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点赞:10206 浏览:437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着重于探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要根据自身的独立性,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的融合性,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课程.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 整合性相互渗透、交叉的融合性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高校改革的进展,在高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深远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认为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取代的.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一、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取代的

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即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卓越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更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内涵和完善的精神世界.要完成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简单的专业知识教育显然是力不从心的.艺术教育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和非审美的独特教育功能,可以成为辅翼上述人才培养理念实现的有效途径.

艺术教育是一门以艺术为媒介、通过艺术的熏陶实现对人的能力培养和人格人性塑造的课程.艺术教育主要以施教和受教双方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在艺术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都将通过认知、、审美三个层面上的精神活动而最终进入真善美的意象世界,在美的享受中激发出理智感、道德感,使心灵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理能力的培养训练.显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教育课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形式的观照、把握教育,使其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一般心理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形成卓越的审美感受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能力的形成,一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素质渗透到心智中去,就会变成人的一种整体素质,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价值方向.

其次,艺术教育课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审美形式意味的感受、领悟教育,使其情感、心灵受到震荡、洗涤、净化,从而塑建起一种超越性的审美人生境界.通过这种境界的陶冶,他们会逐渐摒弃世俗的功利欲念,远离浅薄的低级趣味,变得高尚起来.

二、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原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力保证

艺术教育课程的意义价值虽然已为人们所认同,但在课程的实际操作运行中仍有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尚需进行探索总结,尤其是课程设置原则层面上的合理定位,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总体教学目的的实现.笔者认为,以下诸条应该是本课程运行过程中着力把握的基本原则.变知识传授系统为素质教育系统传统教育往往多以知识传授为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将能力培养和精神塑建提到重要位置.显然,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定位应当以后者为准,即以受教者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而不是以艺术的专业知识传授为旨归.当然,在艺术教育中必然要进行艺术特性和艺术技法以及艺术史方面的知识讲授,但这种艺术知识的传授不应该成为艺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否则艺术教育就会沦为艺术知识讲座.在艺术教育中,艺术知识的掌握只是受教者进行艺术活动的一个前提,是他们通过欣赏和创作进入艺术境界的工具和手段.比如文学,它本来是一门艺术,但在我国的一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却常常是作为一种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的,而它作为艺术对接受者的陶塑功能却往往被淡化,即使在非中文专业的“大学语文”课中,文学也常常是以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面貌出现的.现在,如果将文学纳入艺术教育,那么,就必须要变知识传授系统为素质教育系统,在欣赏或创作的意象活动中强化它对人的陶冶和塑造功能,仅仅将其作为知识来记忆离艺术教育的深层目的相去甚远.

艺术包括许多学科,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但是又具有艺术共性.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美术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其他艺术同化.一个不需要增加课时、教师数量和设备,却能扩充艺术课程的方法,就是使整个艺术教学课程整合课程,这应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比如说,在音乐和绘画中都有节奏、韵律之说,印象音乐就来源于印象派绘画.康定斯基通过对音乐神奇境界和意味的探求,引出了绘画由自然模仿向主观抽象的“图象转换”,从而使自然的抽象被高度地符号化、秩序化,从点、线、面比较了不同艺术形态的表现性,并提出了有关人的感官联觉、绘画的“运动”、张力状态以及体现宇宙精神同一特性的“内在声音”.建筑艺术又被称为凝固了的音乐.在文学上的诗里有画、画里有诗, 着眼于诗画在“情”、“意”上的相通,在光波、声波上的联觉,中外古典文论、诗论、画论、词论中,对诗画相通、耳目联觉的艺术规律有诸多阐述,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把荷花的“缕缕清香”比之为歌声似的”,由清香引发、想象出歌声,以真实的嗅觉唤起了听觉的联想,把塘中的月色比作是光与影和谐的旋律.这段描写对理解音乐艺术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关系有触类旁等互通艺术规律.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美术则用形体、色彩、线条描写客观事物,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无论听觉艺术,还是视觉艺术,它们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但他们之间存在着共同规律、共同审美特征.

艺术皆关联,对艺术而言,艺术形式不同但是艺术效果确是相通的.无论在乐曲还是在画作中,呈现的是艺术情感.都充满着生命力,这就是艺术的意境.而艺术的意境,是包括音乐与美术在内的一切艺术形态所共有的,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课程设置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受教者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而不在于培养艺术家.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灵活多样,既考虑艺术种类中的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整合课程.这种整合并不是要抹杀每门学科的独立性,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整合,而是提倡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即有选择地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门类的内容设置科学合理,能够使受教者全身心地投人,感觉交融、身心愉快,并获得多方面的受益.尽管整合课程作为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概念,然而,整合和分化又绝对不是势不两立的,它是相对的和灵活的.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二者之间有着较大范围的交叉地带.学科综合的目的,是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当然,综合不应该以牺牲学科的独特价值为代价.并且,综合不应该理解成学科叠加、课程合并,而应该是一种学科渗透的方法,通过发现同构的艺术形态,寻求共通的艺术精神.

整合艺术课程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有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整合艺术课程将学科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课程内容属性的关联性和课程内容价值或功能的关联性等,整合艺术课程的价值、职能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提高整合艺术能力,不仅仅局限到单科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整合解决现实问题的应当强调的是,整合艺术课程是一个对学校艺术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的宏观观念,是对学校艺术课程整合化的一种概称.尽管整合艺术课程是一种课程的模式,但它提供给人们的与其说是某种课程的某种运行方式或操作程序,不如说是实现课程整合化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发,设置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整合艺术课程的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具有上述属性的课程模式都可纳入整合课程的概念范畴.

当然,综合不应该理解成学科叠加、课程合并,而应该是一种学科渗透的方法,通过发现共同的艺术特点整合艺术课程.整合艺术是手段和内容,通过整合去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出真正具有改革意义的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