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支撑学校特色

点赞:3635 浏览:115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卢明,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校长,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第十六届“春蚕奖”、嘉兴市首批名师、海盐县首批功勋教师等荣誉,是浙江省“5522”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员、海盐县第四至八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嘉兴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浙江省数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湖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山东、海南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团队特聘专家,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

他的教育信条是:教育是启迪智慧,教育是润泽生命,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术讲座100多场.2000年以来,主持了5个省级课题、4个嘉兴市级课题的研究,有4项成果获省级一、二或三等奖,4项成果获市级一或二等奖.

记 者 卢校长,您好!学校特色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但广泛使用并不等于深刻理解,甚至还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关于学校特色的内涵,您是怎么看的?

卢 明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现在许多学校都在说自己的学校有这个“特色”、那个“特色”,其实,他们所描述的根本算不上办学特色.

如何正确理解办学特色?那就是当人们一提这所学校,马上就会下意识地反应出来的事物.比如一提同济大学,人们马上会想到她的“建筑”(包括土木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确,“建筑”是同济大学的办学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说一所学校除了“特色”以外,其他都不行了,其他方面同样也可以很强,如同济大学的车辆工程也是全国一流的专业.必须注意,不要把学校的所有强项都纳入“特色”的范畴,否则,就“特”不出来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办学特色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办学特色必须基于课程,即应该拥有能够支撑办学特色的一个优秀“课程群”;第二,课程需要专业人员来开发和实施,因此要有能够支撑这个优秀课程群的领军人物与骨干教师团队;第三,办学特色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作为基础教育,第三个要素可以理解为:引领一批学生沿着学校“特色”所指引的方向,继续深造,成为未来该领域内的一流人才.

记 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元济高级中学已经形成了或者说正在形成怎样的办学特色?

卢 明 概括地说,我校的办学特色是:数理见长,强化数学.为什么这么定?这是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我校以往毕业生普遍喜欢理工科类和经济类大学专业的特点,考虑到中学数学课程对上述两大类专业大学学习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校数学学科在领军人物的培养、骨干教师团队、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在嘉兴市乃至浙江省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影响力.

具体地说,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全面建设好每一门学科的前提下,确立“数理见长,强化数学”,在基础核心类课程中着力打造面向理工类和经济类的“数学特色课程群”.我们力求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让有不同数学需求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实现差异学习;二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不同进度的数学,实现加速学习;三是让有不同数学兴趣的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实现意义学习.

记 者 我们常说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定位,是学校教育行为的先导,元济高级中学这一办学特色的形成必然也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哲学.

卢 明 是的.学校的教育哲学或称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的一种形象设计.我校的教育哲学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人文丰盈、数理见长、人格健全、国际视野的人.学校教育哲学的表述一般都是比较上位的,如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来落实,可以作一些具体意义的框定.因为,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估学校教育的功能,它只是一种有限功能,所以,不能把所有“美丽的口号”都往“教育哲学”这个口袋里装.

我校的教育哲学可以具体表述为:

人文丰盈,即形成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敢于担当、向往幸福的品格.


数理见长,即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务实创新的态度.

人格健全,即养成恪守自尊、通情豁达、积极自信、耐挫顽强的素养.

国际视野,即具有立土、放眼世界、开放包容、怎么写作祖国的意识.

其实以上对教育哲学的解读,同时也回答了“学校应该做什么、元高毕业生的形象是什么”两个重要命题.我校的办学特色定位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哲学.

记 者 如您所说,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必须以相应的课程为依托.在课程的规划上,元济高级中学又进行了怎样的顶层设计?

卢 明 首先要说的是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是什么?一共是三条:一是学校的教育哲学,明确学校课程规划应该做什么;二是学生的需求以及家长、社区的课程期待,明确学生、家长、社区需要我们做什么;三是学校的课程资源盘点,明确学校能够做什么.2010年,我校曾经做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学生课程需求评估.学生方面,对“五个领域”的课程需求比较集中,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兴趣特长、创业创新、人际交往、生活技能、心理调适;家长和社区方面,对“三个领域”的课程需求比较集中,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创业创新、社会适应、幸福人生.

其次说一下学校的课程结构.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课程结构,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的“碎片化”问题.但是,不管采用何种课程结构,作为学校课程规划的顶层者,必须清晰地回答本课程结构中所包含的逻辑关系.

(一)我校的课程体系框架 构建基础核心类、公民人格类、健康生活类、创意设计类四大类课程,四大类课程互为联系、互相补充,形成了既注重全面素质,又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详见本期刊登的卢明先生的论文《课程规划:关注全面素质 预留个性空间》,编者注).

(二)四大类课程的逻辑关系 “基础核心类”课程指向学问基础,主要由国家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知识拓展类课程构成,为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怎么写作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奠定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事;“公民人格类”课程指向人与人、人与国家,为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健全人格的人提供课程支持,让学生学会做人;“健康生活类”课程指向学生自己,为提升学生的家庭生活能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拥有幸福人生提供课程支持,让学生学会生活;“创意设计类”课程联结现在与未来,凸显一个“创”字,旨在为学生分配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创造.“四大类”课程既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各大类课程的层次结构 四大类课程中,各个门类都根据课程内容分层设计,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或提高型)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

记 者 课程规划制订以后就是实施.从这一规划的全面实施来看,目前学校尚处于实践的初步阶段.您觉得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可能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对此,学校又将采取怎样的策略?

卢 明 规划的蓝图不等于实践的现实.虽然我们学校有良好的课程实施基础,但是,要将顶层设计的蓝图变为真实的现实场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学科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问题 过去,对于国家课程,学校只有执行权,没有开发权.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不仅仅是校本课程,还有国家课程.在“减少必修,增加选修”的情况下,面对本校学生生源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实际,解决学生“吃不饱”“吃不了”“学得好”“考得好”等问题,需要对国家课程的模块教学安排作出必要的调整,对有关核心知识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提升,这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这项工作光靠一线教师很难做好,需要专家引领,并集众人的智慧,要切实做好对国家课程知识体系的梳理和课程标准的解读,并科学分析学情,分学科进行规划,整体设计,分段实施.

(二)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本次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千人一书,千校一面”的现状.学校特色课程是一所学校形象的标志.需要澄清的是学校特色课程不等于精品课程.学校特色课程是与学校毕业生形象、学校办学特色相关的专门设计的课程.要建设好这样的课程,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这些课程是什么?二是这些课程怎么开?以具有我校特色的“领导力课程”“数学特色课程群”建设为例,我们的体会是:特色课程的建设靠少数几个人不行,必须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课程团队,通过集体攻关来完成.比如“领导力课程”,它由“计划与决策”“人际交往”“口才学”“项目经营”四个模块组成,我们通过组建一个有8名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模块的课程开发都经过了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精心指导,加上教师自己认真研究,重点是编写好各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校特色课程是常态课程,必须有充足的授课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师跟着课程走”,即不因其中的一个教师的请检测或调离,导致他的课程关闭.

课程建设支撑学校特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哲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全面提升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校本选修课程不像国家课程有明确的课程标准、专业的教师团队、规范的评价方式.校本选修课程由教师自己开发,课程质量受教师水平的制约.按照现行的浙江省课改方案,每周选课、走班的校本选修课至少占周课时的20%以上,即每周9课时左右,如果选修课程的质量没有保证,一方面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对学校育人质量的冲击,而不是促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对选修课程的管理机制,包括对课程立项的审议、课程实施的监控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的改进等等;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和校本研修,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