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对比

点赞:14377 浏览:6008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金融财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我国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却没有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本文从中美两国代表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通识课等课程设置出发,探究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等课程设置与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性,并运用SWOT分析,从中美比较中获得启示以促进我国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金融财务 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 应用能力

一、引言

金融学领域包括两大主流,一是投资,二是公司财务.在美国,金融学专业中往往包括财务学,没有专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但在我国往往是将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分设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而且分别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为了方便中美专业对比,本文将财务和金融学专业视为同一类专业以分析中美两国在这一类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方面的异同,这并不影响研究的结论,因为在我国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差异不大.

财务金融应用能力,一般从是否具有扎实的财务金融理论基础、是否具有财务金融实务处理能力和是否具有信息运用能力三个角度来衡量.本文以中美两国金融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为研究对象,对比中美两国基础课程、金融核心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分析我国财务金融应用人才之所以缺乏的原因.美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学数据来自《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网站(见表1),我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学数据来自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见表2).

二、美国相关课程设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地调整.美国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公共核心课程、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所组成.本文从美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高校本科生基础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的设置分析,探究课程设置与应用能力的相关性.

(一)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公共核心课程总计17门,占全部课程的43.7%,通识课程7门,占全部课程的17.9%.公共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经济学、微积分、领导、合作与交流、写作、法律与法律程序介绍、企业责任和道德,风险管理会计学原理、商务统计入门、企业融资、货币经济与全球经济、管理学导论、市场营销学导论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通识课程由三大类构成,每位学生必须以跨学科选课的方式选修语言、艺术和文化、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国际关系,城市研究和社会学等课程)和自然科学(包括化学、地球与环境研究,逻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数学,心理学,工程学和护理学等)三大类中的部分课程.

美国高校从公共核心课程设置出发,保证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程之前掌握充分的基础知识以及金融学基本分析工具,培养具有知识理论功底和掌握多种工具的金融应用性人才;从通识课程的设置出发,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综合素质.美国各高校之间金融学专业公共核心课的具体设置存在差异,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公共核心课程主要集中在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和金融学原理等课程(见表3).

美国各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少而精,一般只有4门左右.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成为擅长处理专业性较强实务的人才.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校共开设了包括货币经济与世界经济、企业融资、金融监管研究和国际金融市场等课程.尽管各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集中在货币和金融、投资学原理、国际货币和金融、各类金融机构介绍和国际财务管理等方面.

中美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对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财务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金融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各种工作,而且大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经验的获得有两种,一是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二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获得,而在校生的经验获得更多的依赖于他人的传授.实践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两类:课内实践(如案例教学和讲座)和社会实践(如企业实习).

1.课内实践.美国顶尖商学院都十分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案例教学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是美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美国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在全美金融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中,尤以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最具代表性,案例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较大,如破产与重组案例研究、企业融资案例、投资讲座和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2.社会实践.美国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企业实习是美国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商学院利用学生的检测期,如春检测、暑检测等,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如沃顿商学院等.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布斯商学院等采用较长的时间到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调研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了解大型企业如何运作.

三、我国相关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普通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程组成.本文从我国金融学排名前五大高校本科生基础课程和金融实务课程的设置分析,探究课程设置与应用能力的相关性.

(一)基础理论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金融学基础课包括普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中普通公共课有五大类,专业基础课有8门.普通公共课包括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应用基础课、自然科学课、人文素质课和艺术教育课等5类;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8门课程.


通过公共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在政治、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出发,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我国各高校之间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的具体设置存在差异,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课程(见表4). 我国各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门数较多,一般有8门左右.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金融所有领域中都能成为一个擅长处理各种问题的人才.以我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校共开设了包括税收制度与管理、保险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经济学、现代公司财务和商法等8门课程.尽管各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投资银行业务分析、证券投资学和国际结算等课程.

(二)金融实践课程设置

变革如上文所述,实践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两类:课内实践(如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如企业实习).通过调查发现,从形式上讲,我国金融财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发展与美国的课程设置相接轨,与美国商学院的差距不是很大;但从内容上看差异不小.1.课内实践.我国大学重视课内实践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案例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为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对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200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启动了“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旨在“用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双语授课模式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融贯中西的高级人才”.但在我国的许多高校,虽然也有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但受制于教学对象人数众多,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另外,还有许多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体系为导向的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填充器,而不是应用知识的创新者,所以这也是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最大障碍之一.2.社会实践.与沃顿商学院的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一样,我国大学的许多社会实践也一般安排在检测期,尤其以暑检测为主.但这些社会实践都是以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是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专业无关的.所以,我国的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培养中还设置许多诸如认识实习、感知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获得在金融财务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经验和技能.

四、中美两国相关课程及应用能力塑造比较

差异性的存在,是中美两国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金融理论基础与信息运用能力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业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金融业的发展提高了对金融财务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求学好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和金融学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和数学、计算机信息等公共必修课程,也要学好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和国际结算、投资银行业务分析和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1.理论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中美两国高校存在差异.中美两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课程,都涉及该专业应该涵盖的理论与知识点,但是我国高校开设的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内容较浅显,同时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不够深化.专业基础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不恰当对于整个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的把握必然存在问题,这一点对于保证金融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另外在核心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更倾向于通过设置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较为宽泛,没有较好的深化相关理论和知识.2.信息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以提高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而公共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美国)或者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我国)的设置不仅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提供更多的其他知识将之运用到财务金融工作中.在今后的财务金融工作中,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外,可能更多的通过其他工具或信息(如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软件的运用能力等)为金融工作怎么写作.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的比较少,只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思想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几门课程.在公共核心课程设置上,虽说我国设置较多的课程,但是相对于美国来说,设置的比例上还是不够;同时在涉及的知识面上,虽然中美两国之间课程内容上大同小异,但就其质量上来说存在明显的差距.在选修课程设置上,我国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相比较于美国高校而言,知识面涉及较窄,学生不太可能从选修课中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广度.无论是在公共课上还是在选修课上,我国的课程设置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这些都会影响到对知识的摄取,尤其是不利于知识面的拓展.

