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点赞:25901 浏览:1192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小小学科学与小学的其他学科不同,科学课是比较贴生活,实验性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爱家爱祖国的情感.

关 键 词 :教材;实验;方法;过程;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科学课堂学生既能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与技能,又能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形成.那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设计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同时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基础、生活经验和困惑为出发点,找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兴趣点、生长点.如我们可以根据季节时令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顺序,把《各种各样的花》、《花的构造》安排在百花争艳的三月份,让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这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花的共同特征,了解花的构造,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区别.再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等等.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是伴随着各种情感进行的,让学生带着最感兴趣的问题学习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精心准备好实验所需器材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内容多,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学生实验等,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达到掌握操作技能,正确分析成败原因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每个实验所需仪器和器材,这是保证实验成功最基本的要求.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即环节或步骤),以及各部分的进行顺序与时间分配.它包括导课、新授、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整体目标出发,突出学科特点,不仅使此结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教材的课文结构,并且使它不违背小学生认知规律,因此,这一结构应力求突出以下两点:


一是结构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积累科学探究活动经验的积极性.

二是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任务.

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受教学思想所制约,以往把小学科学课的性质定为“知识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些浅近的自然知识,教材也是以叙述现成知识为职能的.教师采用的教法必然是保证学生获得这些现成知识并驱使他们被动地记忆现成知识的.而新大纲明确规定:科学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小学科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科学课不再是单纯传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情境,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只有教法灵活,得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恰当的教法,是优化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五、关注教学过程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整体地研究,除那些繁杂偏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怎么写作.

六、把握评价

科学探究并非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科学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在课堂上评价方式应注意:1、口头、体态语言评价应及时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具有针对性、激励性、情景性、发展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2、可进行有形的物质奖励.通过评选“创意之星”、“小能手”、“小科学家”等活动使接受者感到光荣,更加积极主动,未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3、也可采用简单易操作的量化表评价.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在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有得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发展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作好合理适时的评价,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