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述评

点赞:5470 浏览:200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予余力地在准则中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金融危机在金融界与会计界之间引发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优劣和存废的论战,国际各方针对公允价值会计也出台了大量的应对措施.本文系统地概述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争论中各方的主要观点,并在详细介绍国际各方针对公允价值会计最新动态的基础上,反思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公允价值的内涵,并对未来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一、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一)银行家的质疑与反对当人们抨击华尔街贪婪的投行家们酿成这场大祸时,已经损失惨重的银行家们却找到了另一个危机来源: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和负债时,应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持有证券化资产,即使没有出售,没有已实现亏损,也必须根据最新的市场报价调整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并计入损益.而即使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也需要在期末评估是否发生减值.这招致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的猛烈批评.他们认为,当市场大跌,或者市场不再活跃,从而丧失市场定价功能时,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将导致金融机构对资产按市价进行过分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即陷入“恐慌――下跌――亏损――流动性不足――信贷紧缩――引发更大恐慌――进一步下跌――亏损暴增――活跃市场消失”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金融危机.

英国金融怎么写作局(FSA)在2008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8年4月,以及国际金融协会(IIF)在2008年9月的报告中都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加剧了信贷紧缩,要求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模式.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认为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他们甚至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与否决金融救助方案联系起来,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200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专门有两条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一是第132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有权停止执行157号准则等规则;二是第133条要求证监会调查157号准则中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修改该准则的可行性,并要求证监会在法案生效90日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在研究中,SEE至少要廓清市值计价方法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在2008年多家银行倒闭案中的影响,对提供给投资者的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FASB设计这一会计标准的过程,对该标准进行修改的可行性和建议,以及是否有可替代的会计标准.2008年10月13日,在FASB发布FSP157-3,作为AS157在非活跃市场中的应用指南之后的3天,美国银行家联合会致函SEC主席Cox,强烈要求SEC搁置FSP157-3,并暂停FASB涉及到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的一切制定工作.

(二)会计职业界的反击面对咄咄逼人的银行家.以FASB和LASB为代表的会计界则奋起反击,指责金融界抨击公允价值会计完全是在寻找替罪羊,以转移公众的实现,为其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开拓罪责.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指责是置投资者信息需求于不顾的行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者认为,次贷危机从本质上还是信用危机,会计只是对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计量.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性,特别是在经济下滑时期公允价值的信息更为重要,取消公允价值只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并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性.不应将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也不应一概否认公允价值会计,就资产负债表中的许多项目而言,尤其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计量基础.

2009年5月12日,英国下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一份名为《银行危机》的报告声称,造成这场信贷紧缩的罪魁祸首是银行而非公允价值.该报告深入剖析了银行危机的根源,得出了要改革现有监管体制的结论.报告称,对于银行来说:“最令其不安的真理是那些拥有过于庞大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而他们所持有的这些资产随后又得到了修正.公允价值已经向公众揭示了这种所谓的修正,而且其快速、准确的出击超过了任何一种银行家想出的所谓的折中办法.因此,不能片面认为公允价值是银行业过于自信、监管失当、错误决策的替罪羊”.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的支持者还强调应该保护准则制定程序的独立性.FAF(财务会计基金会)主席在致国会和美国总统的信中,希望敦促SEC以及各方继续给FASB予独立的准则制定权,并且声称,如果取消FAS 157号等准则,将会提高投资者对有关金融工具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担忧,有些行业利益集团施压的政治压力,却追求降低透明度,将会加速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可信度的担忧,并将进一步恶化市场条件.

(三)SEC:公允价值的救主2008年12月30日,美国SEC在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调查、研究之后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报告,正式提出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提出改进现行惯例的建议.研究报告按资产规模对银行进行了分类,指出按公允价值计价仅应用于少数金融机构工具――45%的资产和15%的负债.

