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金融的现实途径

点赞:33066 浏览:155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要实现城市建设中的金融发展目标,必须选择好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对此,我们认为,只有构建、完善“四大体系”,才能实现城市建设中的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是金融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才能发展有效的金融业务,也才能以此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对此,应从三方面发展金融组织体系:

1.金融机构总量适应需要.就是各类金融机构的数量要适应城市发展规模.我们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要求金融怎么写作范围扩大、金融怎么写作功能加强,因此,金融机构的数量与城市人口同比增长是基本要求,并着重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总量要适度超前,也就是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能被动去适应,而应主动超前发展,主动去满足城市化的需要,二是金融机构的种类要尽量齐全,银行、证券、保险各类机构都要适度发展,以适应不同的需求,三是要注重金融机构发展的质量,不以绝对数量论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2.金融机构结构合理摆布.在金融机构总量适度发展或超前发展的前提下,应该保持金融机构的结构合理.我们认为,其基本要求:一是“大机构”与“小机构”的合理搭配,不以大小论成败,要更加注重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二是国有、股份与民营金融机构的合理搭配,要更加注重发挥“非公”所有制金融的作用,三是内资机构与外资机构的合理搭配,要更加注重引进外资金融资本,四是银行与证券、保险机构的合理搭配,不但注重银行信贷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要更加注重发挥证券、保险机构支持、促进、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3.金融机构层级梯度有序.就是在发展金融机构时,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格局,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各层级的金融机构.我们认为,特大中心城市要适度引进一级法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省市级分支机构,全面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型中心城市以地市级金融机构为主,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小城市应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从重庆万州区的规划发展看,应按照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引进发展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大规模的一级法人金融机构,大力引进发展有省(市)级权限的金融分支机构,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全面入驻,以尽快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金融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二、完善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城市经济与城市金融的共生共荣决定了城市金融支持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深度和力度,各种支持手段必须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城市金融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贷总量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信贷投放密不可分,信贷投放的多少不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水平,而且信贷规模的大小还是决定金融业在产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标志.可以说,信贷总量的变化与经济总量的变化应该保持同步.因此,我们以GTP的增速测算信贷总量的增速.其中,对不同的区域要考虑特殊情况给区域信贷总量基期数据的影响.

2.直接融资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已经打破传统的仅仅依靠信贷投入的模式,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券等融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都要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帮助、支持、鼓励企业直接上市融资,以壮大企业资金实力,增强企业社会信誉,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上市公司的多少是衡量这个区域或城市的经济社会化程度高低的尺度,上市融资的多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也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不但要重视信贷投入,而且要更加重视企业的规范发展,以利于让更多的企业更快地上市发展.

3.发挥保险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保险作为我们抵御风险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手段和保障,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注重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通过赔款和给付使企业不会因灾害事故造成生产经营活动的停滞或中断,从而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和稳定,以减轻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注重发挥保险转移风险的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如在企业贷款中引入保险机制,转移、分散贷款风险,形成资金安全有保障的局面,让企业愿贷,银行敢贷,实现企业、银行、保险“三赢”.三是注重发挥保险稳定企业经济的作用.就是充分发挥保险机构长期处理风险隐患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进行防灾咨询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以减少灾害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健运行.

三、健全与城市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怎么写作体系

城市越发展,金融怎么写作越重要.金融怎么写作不到位,肯定影响城市建设的进程,金融怎么写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支持和带动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认为,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快捷的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的证券交易体系和便利的保险怎么写作体系.

1.快捷的支付清算体系.快捷的支付清算体系是加速企事业单位资金周转、方便城市居民金融活动的载体.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银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扩大参与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的金融机构范围,完善其功能,降低其运行成本,使其成为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支付清算的主渠道.二是建设适应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居民生活的存取款机构、网点,包括储蓄机构、银行、网上银行、自动存取款机、自助怎么写作终端等等.三是发展与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相适应的无障碍刷卡设施,包括ATM机、POS等,使成为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和重要帮手.从目前万州区的情况(如下表)看,有关机构、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够,需要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鼓励,以加快其建设步伐,使其成为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2.安全的证券交易体系.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公司必然增加,加之城市居民各种正常的投资需求,客观上要求证券机构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从目前状况分析,证券投资越来越被广大居民所重视,但证券机构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注重发展证券机构网点,以适应城市建设中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

3.便利的保险怎么写作体系.在城市建设中的保险业发展不应追求保险机构数量的扩大效应,而应在机构适当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写作技巧机构和写作技巧人,做到保险品种齐全、手续简便、收费合理、理赔及时、怎么写作周到.而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企事业单位、居民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机构实力参差不齐,写作技巧机构和写作技巧人的素质及能力较低,保险怎么写作的力度不够等等,这样不但要求保险机构的数量加快发展,而且要求保险怎么写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四、发展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保障体系

城市建设中金融的现实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城市建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城市建设中金融要发展,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我们认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创新金融稳定体系、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主要内容.

1.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一是要在现有银监机构的基础上,在各大、中型城市分别设立证券、保险监管机构,以加强监督管理,防止监管真空导致的金融违法行为的失控和蔓延,防止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防止给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二是人民银行和各监管机构之间要加强监管协作,互通监管信息,建立金融监管协作机制,以利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整体合力.三是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互信机制,实行一个监管机构的监管信息、监管结论与其他监管机构共享和共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并提高金融监管的整体效率.


2.创新金融稳定体系.稳定的金融体系是金融发展的基石,金融体系不稳定,金融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化越高的地方,人流、物流、资金流越密集,客观上要求金融怎么写作水平越高,金融体系越稳定.在城市建设中创新金融稳定体系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体制创新,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将金融稳定作为城市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之一,纳入城市建设的主要议事日程,实行金融稳定属地管理.二是机制创新,就是要成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的金融稳定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城市建设中的金融稳定工作,将金融稳定纳入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实行金融稳定专项检查专项考核.三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制定实施城市建设中的金融稳定工作制度、办法,坚持定期不定期的分析、报告、评估、总结制度,做到城市建设中的金融稳定工作常抓不懈.

3.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社会诚信体系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面,城市建设中的诚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诚信组织体系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建立起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政府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使诚信工作齐抓共管,做到人人讲诚信,事事有诚信,全社会形成诚信风尚.二是诚信制度建设.要建立起以社会征信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制度,全方位规范政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的诚信行为,做到诚信行为得到鼓励,不诚信行为得到遏制和制裁.三是诚信管理有序.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诚信管理主要应加强社会征信管理工作,扩大其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诚信建设中重要的主体作用.对此,应在政府的主导下,银行牵头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检查、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以此推动、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社会诚信建设目标,达到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升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万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