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因素

点赞:15818 浏览:697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的建设是否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关系到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现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受到了种种条件的制约.要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就要做到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加快改革步伐才是高职院校立足之根本.

影响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人才培养

体育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正是在这一宗旨目标下,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我国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不能够按照《指导纲要》进行实施,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教学硬件、软件上受到严重的束缚.

注:调查对象山东省内本科25所,高职27所.生均场地面积为超过本次调查平均数(室外5.76m2;室内0.78m2)的院校数.

一、 硬件方面

(一) 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按照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规定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设施与规定的要求对比,大部分学校不能满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原因是,这些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学校整个教育经费不足.


(二) 教师数量和学历结构

体育教师数量在《指导纲要》中有明确要求: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但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数量部分学校还不能达标,实际上课每班人数达到45一60人,教师每周课时达到14一20节,教师缺编明显.其原因是:有些高职院校是刚刚由中等专业学校升为高职,原来在中专教育时就存在先天不足,近几年来,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社会青睐,各院校均扩大招生,体育教师的数量与入学新生人数增长不成比例.在教师学历结构上,大部分学校也不达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主要是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一小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基本没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以本科生为主,由此而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的现状.另外,高职院校教师主要以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也是不足,其原因为:学术氛围缺乏;科研能力不足;教学工作量过大.

(三)网络信息管理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虽然近几年来,各校体育部(室)基本上都配置了计算机,并且逐步开始专业培训,在教学管理上,体育考试成绩的处理、评定,已逐步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计算的方法,但是在体育的管理方面都未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软件方面

(一)体育教学理念

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理念还是偏重于“使学生学会运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传统,在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体育只重视“让学生学习运动”,而忽视了“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的教育现状,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进程.

(二)课程类型

根据教育部《指导纲要》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而在高职院校只有50%的学校能够按条例所规定的在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其中能够开设选项课的院校也不多,基本上还是以开设基础普修课为主;课程类型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学观念落后,停留在中专模式上;二是多数院校校区分散,场地、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的课型呈多元化趋势,除了普修课和选项课,还有选修课俱乐部和保健课,以满足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也都是以“达标”项目为中心,忽视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课程内容实用价值不高,基本上是中学教学内容的延伸,缺乏创新.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空间和创新能力.教学形式一般只停留在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重复练习和教学比赛等教学方法,忽视健身教育和职业实用性有关的体育知识传授.高职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以动手能力为主,一般都在企业的第一线,所以要求不但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和耐力素质.

(四)课程评价

教育部《指导纲要》中提出,在考评上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其内涵是指体育成绩评定应包括学习态度、理论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与技能4个方面,按一定的评分比例,综合评定体育成绩.现行体育课的类型已由原来的普修课向选项课、选修课和俱乐部课型转变,课的类型发生了变化,评价内容也有所拓宽.少数院校教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标准,根据态度、进步幅度来评分,但多数院校的教师还是以运动技能评价为主,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从出勤率、态度、技术、理论及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体育成绩,忽视了体育意识、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因素的发展,并且评价的内容也没有课外休育活动的内容,而课外休育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活动,提高体育技能,养成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高职院校在改革创新和培养人才目的是以动手能力为主的宏伟目标下,应该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上.基本思路确定之后,高职院校应将改革体育课程中课的类型、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上下功夫,以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目的.

三、结语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正处在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高职体育同样处在重新定位的关键期,只有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才能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只有了解自身不足,加快改革步伐,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