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影响农民支出的传导途径

点赞:6089 浏览:207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支出存在两种传导途径,一是金融机构直接放贷给农民影响其支出水平的直接途径;二是农村金融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由此影响农民支出的间接途径.数据实证表明:这两种途径都存在于我国,并且都起到了促进农民支出的作用.单看直接途径,对农民非生产支出影响更大,反映了我国农民较高的非生产信贷需求;单看间接途径,对农民生产支出影响更大,反映了农民生产的发展更加依靠环境的进步.两种途径比较,间接途径对农民支出水平影响更大,反映了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能带动农民的转型.

【关 键 词 】农村金融 生产性资金支出 非生产性资金支出

一、引言

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支出的传导途径可以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直接的信贷支持,农民有了信贷资金的支持,便有能力支出生产以及生活的费用,本文选用农村信贷投放规模XD表示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支出的直接途径指标,其中XD等于(金融机构农业贷款+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CPI.间接途径是指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整体的进步,由此带动的农民支出水平的增加,间接途径本质上是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环境,农村环境带动农民支出.因此本文选用间接途径指标HJ等于“农村GDP/农村金融总资产”,指标含义为平均每单位金融资产带动的农村GDP数量.其中农村GDP等于(第一产业总产值+乡镇企业增加值)/CPI;农村金融总资产等于(农业存款+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CPI.农民资金支出包括生产性资金支出和非生产性资金支出,其中ZC1(亿元)表示农民生产性资金支出等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购写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农村人口/CPI;ZC2(亿元)表示农民非生产性资金支出等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税费支出+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农村人口/CPI.为了消除物价水平的影响,上述变量除以了以1987年为基期1的CPI数据.本文数据采用1994-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本文将检验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是否具有理论上的两种传导途径,如果与理论相符,则分析两种传导途径对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影响.

(一)传导途径存在性的检验

首先对方程1:LnZCi等于c+aLnXD(i等于1、2)做简单回归,如果系数通过t检验且方程通过F检验,则说明存在直接途径.然后对方程2:LnZCi等于c+aLnXD+βLnHJ(i等于1、2)做简单回归,如果方程系数通过t检验且方程通过F检验,并且方程2的拟合优度大于方程1,则说明存在间接途径.

由表1回归结果知道,4个方程均在1%显著性下通过t检验与F检验.方程2.1的拟合优度大于方程1.1,方程2.2的拟合优度大于1.2.这说明了我国农民的生产性资金支出与非生产性资金支出都受到两个渠道的影响.

(二)传导途径对农民支出影响的测算

以上分析证明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支出存在两个传导途径,下面分别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两个传导途径对农民生产性资金支出和非生产性资金支出的影响.首先需要基础检验(包括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性检验),通过基础检验之后变量才可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析.

(1)基础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即LnZC1、LnZC2、LnXD、LnHJ都是I(2)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由检验结果知,LnZC1、LnXD、LnHJ存在三个协整向量,表明两个传导途径与农民生产性资金支出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LnZC2、LnXD、LnHJ存在两个协整向量,表明两个传导途径与农民非生产性资金支出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因此可以考察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状态空间模型提供了依据.

农村金融影响农民支出的传导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传导途径对农民支出影响的分析

(1)直接途径对农民资金支出的影响.图1显示了直接途径对农民生产性资金支出以及对农民非生产性资金支出的动态影响.总体上看,Sv1、Sv2都是正数,说明了直接途径确实起到了促进农民资金支出水平的提高.分别来看,1996年到2000年,Sv1、Sv2分别从样本区间的最高点1.155、1.419,大幅度下降,至2000年Sv1为0.568,减小了0.587,Sv2也减小到样本区间的最低点0.568.在此期间,东南亚金融危机席卷我国,使得直接途径对农民资金支出影响大幅下降.2000年后,Sv1、Sv2都缓慢上升,但基本在0.56-0.68之间,上升速度缓慢,截止到2010年,Sv1为0.676、Sv2为0.684.在此期间,我国城市部门快速发展,大多数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偏向于城市部门,使得我国农村金融部门缓慢发展,Sv1、Sv2的缓慢增长体现了这一点.

(3)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相互比较.Sv1与Sv2相比较、Sv3与Sv4相比较,发现从1997年以后,Sv1始终小于Sv2、Sv3也始终小于Sv4.这说明了无论是农民的生产性资金支出和非生产性资金支出,受到间接途径的影响比受到直接途径的影响要大.这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从总体上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相比较金融机构直接发放信贷给农民,更能促进农民的转型.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得出的结论有:实践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支出存在两种传导途径,通过直接发放信贷来提升农民支持的直接途径,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来带动农民支持的间接途径,两种途径都能促进农民的支出水平;单看直接途径,其更能促进农民的非生产性资金支出,说明了我国农民拥有较高的非生产性信贷需求;单看间接途径,其更能促进农民的生产性资金支出,说明了我国农民更加依靠经济环境进入来提升自身生产.3、两种途径相比较,间接途径更能促进农民支出水平的发展,说明了依靠金融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环境的进步,更能提升农民的转型.

由此可以得出启示:在长期实践中,我国金融机构对农民直接的信贷不足,有限的金融机构信贷难以满足农民在转型过程中扩张的信贷需求,使得我国农村依然处于金融需求大于金融供给的局面.本文研究表明,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民的直接信贷固然是有好处的,需要扩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但是这种扩大并不是一味的发放贷款.金融是为经济所怎么写作,某些贫困的农民并没有达到能依靠金融的力量来帮助其脱贫致富的条件,相应的,这类贫困群体需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来提升其经济能力,当经济能力达到某种程度后才能依靠金融的力量来发展.因此,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是需要走上一条富裕群体带动中等群体、中等群体带动贫困群体的道路.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农村群体的信贷支持,通过增加生产信贷来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增加消费信贷来带动农村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