企业流和偿还能力较容易评估(巴曙松 2008).因此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是与之相适应的,能够较为有效地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但在制造业转型背景下,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完成了为国家尽快积累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经济基础的历史使命后,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创新与均衡发展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而要想成功地实现这一转型,就离不开与之配套的金融怎么写作体系的转型.

2.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对创新活动的不利影响

然而,现有金融体系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有转型需求的一般企业都缺乏很好的支持.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储蓄率过高,资金使用效率低.在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制下,银行吸纳的储蓄大多贷放给了大型国有企业,导致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向国家缴纳利润,另一方面还要向银行缴纳大量利息,企业的经营负担日益加重.根据黄金老(2009)的统计,“1998年-199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74%和61.83%,等到2009年5月底,全国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9%,等”多数年份下“我国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甚至达到80%等”,而“工业企业60%的资产负债率,是普遍认可的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徐以升2009).

第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对企业资信要求较高,不利于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创新活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失败率较高,但一旦成功将对行业甚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偏好较低,并不愿也不应该过多地承担创新失败的成本,因为这些成本本应该由整个社会来共同承担.因此,拥有良好创意的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资信较差,因而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创新活动无法持续下去.

第三,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下,资本市场层次单一,资本的退出成本过高,因而其参与创新活动的意愿受到抑制.从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与相对应的融资结构来看,随着科技成果依次经历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商业化阶段,产业化阶段等四个阶段,其融资结构也从风险投资或科技基金,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公开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等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获取阶段性的发展资金(熊波、陈柳 2005).

3.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资本形成市场,解决制造业创新的资金来源问题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通过发展包括一板市场、二板市场和三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实现.使创新所需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均衡发展.使企业的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由全社会均担,而不是由某个企业家、某个公司或某地方政府来承担.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成为创业者和资本市场的紧密纽带,带动包括养老金、保险金、投资银行等各种来源的资金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这个思想可以用下图4所示的三维架构的创新体系来说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向产业链延伸的战略是由三个平行的层次所构成的创新体系来实现的.上层虚线方框中表示金融怎么写作体系,下层虚线方框中表示知识价值链,只有在这两个通常为人所忽略的层次支持下,制造业才能实现转型升级,表现为中间层面,也就是能为人们所直接观察到的从价值链的制造环节向设计、销售、品牌营销环节延伸.

另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产业中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研发阶段,对风险承受较弱的间接融资比例较低,直接融资比例较高.在制造阶段,风险降低,间接融资比例较高,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到了销售以及品牌营销阶段,通过股市和债市融资又成了主要手段但也会灵活运用间接融资渠道,因为这时企业一般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业务也比较成熟了,可以根据发展需要,灵活安排融资结构.

鉴于完善的金融体系对鼓励创新,支持制造业转型起着重要作用,金融管理当局的决策者要尽快下定决心切实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尽快制订并出台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对各类金融机构而言,应该善于敏锐把握制造业转型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如何将自身擅长的业务领域与制造业转型的需求相结合,提供制造业亟需的各类金融怎么写作产品,从而在帮助其实现转型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式下的制造业转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注定了转型之路必将布满荆棘.在对制造业转型之路的艰难探索中,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作用.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仅仅认识到努力的方向还远远不够,要想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创新体系,而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究清楚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问题.本文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产品价值链、知识价值链和金融怎么写作体系三维架构所组成的创新体系,并分别探讨了各个层次对创新活动所起到的作用,但研究得还很不够,有必要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注:

1.工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EB/OL].网站. l,2010-8-10.

2.约瑟夫熊彼特著. 何畏 等译校.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商务印书馆,2000:第二章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3.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怎么写作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参见: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4.简单地说,隐性知识是指技能知识、人力知识,而显性知识是指事实知识、原理知识.参见:OECD.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R].Paris: OECD,1996.

5.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60%的目标有望实现[EB/OL].l,2009.12.20.

6.中国发展门户网.周小川为高储蓄率开药方 政府将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限制[EB/OL]. ,2009-7-21.

7.斯蒂芬罗奇.释放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EB/OL]. 麦肯锡季刊. l,2008-8-15.

2.徐以升.银行终将间接持有企业股权 对话黄金老博士[N].第一财经日报,2009.11.6(A16).

3.吴敬琏:经济转型与产业提升[J].浦东开发.2009(1).

4.约瑟夫熊彼特著. 何畏 等译校.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商务印书馆,2000:第二章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5.汪斌,侯茂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3):92-97.

6.马海燕.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71期)2007(5): 94-98.

7.黄卫国.基于知识价值链的知识工作者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8.

8.Ikujiro Nonaka . SECI , Ba and Leadership :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 33 (1) : 5.

9.芮明杰等.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一个函数模型分析[J].科研管理. 2008(1):60-65.

10.赵志耘,杨朝峰,李海闻.研发真的会全球化吗―评全球产业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9(10):164-167.

11.胡海峰,罗惠良.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J].新视野,2009(1):24-26.

12.熊波,陈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4):98-104.

作者简介:

周大鹏 经济学博士 上海机电学院商学院讲师

肖建军 经济学博士 南京银行投资银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