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在冲突

点赞:31174 浏览:1441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如小型微利与规模经济、扶富与扶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实现、风险监管下严格的准入门槛还是审慎监管下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新型金融机构与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支农社会责任等,需要辨证地思考并积极解决才能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平稳发展.

关 键 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小型微利 可持续发展 审慎监管 垂直合作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2-050-04

从2006年底以来,我国开始试点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图通过政府主导的外生性金融来推动农村金融深化.银监会在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中计划共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3家,占计划数的65.9%.但被监管层寄以厚望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程却十分缓慢,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已组建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15家,只占计划数的47.5%,其中369家设在中西部省份,占计划数的60%.从已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看,虽然其中的一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部分填补了农村金融怎么写作空白,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但与预期目标相比相去甚远.制约此轮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因素固然很多,包括体制内的因素、落后农村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薄弱的制约,三农本身的高风险、高成本等很多外在的因素.但很显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本身面临的一些内在矛盾和冲突,而这些冲突短时期内无法解决,从根本上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只有辨证地思考,并积极解决才能让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平稳发展,实现怎么写作三农的既定目标.


一、规模冲突:小型微利还是规模经济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链条相对较短,机制灵活,贴近农村实际,基于农村社会的圈层结构,充分利用人缘、地缘,血缘,亲缘关系,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在怎么写作小企业和“三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对适当利润的追求是作为实现怎么写作目标的一种手段,而怎么写作三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它的微利性.因此在与大型金融机构的错位竞争中“小型微利”是其特色和优势.

但在银监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一系列政策的催化下,一些新型金融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有强烈的规模扩张冲动和做大倾向.在银监会颁布的制度框架中,对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比较低,对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是在许多地区对最低资本的要求远远高于政策规定,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即使在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也大多在2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屈指可数.高额的注册资本短期内虽然可以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要求,但从经济学角度看,注册资本越高,资金成本也就越高,要减少巨额的资金成本,只能选择批量运用资金,贷款给大客户.而农村地区急需的是,怎么写作于三农的小型微利的村镇银行.在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步伐中,村镇银行也一枝独大,这种快速扩张反映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等非农资本的逐利需求.而相应的,利润能回流农村的资金互助社却发展极为缓慢.在银行主导模式下(村镇银行最大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2010年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必然追求规模化,产业化,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新型金融机构盲目规模扩张,与大型金融机构逐渐趋于同质化,则会丧失其优势和特色,并可能重演大型商业银行“农转非”现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天农村缺的不是大的金融机构,而是小型贴近农村实际需求的金融机构.

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在冲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怎么写作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小型微利与规模经济的冲突是否无解事实上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既可解决现有的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各自为政,小而分散的问题,又可分享规模经济的好处.可通过写作技巧银行制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把许多金融怎么写作站、小型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通过业务的写作技巧及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帮扶整合.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各自仍然为独立法人,但业务可相互写作技巧,为避免三角债和违约风险,可互存风险担保金或提供抵押担保.并可由国家出面建立一个第三方担保平台,如成立会员制的合作担保基金.以此既能享受规模经济下的便利.又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怎么写作对象冲突:扶富还是扶贫

从数据看,截至2010年底,在信贷投向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3.9%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D3亿元,占比50%;农户贷款余额203亿元,占比34%.如果把农户分为小企业农户、富裕农户.中等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和特困农户,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于盈利动机,把有限的资源主要集中怎么写作于有还贷保证、贷款金额较大的中小企业、小企业农户以及富裕农户和信用较好的中等收入农户.特别是为解决村镇银行资本额度小、贷款集中度比例偏低,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问题,监管层将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和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额度分别由原来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和10%提高到10%和15%.村镇银行借款对象愈加向扶富集中.

也就是说一些新型金融机构没有定位怎么写作于农村中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而是继续争夺优质客户的“富”金融活动,并漠视大多数小农《主要是贫困农户和特困农户)的金融需求.可见一些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政策性目标(扶贫)还是存在一定冲突.而这一冲突实质是新型金融机构自身目标与国家农村金融发展定位目标冲突的表现.

三、目标冲突:商业可持续发展还是普惠金融

(一)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普惠金融目标冲突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诞生起就面临着双重目标的冲突,即自身出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最大化诉求和帮助政府实现普惠金融这一社会目标的冲突.商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经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是金融机构盈利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其固有使命.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能否实现盈利及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商业上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吸引后续的投资和存续经营并发展.普惠金融目标可以看作是政府所希望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于怎么写作“三农”,以改善农村贫困农户和特困农户的融资条件,改进农村金融怎么写作,提高落后地区农村和农户社会福利水平,填补金融怎么写作空白.

目前农村金融怎么写作风险大,利润低是客观事实.农村金融怎么写作需求数量小而分散、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品,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村贷款管理难度大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农村贷款利润率低于其他产业的利润率.

出于商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设立、经 营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违背监管层初衷的倾向:一是”城镇化”而非“乡村化”倾向.由于投入产出的压力,尽管在地域分布上,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占6成以上,但自发设立的一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多是在已经实现或接近于工业化的农村地区或者是设在中西部省份中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而不会进入中西部传统农区的农村.二是厌农、弃农的非农化倾向.怎么写作对象普遍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中高收入群体,扶富弃农,只是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资源,不是扶贫.三是检测借“挂钩政策”实现网络扩张.目前为引导主发起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不发达挂钩”政策,但这一“挂钩”政策可能促使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利用这一牌照价值实现网络和分支机构的扩张,而暂时牺牲中西部地区设立的机构.

