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

点赞:32807 浏览:1544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确保课程改革取得实效,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全面落实课改方案为途径,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为保障,推进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地开展.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co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eaching reform. To ensure that the curriculum reform achieves actual effect, we he to reform education thought and education concept as the guide, takes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as the key point, through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perfect the mechani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关 键 词 : 高职;课程改革;思考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305-03

0 引言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和实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课程改革,并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随之被引入到教学之中,如能力本位、学生主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等.但在具体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一些困难、疑惑、甚至阻力.因此,如何确保课程改革健康、稳步、扎实地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自然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要在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顺利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使之系统化,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建设与改革”,这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被明确提出的.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发展历史较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成熟的经验积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单就教育思想和观念而言,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对教育所持的思想和观念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的价值取向,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在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培训、交流和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强化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教师的课改水平和教学能力,稳步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否则,课程改革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力本位和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职业结构和劳动岗位内容的变动也日益频繁,这无疑对高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学生为主体,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的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更好地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1 必须全面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 课程观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课程方面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形成的过程需要依据一定的哲学观和教育观,并参考心理学、社会学和技术学等方面.课程观在课程的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核心思想,比如对课程目标的建立、课程模式的设计等等.明确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实现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是更好地建立高职教育正确的课程观的关键.

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其次必须深入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一线进行广泛调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共同探讨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过去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的培养出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从而完成高职院校的职责.

2.2 必须坚持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能力所涉及的范围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是学生胜任职业工作和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指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社会能力则包括组织协调、团结协作、适应社会、口头与书面表达、心理承受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是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截然分开,要充分体现课程的渗透性,要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对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到加强课程的职业性,让每门课程的设立都是为职业怎么写作的,让学生具备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其次,要做到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不但要让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经验,让每个学生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充分的实践经验,更要有创新意识,突破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摒弃“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实现教学一体化,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学和职业更紧密结合;通过军训、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2.3 必须贯彻多元整合的思想 高职培养的是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在生产中及时的解决一些实际发生的问题.但是毕竟高职的学制有限,分在每门课程上的时数就更有限了,再加上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所以,必须贯彻多元整合的思想,形成高职教育特有的课程教育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要贯彻多元整合的思想,就不能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一定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不能被学科知识体系给捆绑住,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培养自身的能力为核心,让理论知识联系上实践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必要的理论基础.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做到课程门类清楚精简,重点突出综合实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课程类型,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

2.4 必须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随着培养目标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最终能够和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做到步伐一致,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只有体现课程的开放性,才能将最新的思想、最新动态和最新的技术融入课程之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成效.因此,在确保总的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高职课程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一定要很强.不然,刚性太强、柔性不足的课程结构一定满足不了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实行课程结构模块化是体现开放性原则的一种有效尝试,一个专业可设置几个模块,模块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变化与组合,既满足各种教学计划的需要,又实现了专业方向的调整,有利于专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课程模块化有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增强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使教学要求与社会发展变化基本保持同步,更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落实课改方案,是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编制形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等,对课程目标、课堂组织、实施环境、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方案.但在接下来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落实课改方案或只落实了一部分,造成了为改而改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第一,少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转变仍处在形式层面上,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缺乏忧患意识.第二,一些教师从主观上也想落实课改方案,但客观上教学条件的建设还没有跟上,不具备实施环境.第三,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化不到位,教师已习惯了演讲者和信息给予者的主体角色,不讲或少讲就有负罪感;学生也已习惯了扮演被动接受者,在最初的实施阶段,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觉性较差.第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不及时,仍然沿用了旧的评价体系,致使教师实施课改方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为了扎实、稳步地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确保实现“课程理念先进,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计科学,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条件优良,课程实施有效,课程质量较高,课程资源共享”的改革与建设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以上制约课改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教学监控的作用,全方位督促落实课改方案.否则,只改不实施,无异于没有改.

4.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团队建设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础

4.1 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高职学院要把改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充分利用和省级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为课程改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场地.

4.2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培养课程改革主体.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专业技能水平高和教学效果突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选派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参加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5.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5.1 加强对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要把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基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在学院和系部层面上成立课程改革和建设领导小组,院级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教务处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院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规划和协调;系部级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主持,教研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负责课程改革的具体事宜,确保课程改革与建设扎实、有效地稳步推进.

5.2 创新评价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作用,将课程评价贯穿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全过程,确保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与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完善评价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实施课程评价,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

与此同时,课程评价要兼顾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内在评价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资料以及师资、实训条件等进行全面考察.效果评价要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测量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上发生的变化,对课程的有效性、实用性作出判断;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要制订相应的督导和检查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地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5.3 完善规章制度,为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根据国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目标和规模,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系列鼓励和保障课程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激励措施,加大对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课程改革与建设专项资金,对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等进行专项资助,为教师开展课程改革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意识,努力克服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不断完善课革方案、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