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策略探究

点赞:25720 浏览:1185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湖光小学 467099)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 键 词 】科学素养;兴趣;创新;预设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on scientific literacy training for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science course. Through scientific educ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gradual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willing to explore, love science. Teacher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Key words】Scientific literacy; interest; innov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G25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00-01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内核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价值定位,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老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法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在课内引导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初步了解到物体的沉浮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也就是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在课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自己造一嫂小船,下节课的时候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的讨论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实地考查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如我在讲《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学生都知道液体是热胀冷缩的,于是我就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水结冰后体积是膨胀了,还是缩小了?"很都学生都认为是膨胀的,但还有一小部分认为是缩小的,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动手观察吧.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

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策略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科学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精心预设,让课堂充满生机

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科学课堂无小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精心的预设.如我在上《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时,我设想应该很简单的,但是设想和实际却刚好相反.我做了幻灯片,还在里面加了音乐,原以为可以顺利、成功地上好这节课.但我忽略了学生实验的一个注意点,就这么一个小细节,导致学生进行三次测量时数据相差很大,有的一分钟呼吸只有19次,而有的却有44次,虽然学生的呼吸频率不一样,但这也不符合实际.实验又重新做了一次,致使后面做条形统计图来不及,也没了分析数据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最终,这节课只能草草收场.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把各个环节细化,才不会在课堂上因出现忽略细节而致使探究失败的情况.

有了好的预设,还要重视课堂的生成中的细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时,常常被自己预设的教案牵着鼻子走,认为教案是自己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的,弃之可惜.而课堂是不断生成的.新情景、新方法、新过程、新内容,都会随着教学的进行而生成.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课堂随机生成的细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后面的教学非常的顺利.我想只要我们注意课堂细节的处理,那么无论课堂生成如何,我们都能游刃有余地解决.而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提升.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学生在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的主动参与、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过程.由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掌握、感受和体验,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对培养学生优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三年级《纸》这一课中,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但对纸的性质知道的比较少或不感兴趣.如果老师直接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纸的光滑度、透明度和吸水性,这样无疑把这些问题强加给学生,逼学生按我们来时的意愿去思考,去学习.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想研究纸的哪些性质,而我们老师只需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浅显的科学探究.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学科学,做科学,从而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领会到探究才是科学的核心.但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虽然纸学生非常熟悉,但在引导学生思考纸在呢写方面可能存在不同时学生的回答比较单一,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比较狭小的,或者说有的学生知道但他不愿意说,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不要为了问题而思考,而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想法.

四、以学生为主体,充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祖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越来越显出它的非凡与魅力,科学教育越来越受人重视.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让每一个孩子的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真正迎接科学教育更加灿烂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