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

点赞:3607 浏览:114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不断在进行改革和探索,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下适用,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改革、企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年的课程开发实践证明,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将成为未来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校校共建

[DOI]10.13939/j.ki.zgsc.2015.11.030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为了能够将所教授课程充分应用于企业,与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相结合,毕业生能胜任、策划、指导并创新企业项目,使校企合作企业以及整个行业能够认可、采纳、重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的着力点,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来研究.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的现状

1.1 校企合作双方开发课程数量不多

在亚马逊图书城网页进行检索,在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下有650条记录,而高职高专教材为316条记录,而在关 键 词 “校企合作 物流”方面只有13条记录.在当当书城网页进行检索,在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下有1064条记录,而高职高专教材为154条记录,而在关 键 词 “校企合作 物流”方面只有9条记录.当当书城和亚马逊图书城都是网上最大书城,其图书覆盖率很广,但就是在这样大的销售平台,我们的校企合作课程数量却少之又少.

1.2 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质量不高

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编写大多是由院校老师编写完成,教材的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都是由在校的教师构成,没有企业的一线员工、主管及经理进行参编,即使有教材列举了由某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但其主要编写人依然是学校老师,所以教材的内容还是以教师为主.教师的挂职锻炼情况与企业的情况,以及教师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去企业一线进行调研都极少,教师与企业教师没有真正地投入到校企合作的开发过程中去,从而导致了课程开发质量不高.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的问题

目前,高职课程开发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存在着校企双方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合作效果不甚理想,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对企业工作过程与工作管理的准确认识,对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了解不够,以及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在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障碍等问题.政府政策不明确,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做引导,正是这些问题使得校企双方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还停留在表面,致使学校所教和企业所需脱节,不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2.1 校企合作双方课程开发协作不够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力度不够,政府积极部门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与推动,校企双方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校企合作也仅局限在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和讲座,双方成立校企合作实习工厂等形式,没有“厂中校、校中厂”这种合作形式,双方互动较少,没有真正地进行资源整合和文化的融合.即使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也明显缺乏力度,使得企业专家的岗位优势、技能优势,特别是他们的工作知识、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等对职业教育尤为重要的内容,难以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流管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2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定位不准

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定位于怎么写作合作企业,而非怎么写作本行业.校企合作公司都是出于企业自身的考虑,企业在物力、财力上的投入都趋向于学校培养适合自我企业发展的学生,因此课程的定位都是怎么写作于本企业.课程开发的拓展性决定了课程要有延展性,课程要怎么写作于本专业以及行业的发展,而非某个公司的行为.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定位在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源于合作企业操作的一种模式.

2.3 缺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有效运行的信息协调机制

由于校企双方缺乏长期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的信息协调机制,以及校企双方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使得有些高职院校对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不够重视,缺乏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的主动性,而企业不能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直接受益,也缺乏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另外,缺乏有效运行的信息协调还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彼此的时间、资金及其他资源难以协调,课程开发过程中阻力不断,合作效果不甚理想.

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开发的对策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课程开发时,注重与企业沟通联系,重视行业指导与评价,力争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面是各项问题的具体对策:

3.1 校企合作协议保障课程开发

3.1.1 企业能手与学校老师共同提出课程开发

以校企合作协议为依托,本校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教师来我院进行实地讲学,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三方联动,共同针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流程改造、专业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讨汇总,再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编制汇总教村大纲.

3.1.2 教材突出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又要高于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不是搞科研,但也不是停留在从事生产和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设备维修技术问题的技师型人才,而是能够在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对生产进行流程再造与人员分工管理.因此,在教材内容上必须紧紧把握以下几点:

(1)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夯实技能操作水平,重点培养基层管理能力.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托,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完善学习性工作任务,教企业所需,学自己之不足,做技师型训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灵活适用企业项目与任务流程,把教学内容按照项目过程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分成理论知识、技能操作、阶段性考核几部分.其中的理论知识要点和技能操作都是围绕着具体工作岗位流程与管理而编写,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学生就能够顶岗实习.


3.2 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课程目标

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定位于旨在怎么写作于合作企业以及培养出行业的参考资料,培养的人才能够给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提出指导,给行业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数据支撑.

3.2.1 校校共建,专业相交流融合

我院与其他院校进行校校共建,专业相交流.几个院校的专业教师集体讨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建设与选用,在课程建设上,各院校老师共同参与编写,组织人力来评定和审核课程结构与内容.

3.2.2 “厂中校、校中厂”共同确定课程目标

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目标就是我们制订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方向.在校校共建的时候,我们每个院校的企业资源能够共享,以确保课程在各企业间的共享性和互通性,能够给各企业提供生产指导与流程管理,同时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标准,适时调整课程目标.

3.3 政府机关出台文件和政策指导校校合作与及校企合作确保信息沟通

成立物流管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与中层管理干部以及合作院校的骨干教师和专业代表组成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定时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专业发展以及人才质培养量情况,审订企业流程的改造方案,修订相关课程的内容.此机制纳入企业常规管理和院校对学院以及教师的考核,从而约束企业和院校花时间来进行沟通和共建.

4.结 论

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校校合作,是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通过建立“校中厂模式”,并与企业联办二级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同时与兄弟院校进行校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校企双方、校校双方形成了人才共育、流程共改、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合作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