而且公允价值的变化对资产产生的影响不足25%,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并未在2008年银行失败事件中扮演重要作用.研究报告对围绕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争论的两方观点予以了归纳,发现大多数投资者支持公允价值计量,认为其提供了最为透明的财务信息,有利于投资者的合理决策.取消“157号准则”是实践的倒退,将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不一致和混乱.根据现行准则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报告也提出,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理解.SEC的研究报告同时给出了改进按公允价值计价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的具体建议.美国证监会的研究报告,反映了其一贯态度:支持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这是一份对会计界相当友好的报告,也正面回应了金融界等对会计准则的指责.

(四)纷争的持续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任命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领导一个特别经济复兴顾问委员会.沃尔克提出的一项质疑便是“受监管机构是否适宜全面地应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这一立场与SEE对FASB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肯定形成强烈对比.由沃尔克领导的三十人小组(Group of Thirty),是一个由著名财务官员及经济学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金融改革:金融稳定性框架》的报告.针对财务报告和公允价值,报告提出以下具体建议:公允价值会计原则和准则应予以重新评估,目的是制定更实际可行的指引,以应对流通性降低的金融工具和承受巨大压力的市场;金融机构的业务目标(平衡信用与流动性风险)与投资者及债权人利益之间的角力应通过制定以原则为基础的准则来予以排解,从而更适当地反映这些机构的商业模式;应加 强会计准则的灵活性,让受监管机构能够保留足够的信贷损失准备金,以冲抵投资组合中的资产使用年限内的预期投资损失.

二、国际各方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最新动态

(一)F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动态一是FSPFAS157-3.2008年10月3日,美国FASB就《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开征集意见,并在10月10日正式发布FAS157-3.FAS157-3并未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但强调公允价值不能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公司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以及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检测定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二是FSP FAS157-4.2009年4月9日,FASB发布了FAS 157-4:“在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活动交易量和水平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决定其公允价值以及识别无序的交易市场”.FAS 157-4充分肯定了在FAS 157中公允价值的定义,即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有序的交易(不是清算,也不是廉价急售)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让负债的价值.FAS157-4主要说明如何衡量非活跃市场中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其要求首先判断该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及活跃程度是否显著下降,以确定市场是否活跃,然后在符合交易量显著下降的前提下,判断该金融工具在失序市场中应适用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即无需依市场,得自行依估值模式估计公允价值).

(二)I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动态一是修改金融工具重分类规定.2008年10月13日,IASB发布了《IAS39――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IFRS7――融工具披露》的修订版,以便就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建立一个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同等应用平台”.修订后的IAS39允许近期改变持有目的――不再为交易目的持有、哪怕根本目的仍然是交易的金融资产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类重分类.10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第1004/2008号法规,正式批准在欧盟范围内采纳IASB于10月13日发布的重分类修改,从而使得欧盟的会计规则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现行规定保持一致,以确保欧盟银行在竞争中不致处于劣势.二是完善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2009年3月5日,IASB发布了《增进金融工具的披露(对IFRS7的修订)》.此次对IFRS7的修订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主要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分层”,并要求主体就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对可靠性增加披露内容.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流动性风险的披露要求.增加的披露要求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以及主体对这些风险的管理方式.IFRS7修订后增加的披露要求将有助于增加此类信息的清晰度.同时IFRS7增加对金融工具流动性风险的披露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主体所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风险的方式.三是公允价值计量专家工作组.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响应金融稳定论坛在2008年3月底发出的呼吁,于2008年5月成立了公允价值计量专家工作组,并于10月份以理事会教育指南的名义发布了《IASB专家组报告:在不再活跃的市场中计量和披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报告是工作组对以估值模型计量公允价值时所需考虑的各类问题的全面总结.四是《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05年9月,IASB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个独立项目纳入议程.2009年5月28日,IASB发布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强调重点为:公允价值的定义:与美国准则相似,公允价值被定义为有序交易中计量日出售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最有利市场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检测定了交易实体能够进入该资产或负债项目的最有利市场;最深与最佳程度的资产运用:检测设资产将被出售给资产利用程度最深且最佳的市场参与者;交易首日盈亏:公允价值初始确认可能与交易不同,交易实体应当确认因此而导致的盈亏;估值技术:征求意见稿中提供了估值技术的指引,尤其是当市场不再活跃情况下的具体指引.确定公允价值应当在市场法、收入法和成本法之间保持一致,并选择最适合环境且数据完备充分的估值技术;估值基础信息的层次:与FASB极其相似的是,估值的基础信息包括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到的信息、以及无市场价且无法观察到的信息等三个层次;信息披露: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就如何确定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增加多种披露,如“令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知晓计量过程中的方法和基础信息,对于采用第三层次基础信息的公允价值计量项目,还应当披露该会计期间内这些计量对盈亏、权益的影响”.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反思

