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点赞:8353 浏览:330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探索和建设适合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对于提高体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适合学生年级特征和心理需求,将认知性课程、体验式教学、自助-互助模式的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运用综合评估与考核,形成有利于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进入了全面发展期,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各层次高校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尤其体现在各省市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显.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困扰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尚未到成熟期,与公立院校相比,较少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因此独立学院更关注学院资金、生源等问题,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明显不足.独立学院学生也相对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独特性.

一、从心理咨询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需求

心理咨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辅相成.通过心理咨询中体现的突出问题,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大部分属于发展性问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个案咨询458例中发展性心理问题为例,出现适应不良综合征特征的97例,占总案例的21.18%,位居第一位.其他特征的案例分别为:职业规划(89例,19.43%);人际交往(88例,19.21%);个性与人格(53例,11.57%);学习心理(52例,11.35%);自我意识(49例,10.70%);情绪问题(45例,9.83%);情感问题(43例,9.39%);应激事件(9例,1.97%);认知偏差(8例,1.75%);睡眠问题(6例,1.31%).

由此,独立学院学生呈现出适应不良综合征、职业规划、人际交往三个典型的心理需求,这与郭俊汝2011年对某独立学院的研究结果相近.适应不良综合征主要体现在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或其延伸;职业规划和人际交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特征.以上虽为发展性心理需求,但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为此需要健康积极的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既要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又要对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借助一定技术和方法进行辅导促进其健康成长.教学的目的,直接指向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独立学院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

1.独立学院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根据学生心理需要,着眼于心理发展,根据不同的年级来选择.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需求,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至少应包含如下两大类内容:新生适应心理辅导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大一新生要面临突然转变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适应.由此,新生适应心理辅导课程引导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其课程教学内容可包括:相识活动课程、大学生活适应、学习心理辅导、时间管理与规划、人际沟通与技巧、情绪控制、职业规划与生命意义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内容可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知情意心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独立学院心理健康课程形式的探索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采取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新生适应心理辅导课设为必修课,面向大一新生开设,有效引导新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适应环境,接受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设为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同学选择.

就教学形式而言,重点在于其多样性和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他是以学科的形式开展的活动课程,既要服从于学科课程的目标,又要与传统学科课程有多差异,突出“学科活动”的位置,具有活动课程的互动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强调以活动课程的形式组织实施学科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首先,以认知性课程开展课堂教学.即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系统传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理论,突出其知识性和逻辑性.认知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注重传授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其次,应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实践训练.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实践训练中,可借鉴团体辅导的形式,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如针对大一新生开展适应性的团体辅导,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再如,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典型的心理需求之一,可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刘佰桥的研究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产生积极改善作用.为此,体验式教学包括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造性的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对话,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三,自助-互助模式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共同心理困扰形象生动的呈现,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此过程中,适当运用自助-互助模式,自主思考与相互讨论帮扶他人相结合,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获得更深的体会与收获.

三、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评估与考核

鉴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评应不拘泥于形式,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对于学生学期末的考核,可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两项,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平时成绩要淡化对于出勤率的关注,注重学生行为表现的改变和心理品质的优化,如可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解决,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也可以以具体的公益活动、班会等为例,让学生提交一些策划方案来进行考评.期末考核则以心理健康知识的考核为主,评估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总之,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互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以学生典型心理需求为主,加之相关的心理理论帮助理解和吸收.对于课程形式,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认知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潜能,得到心灵的成长和完善.为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