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点赞:17817 浏览:807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对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个人能否成才以及才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素质的开发程度及方法,所以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教育一方面继承了传授科学知识的一般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则强调对幼儿在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培养与熏陶.幼儿的时间、精力有限,而科学技术知识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单从知识的量上进行积累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与探究精神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和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同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也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为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一)为幼儿的探究创设安全、宽松的环境

安全、宽松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基本条件.在这里,教师不宜直接指出幼儿的对与错,而是要用参与、旁观、建议的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探究.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发现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与调节更加积极有效,他们也在交流中互相促进.

例如,在与幼儿制作泡泡的过程中,有幼儿发现大家吹出的泡泡大小是不一样的.为了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我找来了很多长短粗细不同的管子让幼儿自己选择,并发给每人一份泡泡记录卡,用于记录不同的管子吹出来的泡泡的形状.大家纷纷进行实验,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管子不一样,吹出的泡泡也不一样.他们兴奋地把自己的发现画到了泡泡记录卡上.我把吸管的一头剪成五瓣,说:“你们猜,我这个管子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他们有的说会吹得更大,有的说会像一朵花,有的说是五胞胎等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幼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允许幼儿试误

幼儿在感兴趣的前提下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探索.但他们在遇到新事物时,总是先运用原有的经验去行动、解释,因此常常有错误行为发生.我们要以此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为幼儿搭建适宜的发展平台.

这天,我看到一名叫李晨的幼儿在用开水浇花,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用饮水机里的开水浇花呢?”他回答:“老师,您不是说过不让小朋友们喝生水吗?我也不想让我的花喝生水,那样不卫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正要告诉他浇花是不能用开水的,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让幼儿自主探究的好机会吗?想到这儿,我对孩子们说:“我们能不能用开水浇花呢?大家试试看,看看是凉水浇的花长得好,还是开水浇的花长得好.”李晨点点头,非常郑重地把一杯开水浇到了花盆里.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幼儿来参加,最后幼儿在自主观察与实践中,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我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善良愿望,还了解了幼儿原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的探究环境,还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三)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避免误解、伤害幼儿

科学实验活动结束后,幼儿在实验角兴致勃勃地玩磁铁.第二天,我发现磁铁筐里的磁铁少了一块,问谁看到了,大家都说不知道.我告诉大家:“谁拿了磁铁晚上悄悄地送过来.”一天过去了,依然没人送过来.第二天,刘倩的奶奶送她来幼儿园,悄悄告诉我,刘倩把幼儿园的磁铁拿回家了,她妈妈为这事还训了她一顿.奶奶走后,我询问了刘倩将磁铁拿回家的原因.她告诉我,由于家里刚装修完,她想看看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就把磁铁拿回家了,想用完后再送回来.听后,我被孩子的探索精神打动了,她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欠妥.

为此,我调整了一下玩具材料的管理方法:想借东西的孩子,只要和老师说一声,在小本上登记一下,第二天还回来,不影响其他幼儿玩就行.这件事情使我强烈地感受到幼儿乐于探索的愿望和精神.我没有轻率地给幼儿的行为定性为“品德或规则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一场误会.

二、提供能激发幼儿探索的物质材料

(一)重视材料的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常发端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这种兴趣越浓,幼儿的探索活动就越持久.例如,在了解磁铁的科学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贴有回形针的各种立体动物模型、钓鱼磁盘、铁屑画等.由于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与探索性,在玩耍中增强了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与观察的材料

操作活动作为幼儿与环境发生作用的一种形式,对于幼儿形成对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索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操作材料的性质及特征将直接关系到操作效果.因此,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不仅要适于幼儿观察,更应该便于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如“光的色散”中的三棱镜、“水的毛细现象”中的多色花等,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幼儿能够保持较高的探索,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三)材料的提供和设置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材料是幼儿进行探索的对象.不同的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有根据幼儿的差异提供材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例如,在摩擦起电的科学游戏中,我们为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多种不同质地的摩擦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不同质地的摩擦物产生的不同静电效果;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则为他们提供一两种摩擦物,让幼儿探索摩擦后产生静电的现象;对于对这个活动无兴趣的幼儿,我们则准备了色彩、形状较有趣的摩擦物,吸引和鼓励他们加入探索活动.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具有差异的材料,能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避免产生两极分化.

(四)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蕴涵教育价值的材料

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幼儿以为轻的物体会浮起来,重的物体会沉下去.于是,我提供了松子、回形针、硬币、棉花、花菜、泡沫板、苹果、大木板等材料,最后的实验结果与幼儿的设想大相径庭:又重又大的木头、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轻又小的回形针、硬币却沉入水里.有的幼儿询问原因,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拿来两块橡皮泥,一块让幼儿捏成圆球,另一块让幼儿捏成船形.将它们分别放到水中,只见圆球沉下去了,小船却浮在水面上.通过反复操作,幼儿逐渐认识到,不能简单地以物体的轻重来判断其在水中的沉浮. 三、选择能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内容

(一)结合时事,引导幼儿关心科学、热爱科学

大人认为重要的事物和现象,其实也是引导幼儿关心科学的好素材.例如,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多家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这也是让幼儿了解科学的良好时机.我在班上的活动区域投放了一些相关的图片、载人飞船模型的幻灯片,还让幼儿观看了载人飞船升空的实况录像.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又让幼儿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二)倾听幼儿的想法,注重幼儿的观点,促进幼儿认知的主动建构

1.引导幼儿多质疑

幼儿真正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提问开始的,提问是幼儿了解、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和积极的帮助能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如砌墙垒砖一样,慢慢盖出高楼.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问题中出现的矛盾来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从而引发幼儿更多自发性的提问,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在“怎么让大木块沉下去”的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有的把石头压在木块上面,还有的用铁块压住木块,结果他们发现石头会滚动,压不住.在此基础上,幼儿又提出了用胶带把大石头绑在木块上的想法,并进行了实验,可大木块还是会浮起来.分析原因后,幼儿又提出在木块上多加几块石头的设想,结果实验成功了.

四、设计科学探索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为幼儿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科学教育最终落实到幼儿发展的关键一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要确保教育内容与过程的科学性.科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使幼儿正确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严谨与客观,这也是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二)生活性原则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取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尽可能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幼儿已有的经验.这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提出的原则.

(三)兴趣性原则

幼儿对周围环境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来自于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在设计科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这种天性,并通过丰富的、有趣味性的活动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实践性原则

运用多种感官,让幼儿进行各种尝试,从而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是科学活动的重要原则.因此,应努力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记”的消极被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动手、动口、动脑,主动积极地去活动、探索、发现.

(五)尊重性原则

要尊重幼儿好奇、好动、好探究的天性,为他们提供想象与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成为幼儿的伙伴,要关心、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运用激趣、设疑等方法鼓励幼儿,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科学活动对幼儿的智力、学习、情绪、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课题,只要教师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就会越来越强烈,这会为他们将来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引导及教育活动的创设上继续做出努力,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使幼儿科学教育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