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赞:18415 浏览:824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将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使接受知识转化为发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如,在教学“氧气”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以同伴互助的形式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成员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分组操作,操作前小组长将本组成员分好工,让每人都动手有事做,改变了以往的师授生学的灌输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整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让探究过程贯穿本课的始终.

二、引导学生互动探究,突出主体地位

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科学课教学中,课堂上我力争在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之下,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最终掌握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我的教学流程是: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和检测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和研讨、→进行评价.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后,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接着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怎样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生急于弄明白怎么回事,于是,就会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助交流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互动探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这样做将会使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虎林市伟光中乡中心学校)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