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

点赞:20384 浏览:928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经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学生,要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而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通过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计算机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授课方法的改革

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通过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好效果.

二、实践能力的改革

1.实践能力的教学

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教师还必须强调学生不要进行诸如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这种教学方法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2.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都突出专业特色,也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8课时,上机总机时不少于500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

计算机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它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自学能力,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加速度的,没有此项能力的话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再如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现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那些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其次,方法要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异,例如对于基本理论,教师应通过细致、透彻的讲解进行教学,而计算机使用技术方面则必须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掌握;第三,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提高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的方法:

1.运用归纳和比较,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步,掌握得是否扎实,会影响日后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所以,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课下要更加精心地备课,讲课时要精练,并且,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我认为案例法和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3.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会更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大教师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