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点赞:3804 浏览:111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国情决定我国必须选择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灵活就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大力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稳定既有的就业成果,并通过包括下岗再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建,确保失业的基本平稳过渡.

[关 键 词 ]金融危机 就业影响 对策研究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闻名世界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全部成为历史,美国股市暴跌40%以上,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反映在就业上.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中的总需求减少降低了总产出,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性失业.就业问题成为我国长期的,头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


一、辨证看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积极意义

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负面与正面的双重性.人们较多地关注于此次金融危机的风险与挑战,而对其正面意义认识不足.两千年前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可能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极好机遇,要变危机为机遇,就业问题同样如此.

1.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转型,以就业为中心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一般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目标均服从和怎么写作于经济增长,第二种是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将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目标均服从和怎么写作于就业增长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把经济增长放在最重要位置,并以此衡量政府业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状况,而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加剧了就业矛盾.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以及《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我国必将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局势的冲击,加剧了就业矛盾,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转型,促进了尽快确立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金融危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带动更多就业机会

在资本和技术的推动下,许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开始萎缩,雇佣的职工人数也出现了大量减少的状况.在均衡的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的主要增长部门是怎么写作业,但怎么写作业的发展取决于制造业对它的带动.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市场和技术因素失去发展势头后,没有及时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来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开拓新的就业空间,致使总就业增长趋缓.

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拓展就业领域,在某种程度上说,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因此,我们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带动就业的持续增长,这是我们促进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3.金融危机导致就业矛盾深化,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大学扩招只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表面原因,高等教育中研究型培养模式所占比例过大,职业教育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职业能力不强才是矛盾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首要的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教育部门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基础上,教育部从2009年起,对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0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将持续扩大,但主要不是扩大精英教育,而是应当大大增加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数量.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本科培养层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而这一点,应该成为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点,只有解决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将教育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4.农民工返乡,减少空巢现象,有利于弥补农村社会保障的残缺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大量农民的生活,也会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改善这些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已经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课题.同时,留守儿童也成为空巢老人的沉重负担.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一方面,“隔代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成长,使其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另一方面,也给老人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使其失去很多休闲的时间和空间.

中国有2.2亿农民工,大都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加深,中小企业倒闭,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而选择提前返乡,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悲观论调,但从农民工个人家庭角度而言,返乡农民工家庭可以有效解决空巢现象,老人和孩子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社保不够完善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这些返乡农民工投入建设新农村,对于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加快农村发展的速度都是一件大好事.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思路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我国就业工作也从“计划分配”转向了“市场主导”,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带来的出口锐减、通货膨胀压力、隐性失业显性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矛盾,使得就业问题益发严峻.从科学发展观的长远角度看,政府的职能不在于直接安排就业,而主要是进行制度建设.良好的、有效的就业制度,是建立规范、有序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也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

1.确立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短期内通过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就业压力更大.因此,我国政府更应当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十六大以来,多次提出要切实解决就业这个关系到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从以经济增长为主逐渐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主.经济增长与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就业的最直接因素,它构成了我国就业的基本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就业之母.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在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的特殊时期,国内需求明显不足,就业岗位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对外贸易关系,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就成为带动就业问题解决的必然选择.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就业与效率这对尖锐矛盾,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用牺牲效率与效益来扩大就业机会,将使我国丧失国家竞争力,长期处于落后境地,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则将使更多的人进入失业行业.面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已经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最好选择兼顾效率与就业的策略,那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以此来增加就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提供大量的劳动需求,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具有明显的赶超特征,形成了重工业过重的产业结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得到缓解,但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工业过重、怎么写作业滞后的基本特征.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经超过60%,而我国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处于30%左右,由此可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增加就业的潜力十分巨大.事实上,从全世界经济变动格局来看,第三产业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

政府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永远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政府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创业门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扩大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良好的投资环境下,企业容易生存和扩张,企业就需要更多的员工,就业状况得到改善,而投资环境不好,企业就会缩小生产规模甚至破产,企业就会解雇员工,就业状况就会恶化.

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和落实市场准入、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职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制度障碍,简化立项、审批和手续,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创造出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气候和土壤.这时,各门各类的企业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完善的投资环境,还有助于那些具有创业才能的人从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主或老板.每多一个老板就会少一个求职者,劳动力当中如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成为企业主或老板时,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再加上外资企业的加入,就有可能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就业这一世纪难题.

4.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稳定既有的就业成果

劳动关系和谐是稳定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危机使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裁员、减薪、欠缴社保费甚至拖欠职工工资等现象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2009年3月9日在北京表示,《劳动合同法》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张鸣起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大概有2000万农民工解除了劳动关系,这么大的量没有引起什么震动,这得益于《劳动合同法》对裁员、对解除合同作了一些程序上的规定.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企业要与工会进行平等协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坚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才能增加就业岗位,更好的扩大就业.

5.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力度,促进再就业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即使在经济发展比较理想,就业较为充分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也仍然是存在的,这个时候,政府必须采取事后的办法,通过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来解决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实施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有效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减震器”作用,完善就业基本保障和社会救助,解决最贫困人口的基本生计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就业导向”功能,防止“懒汉”现象滋生,要把失业保障与促进再就业结合起来,尽量拉开失业补助与最低生活保障金之间的差距,从而“激活”失业者,促使他们积极地重返人力资源市场,以工作代替福利,从消极地保护失业者转变为积极地促进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