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观的生态理性取向

点赞:5854 浏览:212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虽然给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也给自然和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由人类的自私、贪婪以及科技更新而导致的过度消耗资源、化学工业膨胀等经济行为,造成了生态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这不但给自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享受.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将“科技理性”与“生态理性”辩证融合,确立生态理性的价值取向,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经济人”向“生态理性经济人”转变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

关 键 词 :生态理性;经济理性;科技理性;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3-0061-06

人是环境的主体,近代以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既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又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呼唤生态理性、可持续发展道路和科学发展观.而在当代中国,欲发挥人本价值,根本在于纠正人类自身行为失误和负效应基础上的生态文明.

一、生态环境危机呼唤生态理性

自19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拖拉机、机床等代替了手工生产工具,汽车、货车、轮船和飞机代替了落后的交通工具,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这一时期,知识对于经济尚未起到决定性作用.铁矿石、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并开始制约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增长即是经济发展的传统思想是错误的,只有在保持生态平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同步增长和共生共荣基础上,才能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即只有用生态理性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缓解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威廉斯在《关 键 词 》中提到,早在13世纪,英文里就出现了“理性”一词,其一般指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性”在启蒙运动时期成为其口号,主张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处理问题和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在黑格尔、康德等人看来,“理性”是人类的最高能力和判断.

生态理性本质区别于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它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生态系统作为整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效益统一,权衡和协调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追求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精神活动.高兹认为:“生态理性在于,以尽可能好的方式,尽可能少的、有高度使用价值和耐用性的物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并因此以最少化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来实现这一点.”换句话说,生态理性就是“以更少实现更好”,其目标就是要共建一个人们生活得更好但消费得更少的社会.生态理性是一种以整体主义和有机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共存为主要精神、以人与自然并存的最优化和双赢为基本原则、以限度生存为要求的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追求,对生命和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

二、生态理性是基于科学发展观层面上的价值理念

具有生态理性的人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人格,往往会在思想和行为上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呼唤科学发展观

为了摆脱生活贫困、经济落后、生产力和科技不发达的社会面貌,我国初期的发展采取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实践中,虽然我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产力空前地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这些改变与进步的背后却是以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巨大的代价,还产生了跨国性的生态失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新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中国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中国已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对待自然资源,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重要性.人的生存依靠自然,“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②,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不能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忽略生态的恶化,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长久共存.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

自然界是一个庞大的“母体”,孕育着世界万物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从洪荒时代到文明时代,其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自然,可以说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实践离不开自然,但是自然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实践,人类根本上就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只关注对自然界的索取,而没有对自然界做出相应回报,致使生态恶化和生态系统不平衡,直接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加深.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不加节制地对大自然的掠夺是以大自然的恶化作为回报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我国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我国经济建设不要继续走传统发展观的老路,而是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路.这种指导思想也正体现了生态理性的价值理念.传统的发展观采取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只顾将“经济馅饼”做大,却忽视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缺失.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的发展统一起来,强调通过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


科学发展观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其扬弃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权衡的作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生态效益,更不能以牺牲生态利益来谋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理性反对过分夸大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生态系统视为母系统,把经济系统视为附属于母系统的子系统,把大自然视为万物众生之母,也是人类之母.它既强调经济和生态的整体性,又强调社会和生态的整体性,还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理性的整体性思维为理论基石,可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私和狭隘,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生命和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

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和发展观全新的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入地认识自然,基于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的原则上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挖掘出生命和世界存在和谐的价值内涵,不再停留在解决现实的生态恶化问题的层面上,更要从本质上解决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生态理性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怎么写作,并为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供了整体性思维.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放在首位的同时,把生态理性贯彻于发展的实践,树立人、社会和自然的整体最优化的目标,把握好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限度,最终将“生命和世界存在和谐”变成现实.

三、生态理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都有重大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发展,发展也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问题.而发展过程中,固然会牵涉到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人类的发展带来环境破坏的问题,同样地,保护环境也会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权衡好这两者利益关系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确立生态理性意识可以缓解甚至可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在人和自然共存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最优化和双赢,这无疑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相呼应.

(一)确立“生态理性”价值观,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主张,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主体地位,是中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也就是意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极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

确立“生态理性”价值观,就是从人的道德理性发展的角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理性是对道德理性的进一步扩展,它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主张,让道德理性中的人际关怀得到扩展――种际扩展.传统的道德理性所追求的是自身身心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以及社会的秩序的稳定性和平和性,注重的是人类生活秩序的合理性.但现今,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加剧,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理性所涉及的范围应当扩大,应将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合理化纳入其考虑的范围.在人与自然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应将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定有序、合理稳定作为缓解矛盾的标准和目的,尊重自然的一般规律和物种的多样性,注重对人类之外的生物、自然环境及资源的关怀,维护人和自然的共同利益.因此,确立生态理性价值观,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推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二)实现“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经济人”向“生态理性经济人”转变,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既要保证人类的各种需要能得到基本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为目标;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

从“经济理性”走向“生态理性”、从“经济人”走向“生态理性经济人”,这种转变的实质就是把生态限度作为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尺度,在考虑自然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的情况下,每个人可以以自身利益和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换句话说,个人在追求物质利益和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要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纳入考虑的范围,注重生态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两种转变包含三个方面思想:一是个人的发展不能影响他人的发展.“经济人”和经济理性作为一种人的行为动机检测设和行为模式,无非就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也就会产生了自私心理,以自我为中心、损他人利益来谋求自我发展.而生态理性可以克服经济理性的自私性,这是因为生态理性继承了传统的道德理性中的人际关怀思想,易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可以兼顾每个人的利益,实现彼此之间不受影响的发展.二是人类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环境和非人类的发展.虽然经济理性和“经济人”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品性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环境和动物植物的保护受到威胁.生态理性具有整体主义思维,它把人、社会和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人们在这个系统中选择兼备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生态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模式,限度生存,尊重和维护自然的利益,达到“天人合一”.三是前人的发展不能影响后人的发展.生态理性是公平正义的代际领域的延伸.在生态危机和资源濒临枯竭的背景下,有人提出子孙后代生存的可能性和生存发展的环境问题,并质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可能性,代际公平的正义问题逐步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尽可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造福于后代人.

(三)推进“科技理性”和“生态理性”的辩证融合,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在前期落实的“五个统筹”的基点上,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新增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实际上都是统筹兼顾.

基于科学观的生态理性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技理性的兴起,而在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的影响下,科技理性更加“飞扬跋扈”.科学技术让人们对自然界产生兴趣,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自然,力求改变大自然的面貌,突出了人类的主体能动性,在弘扬工业文明、推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科技理性过度宣扬,使得人们产生了征服自然的,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感,长期过度的索取给大自然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科技理性和生态理想的辩证融合是解决科技理性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生态理性可以制约科技理性的“飞扬跋扈”,科学理性可以弥补生态理性在人们思想中渗透力度的不足,二者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辩证融合.科学理性和生态理性的辩证契合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主要途径,生态理性在克制科学理性的负面影响的同时,还追求人与自然的最优化共存和双赢.

(责任编辑 张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