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点赞:4750 浏览:159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实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一个重要创举,是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新世纪的深化和升华,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的概念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由此可见,精品课程是一个体系,其内涵应包括(1)课程选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课程.(2)教材配备:系列化、立体化.(3)教师水准: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兼备.(4)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和特色教学方法,形成讲授、质疑、讨论、作业有机联系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病,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增加课堂演示实验或开设培养实际能力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学,让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增加学习的渠道.要有后续课程建设规划,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5)教学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日增,教学效果好,并具有辐射效应.

二、建设精品课程的必要性

1.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是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需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面向国际市场.精品课程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名师、名教材工程的实施,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奠定基础.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程选定

精品课程建设应分批、分级进行,一次不能选定过多,否则就失去了精品的意义.总的选定原则是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21世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课程.从课程类别讲,应首先选定公共课、基础课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从建设级别看,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2.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国家、各省(市、区)要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被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课程组要根据课程特点,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并认真实施.

3.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关键是名师,有名师才能出名课,这早已被历史实践所证明.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名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具备高尚的师德、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因此,国家教委从1994年启动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程,1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是最先进的,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正确认识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群改革的关系.


5.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提倡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渠道,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知识接受型转变为主动获取型.

6.教材建设

在大学学习中,学生阅读量最大的是教材,因此,建设精品课程必须建设精品教材.什么是精品教材精品教材应是我国各同类教材中最高水平的教材,应采用“立体化”形式,即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和网络形式教材,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建设精品教材是建立中国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体系的关键步骤,是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高等教育出版社早在1994年就出资l00万元,支持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资助出版了近一千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其中不少教材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21世纪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我国优秀教材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高教出版社正式启动“高等教育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并为此设立基金,2002年度又出资1000万人民币以支持和推动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为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编写、制作相关教材提供了资金保障.

7.实践教学改革

要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增开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开设学生自助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关于精品课程的选定问题

目前采用校、省、国家评选制,我个人认为这个评选体制还不够完善,在实际运作中很难涵盖所有学科,尤其是对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我建议除了目前逐级推荐评选外,国家应增设以专业学科组为单位的预建项目并配套专门经费,由相关高校进行申请,经专家评审后进行建设,最后按照预建目标(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验收,这样更能促进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快速、均衡进行.

2.关于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问题

对于精品课程评价必定要有一套指标体系,要建立这样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决非易事.不同课程的目的不一样,因而所使用的标准也应不同,如果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指标,则无可比性,又失去了评价的意义.笔者认为,至少应建立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三个评价指标体系.在精品课程的评价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关系.精品课程当然应该是教学水平与研究水平并重,即教师应该在此领域有深入的甚至是高水平的学术前沿的研究,同时,又能够善于表达,能够将研究的成果深入浅出、层次清楚地传授给学生.(2)知识完整性与专业深度的关系.本科生课程应侧重于知识的完整性,研究生课程则一定要强调专业的深度.(3)课程特色与统一的评价指标的关系.高水平的课程,一定是很有特色的,越是名师讲课越有风格,这些特色往往是无法用指标体系来涵盖的,所以在精品课程评价时,对课程特色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3.关于精品课程的质量监控问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精品课程的创建进行长期的质量监控,包括为项目配套经费支持、定期进行课程评估等,以保证课程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为了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应建设“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为今后承担此课的教师和学生学习怎么写作.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决不仅仅是建设一门课或几门课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高校教师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改革,为全面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