客观地思考,如果新型金融机构在经济上不可持续,那么它将无法成长,在将来也无法怎么写作三农.在双重目标冲突下如果政府把实现普惠金融的重任强行赋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虽然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但商业上的不可持续发展仍将带来很多问题.将来同样会面临网点撤并的困境,或者累积亏损,成为央行下一步救助的对象.

(二)政府分类指导,协调赢利诉求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逐步统一

事实上市场化的金融组织就要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但结果可能与政策制定初衷――实现农村的普惠金融相违.如果政府意图引入竞争,建立和发展可持续的商业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就不能把实现普惠金融的重任强加给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现在农村市场环境今非昔比,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就是银行潜在的盈利点.怎么写作三农在经济较为发达和现代农区完全可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弱质性、农村的金融排斥,分散经营的小衣经济决定了单靠市场化的金融组织无法解决各个层次农户的融资问题.国家发展农村金融的方向是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那么能够市场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的融资难问题,促使资金回流农村,即使“扶富”也要鼓励,同时应该加强风险监管.因为根据许多国家以往的经验,商业化才是最有可能在可持续的前提下,为太多数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怎么写作的途径(2003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对于满足偏远贫困地区的三农金融需求,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政府就要给以适当的扶植和补贴,并引导其逐步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而需要政府来解决的普惠金融和扶贫问题就应以政策性金融和小型合作金融组织(如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信贷组织)为主来解决.

四、监管冲突:风险监管下严格的准入门槛还是审慎监管下引人多元化投资主体

考虑到农村金融改革关系到国家整体金融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设立之初,监管层出于对风险监管的考虑,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特别是对于比较敏感的准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主发起人严格限制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将农村资金互助社一并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围.监管层主要是基于以下风险监管考虑:首先借助银行业的信誉确保新型金融机构能够安全运营,有效防范风险,防止重蹈1990年代农村基金会的覆辙;其次是通过引进和利用银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技术以及网络优势,确保新型金融机构开办后的运营安全.不可否认,初衷是好的.但目前新型金融机构的缓慢发展与农村金融怎么写作的巨大缺口迫切要求动员社会各方资本,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加快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

事实上对主发起人的严格限制制约了新型金融机构特别是作为主体的村镇银行的发展.由于农村金融怎么写作的风险大利润低,最符合条件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实力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由于本身就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少投资的动力.各类金融机构 (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有动力,有能力、有资质的能同时在东部和西部设立村镇银行的恐怕为数不多.目前重点改善的中西部地区符合主发起人条件的银行机构更是寥寥无几.而”东西挂钩”政策由于与主发起行距离较远,给风险控制,人员任用、网络建设等都带来了不便.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严格业务准入约束,更使小额贷款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风险.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入股及经营的准入限制也制约了其发展.

目前三农金融怎么写作需求巨大,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供给模式.虽然民间资本是逐利的,但经历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国已形成了一大批有雄厚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家,形成了如浙商、温商等为代表的庞大的民间资本.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对民营资本的准入资格,既可缓解主发起人不足的困境又可使民间资本驱动的民间借贷阳光化,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同时又能促使民间资本主导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发挥起监管效率优势.政府要做的就是发挥审慎监管作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管,限制负面效应.

五、竞争冲突:水平竞争还是垂直合作

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过培育发展起来但依然弱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的市场占有者大中型商业银行处于水平竞争状态.尽管这种竞争与各自的实力和占有的资源不相匹配.大中型银行掌控着全国近三分之二的金融资源,由于其虹吸效应,上收了大部分农村储蓄资金,拥有新型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网络技术优势,但出于自身风险收益边界的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缺乏涉足三农的机制和动力,贷款回流很少.截至2009年末,大中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仅2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仅发起设A9家.而怎么写作本土的新型金融机构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在怎么写作小企业和“三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普遍面临资金来源不足以及管理、人才、网络相对落后等问题.如何建立农村资金回流的通道,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稳定现有县域机构网点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三农”金融怎么写作,同时建立与新型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实质上这是监管层要考虑的,如何有效解决发展新型金融机构与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履行支农社会责任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构建一个垂直合作型而非水平竞争型的平台.建立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自觉”参与普惠金融建设:第一,批发加零售模式.由大型金融机构将源于农村的储蓄资金以较低的优惠利率批发给新型金融机构,利息差少部分由国家补贴,大部分由大型商业银行承担(因其涉农的信用风险及评估成本下降).新型金融组织利用其优势,再通过基层金融组织,金融怎么写作站等贷给需要资金的农户.第二,委托写作技巧模式.大型银行将其开发的金融产品或怎么写作交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写作技巧,并向大型银行支付渠道费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委托大银行根据需求设计金融产品,并支付购写费用.第三,资源共享模式.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划汇等支付网络便利,提供人员培训支持和制度建设等.进一步构建双方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双方的良性合作.从而既可保证新型金融机构有稳定低廉的资金来源,又可引导大型商业银行支农,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用于农村金融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