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22594 浏览:1058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章针对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问题,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目标提出了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借鉴项目教学法、改进和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

关 键 词 工作分析 课程教学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699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为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而苦恼.工作经验来自实践,来自应用,因此对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中,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种途径.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摇篮,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培养出能够又快又好地担当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工作分析具有重要地位,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各个环节.因此,工作分析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被称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目前,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学完之后学生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等.因此,改革工作分析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工作分析课程主要通过对工作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整个过程,进而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由于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工作分析课程的时间较短,再加上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模块,工作分析在企业中运用得较少,②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工作分析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在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只能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再加上许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本身缺乏实际运用知识的经验,教师只能在课堂上依照课本内容给学生讲授理论,教学过程枯燥,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在课堂上难以产生共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抽象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更不用说进行实际操作了,从而造成学生毕业后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对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加以改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达到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2.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使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开放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它将企业带入课堂,通过对一些真实的、特定的管理情景的分析,使学生获得一些真实的管理感受,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分析案例,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成为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对于工作分析课程来说,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在工作分析课程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除了必备的工作分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应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③如果教师自身缺乏这样的素质,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案例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有典型案例库,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即具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目前,工作分析课程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现有的工作分析教材中,案例数量较少,内容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的作用.综上所述,要使用好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教授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还要具有必要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背景.这就需要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和社会结构进行挂职锻炼,增加社会工作的体验;同时,还要编写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建立案例库.案例要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不断进行更新,形式要多样化,不仅仅使用PPT展示案例内容,还可以使用图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直观地说明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

2.2 借鉴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方法在以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应用比较广泛.2004、2005年,我国新一轮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拉开帷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凸显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满足用人单位对一线技能人才的质量要求.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徐国庆认为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④工作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借鉴项目教学方法的理念,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直接获取经验的项目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虚拟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模拟建立一家公司,形成自己的组织结构图,为自己刚刚建立的公司分配部门和岗位,每个学生在公司中担任不同的角色,⑤进行角色模拟,并采用一定的工作分析方法,对自己担任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最后制作出本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项目驱动与课程教学模块结合起来,学生先自学相关理论内容,然后操作项目中的相应部分,教师要及时跟进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研究,对自己所学的有关工作分析的知识有了一个应用理解的过程.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总结评价,澄清疑惑,并设法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让学生对本校处级岗位、甚至辅导员岗位等进行调查,小组讨论制作工作说明书,真刀实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应用.

2.3 改进和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虽然有时也将平时作业、实验作业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但所占比例较少,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由于工作分析课程理论知识较多,较繁杂,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取得高分甚至不惜冒险,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对工作分析课程的考核中,要考核的不是学生死记书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而是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考核中要求教师认真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知识构建和能力迁移过程中的表现,要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案例分析、项目实施等环节的考查,适当降低测验考试所占的权重,如平时成绩可以占到60%,不仅包括出勤率,更重要的是案例参与程度以及项目最终完成情况如汇报作业、小组讨论记录、现场制作的工作说明书等,其余的为期末成绩,主要以课堂讲授的理论为基础进行考核评价.

3.结束语

对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目的在于不仅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工作分析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论是进行案例教学,还是项目教学,都要求教师事先做好教学准备,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生平等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应进一步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不仅要做到“学高为师”,更要进一步做到“授业有道”,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过程中能如沐春风、甘之若饴.

工作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作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注释

① 范建丽,陈国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5.

② 李理.《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③ 朱琪,龙新宪.《工作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浅析[J].科技资讯,2008.19.

④ 张棉好,徐东,陈丽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及其实施情况研究[J].职教通讯,2013.8.

⑤ 段玉英,王雅荣.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工作分析》课程教学设计[J].人力资源管理,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