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点赞:3615 浏览:90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目标而展开,有效促进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调整,多角度多方位地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学生主体能动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庚仁(1981-),男,湖南湘乡人,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湖南 湘潭 4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lgy11y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53-02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即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他们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是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实现高职体育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职业工作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质基础、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结合专业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大多还是按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模式设置.有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达标项目、球类娱乐项目、武术健身项目”.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应结合不同的职业技术类型进行相关的职业体能的锻炼,提高学生对职业劳动的适应性.比如,机械、模具、开采、机电等相关职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交替进行,劳动强度大,工厂环境多为高温、辐射、噪音等,容易造成心烦气闷、免疫力低下等不良症状.在体育教学中可加入快速变姿等练习,还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进行环境适应训练.再如,设计、会计、英语、计算机、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生今后从事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精神高度集中,要求手指灵活,协调性强,长期单一坐姿,低头、含胸、弯腰,长此以往将影响颈椎、腰椎、手腕等部位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对身体协调性较高的项目来进行训练,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健美操、形体训练等.


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尚需加强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重视体育技能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文化的传承,也不注重体育课程理论实践的研究.大多数教师还是注重继续教育和学习,但是由于自身的理论素养不够,在借鉴和吸收学术成果时往往不能准确体会精髓而在教学中误用,反而引起不良的教学效果.比如,近年来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体,要以学生为本,应通过各种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程的趣味性,敷衍甚至放弃了对学生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但学生不感兴趣的一些内容或项目,比如中长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有的教师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任学生自由锻炼,成了“放羊式”教学.这样将对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有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

3.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公共必修课,一般为每周2课时,条件不够好的学校还容易受天气、场地等方面的制约,标准课时很难保证;再加上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教师教学方法、管理不严格等等问题,使得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娱乐课或者自由活动课,这部分学生缺课现象比较严重,上课被动,参与性不强,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容易导致教学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怎么写作专业要求为职责,以培养学生未来岗位(职业)所需的体质体能为目标,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模式,构建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锻炼相结合的新型体育课教学模式.

1.确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性质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定位在健康教育,满足兴趣,注重健身,提升素质,怎么写作专业.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体育课模式.

2.厘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参与运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习运动技能,掌握1~2门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基本掌握群体活动的管理、组织与编排方法;根据未来岗位(职业)对体质体能的要求,建立岗位(职业)体质体能标准,学生通过达标锻炼,提高学生从事专业的适应能力.

(2)知识目标:基本掌握自我体质健康评价方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本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基本掌握体育卫生与保健、运动处方知识;能编制适应自身需要(如职业、岗位)的健身运动和保健处方.

(3)素质目标:基本掌握职业(岗位)所需体质体能的锻炼方法;全面发展身体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素质;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体与团队的关系;改善心态,克服心碍,增强自控能力,享受运动乐趣与成功. 3.调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将“健康实用”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设体育理论课、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训练体育课、体育保健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具体内容设置如下:

(1)体育理论课: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锻炼的医疗监督与卫生常识;球类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2)体育基础课:长拳或太极拳;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

(3)体育选项课: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田径;太极拳等.

(4)体育训练课(学院代表队的训练课):1)常年训练:训练课排入学期课程表内;2)在选项课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专业班.

(5)体育保健课:针对部分患有慢性疾病、身体有残疾或身体特型等原因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教学以健康知识和学生力所能及、动作轻缓且运动量适宜的运动项目为主.

(6)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身高体重测量;台阶测试或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肺活量测试;握力测试(仰卧起坐测试〈女〉);立定跳远测试等.

(7)院系体育比赛以及各种相关的体育活动.

4.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

学校应多渠道提供教师进修机会,适当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可通过各种方式(如:专家讲座、体育教师暑期学校、定期大讨论、师生座谈等)转变教师思想观念,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角度出发,使教师对课程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的精髓.另外,在进行教师绩效考核时,可把教师的教学、科研、人文素养等方面通过分值比例量化表现,通过考核来施加一定的压力,进一步促进教师加强继续教育,从而把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

5.加强学生管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1)制定体育课程要求,严格按要求管理学生.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时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时后,方可补书.体育课程缺课(请检测、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为不及格必须重修.用严格的制度来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整合学校各种体育资源,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为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锻炼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资源,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各项场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锻炼的时间和方式.

(3)打破原有班级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特点及学校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通过这种上课形式也可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身心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结语

现代职业人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目标而展开,秉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课程”、“以能力为本,以社会适应力为目标”的课程教育理念,积极推进高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与特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