(二)金融实务处理能力

1.课内实践.与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相比,一方面,许多高校没有采用案例教学,即课堂内没有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学习,我国学生更多地沿用中小学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灌输,我国教学更多地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育方式,习惯于按自己的模式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在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我国国内商学院中,案例教学的许多方面亟待改善.首先,我国国内高校金融案例教学普及率相对于美国来说还存在差距,金融学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案例教学开展的情况相对较好.其次,案例的来源匮乏、更新速度慢,是我国案例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国内案例教学已经较为普遍,但案例来源主要为国外的经典案例,适应于我国国情的案例较少,且每年新编案例较少.同时,案例大部分由教师讲解,教师与学员互动不足,导致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大打折扣.2.社会实践.与美国高校的社会实践环节相比较可知,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我国与美国相差无几,但是在最终效用上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对于一般的检测期实习而言,虽说学校组织安排实习机会,但是往往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对于一部分不想实习的学生,则会通过各种途径拿到实习报告,以证明确实参与实习环节.其次,对于毕业实习而言,很多学生是抱着工作而非想要获得经验而去,虽说这段时间对于从事金融财务工作会有帮助,但是往往效果并不是很好.再次,美国许多高校有专门的协调组织实习的机构,有专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机构.有许多企业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等,这些企业一旦接收了学生之后,会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岗位轮换,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和珠三角地区,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由于他们大部分处于生存、发展期,在管理上和精力上无法真正接纳实习人员,而且目前国内许多实习又是学生自己寻找目标企业,不同企业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相差很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实在堪忧. 五、我国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的启示

根据对中美财务金融人才应用能力塑造对比研究和运用SWOT分析法(见下页表5)对我国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塑造分析,得到以下启示.

(一)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塑造

高等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准备,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前所述,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其金融财务的公共核心课程占全部课程的40%,通识课程占20%左右.公共核心课程涉及面广,通识课程由跨学科的语言、艺术和文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构成,这种要求为学生建立了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从专业组织上讲,像美国欧林工学院等高校不设院系,其教师不属于任何专业,使得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并不局限于某一专业,这样更能实现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因此,在我国的教学组织中,应当借鉴这一做法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学生知识金字塔塔尖的高度取决于金字塔基座的大小与牢固,如果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金字塔基座是以专业分割的,学生的视野永远局限于专业之内;但如果这一知识结构是以交叉学科为基础的,将有利于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养成.因此,我国的金融财务专业教育中一是要研究我们一贯采用的普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的体系是否合理,力争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二是要研究为金融事业的发展培养什么知识结构的金融财务人才,适时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三是研究教学组织结构如何能够满足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采取有力的实践教学措施,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二)实践课程质量主导着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实现

相比美国高校,我国金融财务专业的实践课程数量并不少,厦门大学在实践环节设置了感知实践、社会怎么写作、暑期社会实践、工商实训、调研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内容,但对内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团队合作、项目推动的经验;对外实习单位条件参差不齐,大的金融财务机构指导能力强,学生实践效率高,反之,学生基本处于有什么做什么甚至无事可做的状态,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与美国高校相比,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该走出去,找到双方合作的结合点,与金融财务机构建立更为广泛牢固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实践岗位,使学生走出课堂的实践环节也能有效实施,银行的柜员岗可以安排在顶岗实习实践内容里,银行具体业务岗需要有个较长时间的熟悉过程,可以安排在实践环节较长的毕业实习实践内容里;最后可通过建立实践教学活动考核和奖惩机制,促使师生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锻炼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三)“表现艺术”教学方式是实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

重视课外专业和社会实践同时,我们更要注重课内教学过程中人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目前中外高校中课堂教学的学时比例都在50%以上,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时段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改革多年来沿用的以学科为导向的知识灌输为主即只开发学生听觉能力的教学方式,而代之项目化组织、团队化运作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对社会热点、专业前沿的关注,消除学科壁垒,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包括案例教学、研讨教学、PBL问题教学、做中学、研中学、玩中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借用艺术教育中“表现艺术”概念,将金融财务问题看作是与音乐、戏剧、视觉艺术、体育等相类似的“表现艺术”,这不但会开发学生的听觉能力,更能开发学生视觉传达、语言表达、书写逻辑等方面的能力,根据1983年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样的教育更能将人类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七种智能尽量挖掘出来,以实现教育的本质.

(四)教师是实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

积极学习国外培养财务金融人才应用能力的经验,加大对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工具的研究,使金融财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此,提高金融财务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塑造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一是学习国外高校,将从事金融财务实践的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经历教育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研讨社会中各种金融财务问题;二是将学校的教师推向社会、接触实践,在金融财务实践中寻找现实问题,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研讨解决现实中的金融财务问题,使学生在操练中提高分析现实金融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金融财务教学质量,提升金融财务人才应用能力.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