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关系

点赞:6542 浏览:225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问题频发.民间金融泛滥,高利借贷愈演愈烈;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通过根源、影响、发展三方面探讨民间金融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间紧密的关系,旨在发现更深层次症结.

【关 键 词 】民间金融;地方融资平台;金融体制

一、引言

民间金融游离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有其隐秘性,但近年来,存在已久的民间金融却以频发的连锁危机形式跃入公众的视野.几乎在同一时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逐渐暴露,并引发广泛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地方债务风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多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形式出现,多渠道融资后重点经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根据我国审计署2011年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达到4.97万亿,占地方政府总债务的46.38%.

民间金融危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是我国近年来金融市场乱象之重点,各方因素促成今日危机,需要我们找到深层次症结,将二者引入健康发展之道.二、产生原因中的关系

产生民间金融危机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我国金融结构体系存在缺陷、货币政策调控有误以及非市场化利率等宏观原因,本文重点探讨二者在微观操作中的关系.

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开工大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等政府工程,认为有政府财政保证的施工企业对政府工程很是信任,采取各种手段争抢,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甚至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也涉入其中.较小的施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便转而向民间金融筹集资金,民间逐利性使企业融资简便但融资成本普遍较高.在这样的微观操作下,民间金融、企业借贷、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通过一个个政府工程、房地产项目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危机链条在暗处传动.

另一方面,在财政拨款不足、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融资平台开始寻求以非正规方式融资.民间金融这边,大量的担保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和人员充当金融掮客,以基金会、私募等名义融资,甚至和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银行转存的渠道就是地下钱庄,等季末或年末缺钱时就会以偏低于市场价的利率在地下钱庄拿钱揽储,或者以合作的形式在银行兜售与之挂钩的理财产品.这些主要存在于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我国金融监管灰色地带的“影子银行”正把民间金融与地方融资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危机后果中的关系(一)产生信用风险

民间金融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间金融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随着地方性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支撑作用将会削弱,单个融资平台的债务获得地方政府信用支持的保障水平会随之降低,违约风险不断上升.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地方政府大规模违约,导致银行产生巨额呆坏账,许多项目半途而废,地方经济发展可能面临停滞,地方信用濒临破产.损害实体经济

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支付能力下降造成的大量工程拖欠款,经传导后会形成庞大的企业三角债,正常的经营环境中尚且有一些企业因被拖欠而破产,在这样的非常情况下若任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拖欠,势必会有成倍的企业加入到破产潮中,从而切实地损害实体经济.民间高利借贷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几十倍,除了触犯法律或在证券市场有特殊渠道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资金成本,畸高的利率等于在逼实体企业破产.民营企业倒闭潮与民间借贷市场崩盘会产生连锁反应,接踵而来.实体经济在两大危机中受损严重.(二)蚕食民生福利


我国政府及大批学者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危机之方,提出诸如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等,其实这一系列方法都是风险的转嫁,最终承受者就是普通民众.银行存款利率过低造成百姓存款在银行时的保值能力为负,为追求财富的保值增值许多人选择投身民间借贷市场,而连续而至的民间借贷崩盘却使得百姓的血汗钱有去无回.民生福利在两相夹击中被逐渐蚕食.四、解决路径中的关系(一)阳光化是第一步

不管是应对民间金融危机还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庞大债务问题,阳光化都是必需的,且是第一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隐秘属性是其不断膨胀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控制其债务规模首先就是实现公开化.公开就是要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取消检测借企业债的发行模式,修改《预算法》运行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阳光化可以使民间金融逐渐转向“地上”理性发展.一是设立民间借贷登记管理机构,使民间借贷规模显性化;二是将满足一定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引导成为规范化运作的正规金融机构;三是填补适用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空白.(二)政民合作是关键

在未来的改革中,地方政府应该从更宽的视野来看待地方金融机构,逐步从中退出,并吸引当地民间资本的进入,这样一方面可以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又能够为民间资本提供出路.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可以拓展的方面有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一块,逐渐放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垄断行业是未来的另一块.政府和企业应联手挤压投机经济的空间,营造实体企业强盛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市场环境,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怎么写作的本位.(三)规范监管是保障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平衡和地方的监管权责,将部分规模较小又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权限下放地方政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宏观监管体系的建立应与微观监管措施的实行有机结合.重点是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丰富监管环节,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将理财业务和信托业务等对市场风险敏感性较高的产品纳入到监管体系中来.还需要强调的是,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强大但不遏制金融市场活力的,监管应在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