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点赞:12700 浏览:56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完全取决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科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本文探讨了科学素质的内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对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科学素质;教学;素质教育

1. 引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以提高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总书记在1996年5月全国政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技术”,“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人们特别是各级干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发展的潮流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科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有了新的提高,强调全面提高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人的素质,强调把“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贯彻到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迎合不了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素质教育.


2. 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从小养成、不断发展、最基本的但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品质.如对科学的兴趣、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初步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

2.1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

这种意识和观念体现在掌握系统的基本科学知识,对客观世界、周围事物有基本的科学认识和了解.

首先,科学知识的教育既能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又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为此,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

其次,对客观世界、周围事物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科学意识和科学观念的形成.

2.2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会科学思维,形成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表现.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途径,与科学知识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

2.3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

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它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实事求是.科学作风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活动所应具备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它具体表现为:谦虚谨慎、吃苦耐劳和不断进取,它是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培养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世界各国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培养人的科学素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1985年提出旨在提高美国人科学素质的“2061”计划以后,1996年正式出版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1992年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所做的调查表明,我国公民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近,但是有较全面科学素质的人仅为3%,是美国的1/3,这个令人惊心的比例说明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式.199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科学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志在1999年1月9 日致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的信中指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全面提高人才的科学素质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学生作为成长中的知识一代,是国家未来兴旺的栋梁,其科学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

4.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科学素质的培养

从现阶段来看,应试教育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延续,知识的传授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才能转变现阶段的局面 ,所以,加快发展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

4.1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就是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进取精神,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造福.

4.2科学方法

在自然科学中每个新发现,特别是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在为科学知识宝库增添奇珍异宝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科学家攀登科学山巅的足迹和独特处理疑难问题的方法,为后继者跃上新的科学高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如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科学实验和思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惯性定律,在科学方法上开创了观察和理论思维相结合的先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学会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认识科学,从科学演变的历史轨迹中领悟到科学思想方法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4.3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包含创新、怀疑、批判精神和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提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要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前提和保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4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指人们正确对待客观事物从事实践活动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包含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独立思考、追求新知;谦虚谨慎、善于合作;关心社会和人类.

4.4.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科学不迷信,尊重事实.1957年泡利和海森堡合作,试图完全从对称原理出发解决物理学所有的问题,并很快取得了不少成果.次年他在美国作报告时发现这个理论存在很大问题,于是他立即写信给海森堡,表示他不相信这个理论.后来,当海森堡坚持并宣传这个理论时,泡利当即反对.他这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否定自己的态度正是所有科学家成功之所在.

4.4.2独立思考,追求新知

大量的科学事实表明,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在科学本身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时,谁能首先同束缚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决裂,勇于提出新思想,新见解,谁就可能抢先占领科学发现的前沿阵地,做出突破性的发现.诺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最终没有迈入相对论的门槛.正是由于爱因斯坦独立思考,追求新知,抛开了“绝对静止”的观点,最终产生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产品——狭义相对论.从而引发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

4.4.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在如今的“大科学”时代,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进展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它常常需要一个科研集体或几个科研群体协助完成.因此,与人合作是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5.结束语

现代化建设及市场济发展对人才的根本要求,是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人才,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大力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学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