(一)公允价值会计不是罪魁祸首公允价值的运用缺失有可能增加金融机构收益及其资本的波动性,从宏观经济方面还可能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经营行为,进而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因此,不应将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更不应一概否认公允价值会计,即便停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通过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而创造的“利益”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将危机产生的根源归咎于公允价值,在于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适时反映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化.

(二)公允价值会计并不完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也是会计计量的目标.相比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当前的市场状况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行计量,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以公允价值计量,对风险的揭示更为全面,更容易评价银行业通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公允价值并不完美,公允价值准则更是如此.这从公允价值进入GAAP之日起就饱受批评和质疑就可见一斑.在上个实际80年代美国储蓄与贷款危机过后,公允价值呼声渐响时,仍然有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历史成本会计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收益产生巨大波动,促使金融机构决策短期化并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2000年5月,时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Laurence Meyer在给FASB的一封信中就谈到:当资产负债表中的大量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那就意味着有意或无意的偏见将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报告公允价值将有可能导致管理部门的自我吹捧,其结果是企业只需通过对估价程序进行表面上看来很小的更改就可以实现对利润和资本的操纵.在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IASB的相关准则征求意见稿中都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时检测设有序交易,即市场活动中所涉及相关资产或负债是经常性的或是正常流动的,但金融危机 中这一检测设被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破坏了有序性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现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未很好的考虑流动性缺失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问题,且未对第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提供足够的技术指引,也是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饱受批评的重要原因.

(三)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影响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成为新准则的一大特点.在此前后围绕着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引起了会计学者的关注及热烈讨论.黄世忠(1997)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当时备受瞩目的背景,提出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并预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黄世忠(2008)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在的缺陷,不应成为废止公允价值会计的理由,公允价值会计绝不会因为金融界的指责而夭折,退回历史成本模式将会成为会计史上因噎废食的大倒退.葛家澍(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对于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与改革将具有深远的意义.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面临的挑战同样引起中国会计学者的关注.葛家澍(2009)承认,公允价值计量现在虽面临许多责难,但过错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挽救金融危机的重点应当是管制毫无约束、花样繁多的金融创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条件确实需要反思,但也不要匆忙地否定公允价值的作用.刘峰等人(2009)的研究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会计在本次次贷事件是否真正具有华尔街和美国国会所指责的负面作用,但是在系统回顾了我国有关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研究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会计事实上已经承担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功用:替罪羊角色,为当前关于经济危机和公允价值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视角.

我国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基本上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范本,包括公允价值的定义、使用的限制等.在金融危机中,IASB在各方压力下对公允价值会计做出修订后,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否仍然会基于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也对公允价值进行类似的修订,客观地说,FASB和IASB先后公布的相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规定,只是迫于压力所作的调整,而且明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的财务报告已被各国广泛认可,不可能轻易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会计的计量属性.同时,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坚持了适度谨慎原则.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财政部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和提示企业,应当慎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并不需要亦步亦趋,做出与IASB一样的调整,而这并不构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在我国,由于市场条件与发达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采用公允价值往往更难以得到可观测的市场证据,因此,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更应充分考虑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面对现实,在金融环境、估值技术、金融监管、审计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将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从而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得到有效的实施.与IASB现在准则体系相类似的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同样存在着公允价值在不同准则中有不同定义、不同应用、不同指南的情况,同样需要考虑制定发布一份类似于美国AS157的准则,来解决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的复杂性.本文认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非公允价值会计,尽管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着缺陷,并非完美,特别是其检测设所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着一个习以为常的交易市场,而金融危机表明,这一检测设并非永远成立.但是,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只有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完善后的公允价值会计,才将成为21世纪会计计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