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重难返的金融危局

点赞:32621 浏览:1547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改革开放25年中国经济暖意融融的同时,造就了一块拒绝融化的寒冷坚冰,那就是中国银行业.中国是否将爆发金融危机一直是各国所关注的,而近期的种种争议尤其令人瞩目.在2002年10月底,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文章,预言中国将在2006年之前爆发金融危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对中国银行业表示忧虑,近20年来,大国中尚未爆发严重的银行业危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高盛公司在其2002年12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应当担心的倒是像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20多年来金融改革举步维艰,趑趄不前,其困境恰恰反映出,中国金融业是渐进改革成本的主要支付者之一.金融能否保持稳定决定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能否稳定,我们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地下金融状况、资本管制效能等,给出简要的现状描述后,即进行主观风险评估判定,判定分五级.

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风险程度:

****风险严重暂时可控

中国证券业的风险程度:

*****风险严重随时可能失控

中国保险机构的风险程度:

*****目前风险极重,但未来有望缓解

中国地下金融体系的风险程度:

****风险值得关注,少数则应予警惕

中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状态:

*****风险严重尚未失控,但可控程度面临挑战

我们的判断是金融业改革的滞后已经严重背离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旦发生动荡,那么内部风险因素作为导火索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外部风险因素.渐进改革20年,造就了中国金融业的危局,直接支配金融资源的巨大诱惑,使金融业最终积重难返.

为什么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这么难其一,通过国有银行集中金融资源,以高度计划化的方式进行配置迄今无退潮的迹象,银行资金被作为准财政资金使用的巨大惯性,使得人们对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向都将直接导致政府对资金直接调配能力的下降:其二,当初国有银行业改革的推进者,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在需要被改革的对象,因此“罗素悖论”再度浮现:谁为理发师来理发谁能企望既存国有银行体制的最大收益者去触动和推进可能弱化其权力和收益的改革

中国银行业已经走到了无法回避深渊的境地:其一,中国银行系统的资本金实际已枯竭.根据高盛在2002年12月的报告,截止到2001年底,即使不考虑剥离资产管理公司中的不良资产,则四大国有银行已经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仅为国有银行全部不良贷款的6.1%,中国银行业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仅为银行业全部贷款的4.9%.其二,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深不可测.要对中国银行业进行注资,并使其恢复续存能力是一件极其昂贵的事情,高盛给出的乐观、中等和悲观三种方案中,重组中国银行业的成分分别占GDP的21%、44%和68%.即使政府独力支撑危局,即使未来经济增长维持在7%一8%的水平,如果财政收入增速维持现状,那么为中国银行业重新注资,可能需要耗费未来中国政府8年(乐观)、12年(中等)、25年(悲观)的全部财政收入的增量部分.我们认为,在2007~2008年左右,是中国银行业整个不良资产开始全面暴露并趋于峰值的危险和敏感年份.当我们俯视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深渊时,这个深渊也在冷峻地回望并可能吞噬我们.

积重难返的金融危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金融危机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本文编辑周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