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现状策略

点赞:25850 浏览:1195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经成为推动人才成长的成功模式,但是该模式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容不实用、课程实施不到位、课程教学评价不全面等.文章就这些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 课程教学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李永喜(1966- ),男,黑龙江肇东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备工程教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Z2012024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25-02

一、高职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不实用

1.课程内容缺乏超前性.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高职院校教材内容的知识更新远达不到实际环境中的要求.例如建工专业中“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章节篇幅讲解实心砖,而目前建筑界早已淘汰实心砖而改用空心砖或其他建筑材料了.

2.课程内容仍然是学科本位占主流.学科本位主要是教材中理论知识过多,且教材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的结合太少.例如“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教材对涉及的建筑材料做了详细的说明,但都是关于材料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论介绍,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甚至难以辨认出书本中的建材.

3.课程内容专业理论知识的缺失.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高职院校更侧重于专业理论的修养,而中职院校则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内容正在向中职院校靠拢,从以前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并重,到现在的更加重视技能培养,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不相称的.

4.课程内容之间缺乏联系.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不是很大,而在实际的环境中,各种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另一种情况是,在课程内容中有的章节联系很大,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这两种事物却毫无联系性可言.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给高职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课程实施不到位

1.课程实施中课程体系与新课程存在偏差.自从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要求已经进行了相关修改,但是教学大纲一直没变,造成二者无法衔接.另外,新课程体系实施以后,课程中的教材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教材配套的教案以及教学方式也是沿用以前的传统内容.

2.教学条件阻碍课程的实施.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课程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不但以教材为载体的理论课程教学要进行改革、发展,而且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课题也要及时做相应更新.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常年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新内容无法对应,这对课程教学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3.制度缺陷导致课程教学实施受阻.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现身课堂,实践教学.这些专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职业,时间有限,而且教学经验不足,自己有知识却“倒不出来”.因此,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的作用,最好采取专家与任课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课程计划.

4.师生不适应新的课程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师一般都是普通高校学科出身,毕业后立即参加了高职的教学工作,缺乏专业实践,导致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导致课程教学实施困难.

(三)课程教学评价不全面

传统教学中主要以笔试成绩作为评价课程教学的依据,但是,笔试只能突出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给出科学的鉴定.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中,采取平时成绩与学期末开始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也仅是以卷面成绩为主,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相互独立的缺陷.此外,课程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程评价主观性较强.正如上文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基本体现在对学生成绩的检测、教师中间开展的自评和互评上.这种评价主观性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尚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


2.课程评价实践偏差.在课程教学评价中,常以学生调查报告的成绩评价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一篇优质的调查报告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力,但是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仅为了写报告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造成知识的狭隘性.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现状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课程评价的主客体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时,一般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这种评级机制不符合要求,一是评价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外,还应有校领导、专家等其他主体的参与;二是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评价课题,任课教师也应被纳入评价课题.

二、完善高职课程教学的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加大了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目前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本文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例,探讨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考虑建筑工程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再针对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这样课程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才能保证方向正确.为此,课程教学首先应当体现一些基础性知识,例如对建材的概念,性质等.

2.教学内容选取要有适用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指学生在院校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学以致用.例如,本课程内容适用于材料员和施工员,学生在学习了本门课程之后,要能了解施工员的大体工作内容,因此课程必须体现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应当结合行业专家及毕业生的调查,对于该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整合.在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后,本文构建了下表中七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这七个模块能够体现出课程内容适用性的要求. (二)加强课程教学的实施

1.优化目前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开放式项目教学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所谓项目教学就是课程实行模块化,项目实行单元化,内容实施任务化.教学课时结束时应当针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下一步将要学的知识,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或任务,让学生以这些习题为线索及时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而在课堂上应适时进行开放式教学.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对实际问题,具体工程或案例进行剖析讲解,而不应过多地受教材,大纲的束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

2.注重课堂外调查项目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三种,即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感知技能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技能;操作技能是通过实践,对具体知识加以利用的一种技能;心智技能反映更多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等,这种技能仅通过学习和操作训练难以练就,但在课外辅助教学中可以提高.为了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感知技能、操作技能,还要定期地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布置学生对课堂外的一些项目进行调查,撰写报告,以此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攻坚克难的良好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心智技能.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例如,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除了掌握建材的概念、性质、功能外,学生还应了解并精通建筑材料的采购知识、建筑材料的质检标准等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才是综合型人才.做到这一点,除了现场技术人员以身说教外,学生还要动用各种思维对这些现实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消化吸收.为此,教师可先布置一定的任务,建议学生为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可先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向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请教,也可以观察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学习,完成自己的任务.

4.加强行业专家互动式教学.虽然目前行业专家已经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说课经验,很难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恰当的结合.因此,我们应当考虑专家与任课教师的结合,重新制订教学计划,课前专家与教师充分沟通交流,使任课教师与专家能够各自发挥弥补对方的不足,也就是行业专家互动式教学.

(三)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1.完善课程评价内容.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评价中就要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掌握情况.此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项目的操作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因而对项目教学法进行评价时就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完善项目课程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中应当注重对平时评价、对实训操作评价以及对理论考试评价的结合.此外,应当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确定评价形式,例如对平时表现的评价.平时表现基本是结合实践课,在小组活动中进行的,因此评价就应当建立在充分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上.

[参考文献]

[1]卢凤萍,张骏.高职项目课程视野下的考试改革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王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3]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4]赵华.对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中教材建设的浅见[J].科教文汇,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