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点赞:8371 浏览:324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对近年来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举措和实践成效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期望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0 引言

如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基本需求.在高职院校,本课程通常开设在第一学期,通过我们多年对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入校前都接触过计算机,但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计算机仅局限于聊天和玩游戏,除此之外,比如文件和文件夹操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PPT演示文稿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还非常欠缺.计算机基础课程正是为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计算机素质课程.

1.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很大.一些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那么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实际上这部分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大多局限于对网络的初步应用,如浏览、聊天、游戏等,其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还未达到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而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却感觉这门课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居多,在我们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调查中发现,有78%的学生没有家用电脑,只是在网吧或中学机房偶尔接触过电脑.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今后一段时间里,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基础仍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1.2 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但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不同行业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课程的主导方向,课程内容一般都围绕着“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常用软件”、“简单数据库开发”、“网页制作”、“微机软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常用工具软件”等模块.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压缩基础课程学时的状况.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院校或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取舍.但取舍的依据一般应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基础课程对专业的贡献度.

1.3 课程标准不明确,教师教学随意性大

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门课程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开课的班级、学生人数多,自然授课教师人数也就多,但课程标准不明确,导致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达不到专业的需求.

1.4 教学模式不当,导致课程难度不大,但学生掌握不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众多、实践性很强,虽然课程难度不是太大,但往往由于课程教学课时不足,更甚者由于教学模式不当或上机实践训练不足等因素,导致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环节中.

2.教学改革举措

2.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全院各班推行以下两种模式:

①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即“4节连上”模式.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强,知识点多,传统的授课方式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往往隔了几天,不能做到及时练习,及时巩固,不利于对多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连续授课的方式,如1-2节多媒体,3-4节进行上机练习,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课后可及时上机实践.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计算机的应用操作能力.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对合堂班级(人数多)均采用“4节连上”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反映非常良好.

②采用“机房讲授与上机一体化”的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即在机房进行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授课,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解和演示的同时,就可以马上上机实践,然后在课堂上即讲即练即上交批改.讲授与练习同时进行,边讲边练,印象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这样的授课方式彻底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更加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这种授课方式主要用于单班(人数较少),与“4节连上“模式不同的是,在问卷调查中,师生对这种授课模式的反映褒贬不一.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和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喜爱这种边学边练的授课模式.

2.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院公共基础课,课程考核很长时间内主要采用期末校内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上机实操考试,课程成绩按平时成绩(30%,由任课教师评定)+期末考试(70%,上机考试成绩)组成.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认证的意识,我院目前已经取消了该课的校内考核,采取“以证代考”.考虑到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选用了陕西省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在学生获取国家职业技能认证的同时,将其成绩置换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

以证代考把取证过程融入教学当中,解决了很多原本存在的难题,比如,把通过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挂钩,极大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同时也激励了学生求学的兴趣,学习目标明确,切实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次教学改革至此,我们在全校范围进行了随即问卷调查,通过对1000名学生调查结果分析,89%的同学表示对本门课程很感兴趣,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些作品;82%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目标是用好、管好电脑,让电脑成为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好帮手;48%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对于计算机只是上网、打游戏、聊天,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帮助;91%的同学表示对于我们学校怎么写作器或者网站上面的学习资源都会去看;9%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而不是通过国家计算机相关的考试;76%的学生希望本门课程的讲授时间缩短到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下,增加上机实验的上课教师辅导时间;88%的同学认为本门课程现在所学的内容适中,适应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对于多媒体授课,有37%的同学认为很好,54%认为一般,9%认为不习惯;58%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的计算机水平可以达到解决专业问题;对于现在的教学模式75%认为很好,14%认为一般,11%不习惯;对于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式,学生最喜欢的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自己使用计算机的技巧和经验讲授内容的方式.

4.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始终突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来,与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