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点赞:10218 浏览:436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主体探究视作让学生“动手做”,这虽然符合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但在课堂活动设计中缺少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知识能力太浅,没有太多的思维训练的成分,这样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学生实际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新颖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加以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密.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时,告诉学生我有一支听话的滴管,然后演示实验:将滴管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滴管口朝下),盖紧瓶盖,我说沉,就用力挤压瓶子,滴管就会往下沉;我再说浮,就松开手,滴管又会上浮.这个实验引起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对整堂课产生极大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大胆质疑, 激发探究热情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铁制品会生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接着班上有一个男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等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3.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发展

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我和学生一起做过“土”,玩过风筝,有的同学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其中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其他一些同学,也积极参与到了课外的科学研究活动中.

4.注重实验 ,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主动参与, 注重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科学课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我让每个同学先找出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只保鲜袋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那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6.课外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