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新

点赞:20428 浏览:941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计算机教学由于课程总成绩考评机制、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验设备和场所等存在问题,“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多措并举,切实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全面、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新思考;现代社会;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实践教学不足,志在从事IT行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或入职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学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本文就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谈点粗浅看法.

1.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作为必备工具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在高校的各个专业全面推开.虽然各高校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环节设计上不尽相同,但在教学实施阶段,任课教师通常侧重于讲述知识原理,或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缺乏对课程的系统设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受教学条件限制,只能进行简单地操作训练,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部分高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实验室中工具、设备配置不齐全,学生连基本的超五类双绞线制作也难以完成,组网、设备配置等操作更是无从入手.由于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认知阶段,在应付完考试后便会淡忘所学知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2 原因分析

(1)总成绩考评机制不够科学.高校对课程总成绩的考评一般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加权得出,其中期末成绩的权重通常占总成绩的70%.期末成绩大多由试卷的卷面分数决定,实践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无法体现,这对于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计算机课程显然并不完全适用.

(2)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场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昂贵,对工作环境要求苛刻,因此建设计算机专业实验室需要大量投资.部分高校受条件限制,一般配置相对陈旧、功能较弱的设备,导致许多实验无法开展.有的高校甚至没有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新理论、新产品层出不穷,而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指导教材相对滞后,难以跟上时代节拍,甚至还有部分课程的实验指导教材缺失.课堂上教师通常挑选个别习题让学生完成,缺乏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学生大多在相互拷贝后上交应付了事,实验课往往流于形式.

(4)部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包括综合布线、系统集成和后期维护等问题,要求教师不仅精通知识理论,还能够组建实验模型模拟实际环境并指导学生操作,而部分教师存在理论教学能力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偏弱的“瘸腿”现象.

2.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社会上需要大量具备熟练代码编程、系统集成等应用技能的人才.

以网络工程师一职为例,目前大部分系统集成商通过写作技巧Cisco、H3C等一流网络公司的产品发展业务.为提升自身的写作技巧等级,集成商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通过Cisco或H3C技术认证的网络工程师以取得更高的写作技巧权限,这样才能以更低廉的从网络公司购货进行销售来盈利.网络工程师往来于各客户的现场进行网络维护、故障处理等操作,如果无法解决,对其所在单位将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该职位对应聘人员的实践能力有很高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针对性的训练,往往还要自费参加专职机构的培训或在就业单位进行长时间岗前实习等方式才能掌握技术应用方法,再通过考试获得技术认证资格,既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因此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不仅仅是通过理论授课就实现了“授业解惑”的目标,大部分毕业生将要从事的是网站开发、系统建设等技术应用工作.高校有必要依托现有资源,本着符合实际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计算机专业各学科的、功能完善的实验室,以强化实践教学,加快毕业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速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3.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成绩考评机制

世界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规定所有必修课的实验比例须为总课时的70%,并配备专用实验室.实验时学生4人一组,在结业时需提交一个自主设计完成的作品计入总成绩.借鉴国外的做法,我认为高校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成绩考评机制,酌情提高实验成绩所占比重,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参加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3.2 建设一流的计算机实验室

高校应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规范、实用、可扩展等标准,大力推进实验室的建设.要紧跟毕业生就业形势,强化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调研力度,结合主流的信息技术,集中人财物力,着重加强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实验室的建设,切实提高其利用率,为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奠定坚实基础.

3.3 完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根据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特点,高校应建立健全动态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及时修订完善,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双向考评机制,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效果跟踪考核;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情况进行无记名评价,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院系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表现,建立动态的实践创新人才库,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表彰,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3.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同志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为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同时也要是能够进行系统集成或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考取对口的信息技术资格,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要“走出去,请进来”,与知名信息技术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选拔组织优秀教师前往生产一线参观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定期为师生举办专题讲座,使产学研密切结合,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为适应21世纪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高校应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输送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合格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